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軍
少兒從一開始進行田徑訓練就應該按照正確的方法,在身體、技能、心理等多個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成為可塑之材,更要成為身體健康的新一代接班人,這是我們鼓勵少兒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最根本的目的。
1.初級訓練階段所要完成的任務
初級訓練階段的任務首先是讓少年兒童掌握田徑項目中多項合理技術的基礎,其次是讓少年兒童接觸運動訓練,能夠承擔一定的身體和心理負荷。
低年級的兒童已經具有掌握復雜技術動作的能力,能夠很好地學習新的技術動作。但是通常只是掌握一種粗線條的輪廓,而對于精細分析技術動作有較大的困難,因此在田徑技術的初級教學中,最好采用跑、跳、投等各項技術的完整性教學,這樣有助于少兒運動員很好地學習正確的技術。教師和教練員必須牢記,在這一階段學習技術的主要任務不是改進適合個人特點的技術細節,而是掌握動作的基礎,如學習放松的跑步動作、跑動中跨過欄架、跳遠的正確起跳、投擲的最后用力及有節奏的助跑等。這些練習經常采用集體教學形式,不過多地強調區別對待。在初級訓練階段,要經過每次90分鐘及以上時間的練習活動,這種訓練完全不同于自由的玩耍,是有一定負荷,并且帶有一定約束和強制性質的練習,因此能夠使少兒逐漸具有承擔一定的運動負荷的身體能力。同時通過一些測驗、比賽等增強少兒承受心理負荷的能力。
2.初級訓練階段訓練內容和訓練時機
少兒初級田徑訓練一般從9-10歲開始,至12-13歲結束,基本相當于小學3-6年級。在這一階段的訓練目標是:掌握基本技術動作,同時發展身體素質。
兒童在這個年齡段參加體育運動,抱著將來獲得奧運會冠軍的目標的只是很少數,絕大部分兒童都是想通過體育訓練和比賽得到樂趣。因此在初級訓練階段,教師或教練員應該按照孩子們的意愿多安排能夠提高兒童興趣的活動,如活動性游戲和球類活動(足球、籃球等)、體操和技巧練習,這些活動的總量應該占活動總時間的20%,這些活動同時也是完成全面身體訓練的練習手段。在初級訓練階段,一般身體訓練和技術教學所占訓練時間總量的60%,是訓練的主要內容。其余20%的訓練時間應該安排專門身體訓練、測驗和檢查性練習、比賽等。在初級訓練的第一年中,每周可以安排3次練習,每次90分鐘;第二年中,每周3次練習,每次100分鐘;第三年中,每周4次練習,每次110-120分鐘。
3.根據少兒的特點進行田徑基礎訓練
(1)發展速度。發展速度素質,在9—11歲的兒童及以前階段是可以達到最大效果的,在訓練課中應該多注意培養速率和步頻等因素??焖賱幼鞯哪芰κ苓z傳因素影響很大,12—13歲時,神經過程的速度與靈活性已經達到成人的水平,因此發展速度素質要根據少兒的不同發育階段重點發展不同的影響速度素質的因素。具體是9—13歲,重點發展動作頻率;14—16歲,發展快速力量素質,兼顧肌肉力量;15—17歲,發展專項耐力。
(2)發展力量。發展少兒運動員的力量主要是發展快速力量,而不是絕對大力量,這一點教師和教練員要嚴格遵守。9—11歲的兒童,可以通過一般性練習發展力量,不必單獨進行力量練習。通過體操、技巧、跑、跳、投、球類活動等各種運動,少兒都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力量。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少兒加入動作的用力強度來增加肌肉力量,而這些練習都是克服自身體重的練習,不要采用有重量的器械進行。12歲以后的少年可以根據未來發展的項目進行一些力量練習,如準備向投擲方面發展的少年可以進行輕器械練習,但是一定要注意重點是發展快速力量而不是絕對大力量。并且在練習中防止受傷,力量練習后一定要進行按摩放松。
(3)發展靈敏性和柔韌性。發展靈敏性和柔韌性的最佳和最有效時期就是少年兒童時期,錯過了這個時期在靈敏性和柔韌性方面受到的損失將無法彌補。
田徑運動員的靈敏性包括反應能力、平衡能力、時間知覺、器械感覺、空間感覺(跳高和撐竿跳高)等,教練員從兒童一開始進行田徑基礎訓練時就應該對他們進行這些能力的訓練。
發展柔韌性也要從訓練初期開始。7—8歲的兒童具有很好的柔韌性和關節靈活性,到了11— 13歲時,隨著力量素質的增長,這些優勢就開始逐漸消失,因此教練員和教師要特別注意在這個時期加強柔韌性的練習,以保持關節的靈活性和韌帶肌肉的柔韌性。發展柔韌性要以大幅度進行專門練習和基本練習,練習時間是在早操和主要訓練課的開始部分,有的孩子不喜歡進行柔韌性練習,教練員要講清楚道理,調動練習的積極性。練習可以利用肋木、跳箱、墊子等器械,進行各種屈體、“橋“、劈叉、半劈叉等拉肌肉和韌帶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