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華
摘要:由于光照、溫濕度、土壤理化結構及栽培措施等不良因子的影響,大棚蔬菜生理性病害時常發(fā)生,據峰城區(qū)菜區(qū)調查,一般年份病田卑為50%,重剛70%以上;病株率為10%~30%,高者可達50%以上,果萊生理性病害的發(fā)生,嚴重影響了菜農的經濟效益,為此,筆者進行了觀察研究及分析,探討制定出了綜合防治措施。
關鍵詞:大棚蔬菜生理性病害綜合防治
1、生理性病害主要癥狀
1.1草莓青硬果受害后草莓果形不一,僵硬不膨大,初期果皮呈青綠色,逐步變?yōu)楹诤稚栌忻芗秃谏拱唿c,果實堅硬,形成木質化,個別果實勉強膨大后,形成裂果,病株葉片卷縮、上舉,嚴重感病株,不再出現(xiàn)心得花絮和花蕾。
1.2番茄畸形果感病后葉色變淺,呈卷曲狀,果實畸形。多數果實橢圓,且多縱溝,多果集中長在一起。橫剖果實,心室數異常多,排列不整齊。畸形果從花穗形成期,就表現(xiàn)為萼花、花辦數量較多,子房形狀不整齊等癥狀。另外,番茄裂果、空洞果等均系生理性病害所致。
1.3辣椒病果初期感病的花蕾,花辦由白變褐,形成果實后,出現(xiàn)黑色稍凹陷的斑點,呈腐爛狀。此外生理性病害還會造成辣椒的日灼病,畸形果等。
1.4茄子僵粟、畸形果茄子果實形狀不一,僵硬不長,出現(xiàn)扁茄、毛茄、雙子茄、烏皮茄、萼裂茄、花色茄等等。果實不膨大,頂部凹陷,或形成堅硬小果,基本無種子,胚珠極小。
2、綜合防治
2.1合理的溫濕度管理通常大棚蔬菜一天的溫度變化較大,中午光照條件下,若通風不良,易發(fā)生高濕生理性病害,夜間保溫措施不佳,又有發(fā)生低溫生理性病害的危險。同時,棚內的相對濕度隨著溫度升高而提高。早晚溫度變化劇烈時,空氣濕度呈過飽和狀態(tài),加上土壤排水不良、CO2,濃度高,達到作物忍耐的極限時,一旦持續(xù)時間較長,各種生理性病害都可引發(fā)。據觀察分析,當棚內溫度在35℃以上,連續(xù)3d,每天持續(xù)2h,易發(fā)生高溫生理性病害,這種溫度對莖葉生長沒有影響,但對生殖生長,特別是雌雄減數分裂、蕾期和開花期造成危害,雌雄分化不正常,不能受精或受精不良,導致落蕾,落果,或形成堅硬小果,濕度越高,持續(xù)時間越長越嚴重。若達到45℃以上時,短時間內花蕾發(fā)生日燒現(xiàn)象,葉片焦枯。當棚內溫度降到5℃時,蔬菜受凍害,若溫度在5—10℃時,雖植株不致死亡,但發(fā)育延遲,出現(xiàn)小老苗空心果及發(fā)育不全的畸形果等,因此,合理的控制棚內溫度至關重要,一般應掌握在最高溫度為32℃,最低溫度保持在15℃以上,相對濕度60%—70%。在實際生產中,中午溫度高時應及時通風換氣,保持勤換氣,特別棚體結構要適合通風換氣的需要,不僅要建棚墻通風口,還要建立棚頂通口,即開天窗。以便短時間內,快速換氣通風,降溫和減少CO2的濃度。低溫時,應加厚棚體保溫層,備用設置地熱線等。同時,還應科學用水,防止?jié)穸冗^高,通常采用地膜覆蓋下的滴灌,效果較好。
2.2合理的光照管理一般情況下,大多數菜農要求光照強度較高,但并非越高越好,通常在冬季大棚果菜遇到弱光,霧光的情況較多,特別是連續(xù)性雨霧天氣,不僅使蔬菜生長減緩,光和產量低,而且伴隨引發(fā)多種生理性病害。如番茄空洞果、黃瓜化果,彎果等。解決弱光照的辦法,有條件的可裝聚光燈,或棚內高低桿間作,適當稀植等,都可有效地解決弱光的影響,同時日初時應立即打開覆蓋物,盡量延長光照時間。光照過強時,一般采用黑色寒冷紗,竹簾及遮陽網來遮光,以減少光強度,防止發(fā)生葉燒及生理性病害。
2.3合理的肥、水及土壤管理棚內土壤與一般露地土壤不同。由于棚內生產的常年化、固定化,致使土壤無雨淋溶,養(yǎng)分流失少,加之施肥多,形成過量的鹽分積累。易發(fā)生營養(yǎng)元素拮抗現(xiàn)象,致使作物生長發(fā)育受到阻礙,形成缺素癥。因此,要深翻土壤,重施農家肥,不施或少施無機氮肥,避免過量的氮肥而產生鹽漬危害。同時要根據生產的實際需要,補施微量元素,在夏季大棚地閑置期,進行大水漫灌,以降低鹽分濃度,在果菜生長期,要根據天氣情況,果菜生長發(fā)育狀態(tài)、棚內溫度進行合理的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