陳 煊 劉 虹
新疆地處干旱荒漠區,森林植被稀少,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既面對荒漠化的威脅,又受到風沙、洪澇等自然災害的侵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之后,隨著國家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的啟動,新疆林業得到了大發展,森林資源實現了面積、蓄積雙增長,為工農業發展,特別是農牧業連年豐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是在綠洲內部環境改善的同時,大環境惡化的趨勢并沒有扭轉。1997年為加快新疆經濟建設的步伐,創造一個良好的經濟建設環境,自治區黨委、政府召開《林業工作會議》在全國率先提出了“以生態效益為第一,走發展大林業、優化大環境,培育大產業的林業發展方針”。經過十余年的努力,新疆相繼建設了以防沙治沙為主的林業生態體系和以特色林果業為主的林業產業體系;并且在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野生動植物保護和保護區建設,國家公益林建設,防沙治沙等林業重點工程的同時,加快特色林果業建設步伐,增加農民收入,努力擴大綠洲面積,改善各族人民生產和生活環境,努力推動新疆林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和巨大成就,全區森林覆蓋宰由1997年1.92%提高到2.94%,綠洲森林覆蓋率由12%提高到14.95%。活立木總蓄積量由2.85億立方米增長到3.1億立方米,實現了森林面積,覆蓋率,蓄積量的“三增長”,全區有12個地州、81個縣市實現了農田林網化,45個縣市達到了平原綠化標準,93%的農田得到了林網的有效保護。初步建成了以綠洲內部農田林網,綠洲外緣大型防風固沙林帶、天然荒漠林和山區天然林為主體的立體綠色屏障。局部地區生態狀況明顯改善,綠洲內部生態趨于穩定,綠洲外圍生態治理步伐加快,荒漠化擴張的速度減緩,
隨著林業建設步伐的加快,特色林果業,森林旅游業、沙產業,木材經營加工業,花卉業,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和利用、天然林保護工程區后續產業等產業發展,唱響了新疆林業產業發展的主旋律,呈現出方興末艾的新局面。
新疆特色林果作為林業產業體系的核心,各級政府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特色林果業發展的意見》,不斷適應自治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林果業已成為新疆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的重點、加速農村經濟發展的增長點,促進農民增收的著力點和新農村建設的支撐點,目前全區林果總面積突破1300萬畝,果品總產量達到450萬噸以上,農民人均林果收入超過450元,果品儲藏保鮮和加工處理能力超過130萬噸。林果基地建設正在由擴張種植規模向品種結構調優、提質增效轉變,由分散的基地建設向形成優勢特色產品產業帶轉變,形成了南疆環塔里木盆地以紅棗、核桃、巴旦姆、香梨、蘋果、杏為主栽樹種的特色林果主產區,東疆吐哈盆地以鮮食葡萄、紅棗為主的優質特色林果基地,北疆伊犁河谷和天山北坡以鮮食和釀酒葡萄、枸杞、小漿果、時令水果為主的特色鮮明的林果基地。
森林旅游業作為林業產業體系的新興產業,依托新疆獨特的森林景觀和文化內涵,積極穩妥發展,成為新疆旅游業的黃金點,并業已成為經濟結構調整中優先發展的重點產業,擴大就業的先導產業。據統計:新疆已建森林公園51處,其中國家級13處,自治區級29處,縣級9處,職工人數1174人,旅游從業人員1.5萬人,接待國內外游客14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230萬元,全區依托森林旅游開展的收入占到自治區旅游總收入的60%,新疆將森林公園建設作為振興林區經濟的重要產業,各地縣和林場也提出了把森林旅游業作為當地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重點、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新興支柱產業予以培植和發展的戰略定位,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森林旅游業的發展。
伴隨著新疆林業重點工程和防沙治沙工程的不斷推進,以沙生植物種植和加工為主的特色沙產業開發正在悄然興起,以甘草、麻黃、大蕓等沙生植物種植和加工為主的特色沙產業開發正在悄然興起,目前,肉蓯蓉、麻黃、甘草、沙棘,黑加侖、枸杞面積達76萬畝,沙產業不僅發揮了生態效益,調動了沙區各族人民防沙治沙的積極性,并發揮了經濟效益,逐步成為沙區人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手段,依托干旱荒謨區獨特景觀和文化積淀開展的沙區特色旅游業正在興起,并逐漸成為沙產業的新亮點。
木材加工業作為林業產業體系的傳統產業,面對山區天然林實施保護并禁伐,原材料來源萎縮的嚴峻形勢,及時調整發展重點,由過去加工山區天然林向加工平原人工林轉變,依托新疆豐富的平原人工林,加快發展,煥發出新的活力。目前,全區有木材經營加工單位達3804家,年加工木材量達120萬m3,全區木材經營加工年產值達6億多元。
花卉業依托新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顯現了快速發展的好勢頭,并日益成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態環境、優化人民生活質量的陽光產業。目前全區花卉種植面積達8萬畝,花卉產值達10億元,花卉出口額3000萬元。全區已建花卉市場16個,鮮花店1100多家,花卉從業人員約3萬人。
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和利用深入開展,新疆根據野生動植物資源現狀、產業化發展現狀、市場需求情況,重點針對馬鹿、雪雞、甘草、雪蓮、肉蓯蓉等45種發展前景看好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積極開展了人工養殖和種植培育。
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后,林區后續產業正在穩步發展。依托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養殖業、種植業和森林旅游業,后續產業之花在林區竟相開放,林區社會安定,經濟繁榮。
新疆林業產業不斷適應自治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加速推進農民增收為目的,以市場為導向,堅持合理化布局,產業化發展,努力提高建設能力、產品加工轉化能力、產品市場開拓能力和科技支撐能力,呈現出科學發展的新戀勢,林產業正在為建設山川秀美、生態和諧,經濟發展的新疆,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