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棟 張 佳
1、“肩周炎”、“標槍肘”產生的原因分析
“肩周炎”、“標槍肘”在一般學生中是不常見的,更多的只是韌帶受傷。經過簡單處理和恢復訓練不會出現慢性的“肩周炎”和“標槍肘”。
1.1 外部原因
1.1.1 場地器材的更新,加速了傷害事故的產生。隨著教學條件的改善,教學標槍基本上換成了標準金屬槍,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器械的外形變大變粗,重量增加,肘關節在投擲過程中所承受的負荷也比投擲竹制標槍時更大,運動員肩部、肘部損傷的可能性也增大了。舊的教學場地是煤渣場地等,在投擲過程中從腳、膝關節、髖關節再向上到腰、肩、肘的負荷在煤渣地上得到了緩沖,使肩、肘關節受力較少,損傷也較少、較輕。現在塑膠跑道的地基是瀝青或水泥等,比土、煤渣堅硬得多的材料制成,人在跑道上給予跑道的作用力通過各關節向上傳到肘關節,在投擲過程中肘關節受力變大,更容易受傷。技術的特殊性對力量和柔韌的要求由于器械的變化而提高了。
1.1.2 上課密度的增加是肩、肘部損傷的另一重要原因
近年來,教學難度提高了,只能貫徹精講多練增加密度,使運動量、強度、密度都增大了許多倍。經過觀察,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技術不好,容易受傷的是肘部,技術基本成形以后容易受傷的是肩部,即傳統的技術好傷肩,技術不好傷肘關節、肱二頭肌腱、肱三頭肌腱、尺側副韌帶以及它們的肌腱頭附著點的滑膜發炎,滑囊發炎等,形成肘關節不能伸直、不能內旋、外旋等癥狀。
1.2 內部原因
內部原因是指由于自身條件所引起的技術問題,如教師的錯誤理解和教師組織方面的原因。
1.2.1 技術原因
對標槍投擲技術的用力概念和用力順序不明確。投槍時,投擲臂的肘關節過低,即通常的“撇槍”;投槍時,用力晚,標槍出手晚,肘關節向下拉;投擲臂的鞭打動作不正確,肩部和大臂沒有制動,手腕和小臂不會放松鞭打;投槍時,投擲臂伸得過早、過直,不放松或形成推槍;投槍時,下肢和軀干用力不好,尤其左側支撐太差,把力量全集中在投擲臂上,負擔過重,導致受傷;投擲步的節奏太差,動作不連貫,最后停頓投槍增加了肘關節的負擔而造成損傷。
1.2.2 準備活動不足
對準備活動的意義認識不足,在進行技術練習之前,不重視必要的準備活動和專門訓練中的其它輔助練習。思想與心理準備不足也是損傷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綜合地看是教師的合理安排組織能力不夠所造成的。
1.2.3 負荷安排不當
在技術練習中,只重視了循序漸進,逐步加大用力強度的原則,但不能很好地控制技術練習的量和強度,往往在投的次數過多,已產生疲勞情況下繼續練習。經過努力基本掌握技術以后也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2、肩關節、肘關節損傷的部位分析
2.1 肩袖的損傷
標槍運動對肩部復合結構提出很高要求,在標槍運動員訓練過程中,肩部的運動方式復雜、負荷大,并多次重復同一個動作。因而,在標槍運動中容易導致肩部損傷。特別是肩袖損傷。
2.2 肘關節尺側副韌帶損傷
側副韌帶分前、后、斜三束,運動員的不正確動作或用力過猛(正確動作)均可致傷,如標槍運動員在投槍時肘屈曲90°,低于肩部并外旋位,使肘在強力外翻位出槍,常傷及后束。
2.3 前臂屈肌起始部位損傷
此傷分屈肌起點損傷和近起點處損傷,其壓痛點在內上髁相應的肌肉起點上,從事標槍運動不久的年輕運動員,常在氣候剛剛轉暖的初春季節比賽時,由于技術方面準備不足,求勝心切,神經興奮而準備活動不充分的情況下,極易受傷。
2.4 肘關節骨折
鷹嘴尖部骨折及其高發率是標槍運動員鷹嘴骨折的特例,發生機制為投槍時“揮臂鞭打”動作結束時,肘關節突然過伸,鷹嘴尖撞擊鷹嘴窩底部而產生。
2.5 創傷性骨關節炎
標槍運動員肩、肘部損傷是調研超常范圍的運動,如急驟的伸屈外翻,反復地旋轉、撞擊、研磨等動作均可先使關節軟骨磨損,裸露的軟骨下板直接受到反復的磨損后,骨質硬化,關節面邊緣出現反應性骨質增生,形成骨唇或骨刺,如骨唇折斷則成游離體,患者常有多次受傷史,時有刺痛。
3、肩、肘關節損傷的預防和治療
針對損傷多方面的原因進行肩、肘關節損傷的預防和治療,關鍵是抓好基本技術訓練,其次是加強肩、肘、手腕的鍛煉,尤其是加強前臂屈肌的訓練,使上肢肌、各肩帶、各條韌帶都結實起來,有彈性有韌性,能夠適應大強度、大密度的訓練和比賽。標槍技能的形成是復雜的、連鎖的、完整的運動條件反射建立的過程。在技術訓練中,既要注意整個動作的節奏連貫,使運動條件反射系統化,又要注意各個環節的技術要求。在建立運動技能的過程中,當由泛化階段向分化階段過渡時,尤需要強調正確的“滿弓”和揮臂標槍的技術訓練,如不及時糾正錯誤動作,就可能在動作熟練后,集中更大的力量去完成錯誤動作,增加損傷的機會。無論是專業運動員,還是業余運動員,在訓練時肩關節和肘關節損傷后都不要驚慌,要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去對待傷病,避免不在乎和蠻干所導致的重復受傷,形成惡性循環。治療肩肘損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如電烤、熱敷、按摩),采用積極而又系統的訓練方法,逐漸加大受傷部位的訓練負荷,促使肘關節損傷部位及其周圍的軟組織堅實有力,能夠承受大強度的訓練負荷,從而達到練中求愈的目的。
4、結束語
“肩周炎”、“標槍肘”的重要原因是技術不正確,局部負擔過重造成的,也和教師的組織能力有很大的關系。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要從思想上引起重視,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給其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將會大大降低肩、肘的發病率。隨著教學訓練條件的改善及時地適應新的教學器械,若無可避免地產生了肩、肘的傷病,學生應從思想上戰勝傷病,從而把握住恢復期的訓練,使在這段時間內傷勢得到充分的恢復,為傷愈后運動成績的提高做好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