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優豬種——榮昌豬
榮昌豬原產于重慶市榮昌縣,現已推廣到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是目前國內分布最廣的豬種之一。其育成歷史已有300多年,被列為國家一級保種資源,譽為“國寶豬”。
外貌特征
榮昌豬體形較大,兩眼周圍及頭部有大小不等的黑斑,全身被毛白色。頭大小適中,面微凹,耳中等大、下垂,額部有皺紋。體軀較長,結構勻稱,背部微凹,腹大而深,乳頭6-7對,臀部稍傾斜,四肢細致、結實。成年公豬平均體重158千克,體長147厘米,胸圍124.7厘米,體高79.7厘米;成年母豬平均體重144.2千克,體長141.8厘米,胸圍123厘米,體高69.9厘米。
繁殖性能
公豬性成熟早,4月齡已達性成熟期,5~6月齡可以開始少量配種,農戶一般使用至1~2歲即淘汰,農場可利用到3-5歲。母豬性情溫順,繁殖力強,初情期平均為85.7天,以6~8月齡體重50~60千克開始配種為宜,繁殖利用年限為6~7歲。經產母豬平均每窩產仔數為11.7頭,初生窩重9.12千克,個體重0.86千克;斷奶成活仔數9.7頭,斷奶窩重113.8千克,個體重11.78千克。
生活習性
榮昌豬適應性強,在較好的飼養條件下,能充分發揮其增重快、早熟的特點,在低劣的飼養條件下,亦有較強的耐受力。
育肥性能
榮昌豬育肥增重快,飼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在較高的營養水平條件下,平均體重14.74千克以上,飼養121天,體重可達90.13千克,平均日增重623克;在中等營養水平條件下飼養,日增重為400克。7~8月齡體重80千克左右時為屠宰適期,屠宰率為68.9%,瘦肉率46.8%。
(402473重慶市榮昌縣觀勝種養研究會唐躍富)
兩個糯玉米良種
鄭黑糯1號
鄭黑糯1號,由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作所選育,2003年通過國家黃淮海、東南兩區審定(審定編號:國審玉2003065),是我國第一個通過國審的黑色糯玉米雜交種。該品種適宜在我國黃淮海和東南兩區13個省份種植。
特征特性在黃淮海地區種植,出苗至成熟約97天;在東南地區種植,出苗至成熟約95天。株形緊湊,根系發達,抗倒能力強,株高210~238厘米,穗位高90~115厘米。果穗筒形,穗長20.8厘米,穗行數16.3行,穗粗4.5厘米,行粒數36粒,籽粒黑紫色,穗軸白色,百粒重28~31克。2001~2002年參加黃淮海、東南區區域試驗,每667平方米鮮穗產量分別為823.6千克、849.8千克。鮮穗品質總評1級,籽粒容重為796克/升,粗蛋白含量9.88%,粗淀粉含量73.67%,支鏈淀粉占粗淀粉總量99.18%。高抗瘤黑粉病,中抗大斑病、彎孢菌葉斑病及玉米螟,抗小斑病、莖腐病,高感矮花葉病。
栽培要點中等肥力以上田塊栽培,若收獲鮮穗,最佳種植密度為4000~4500株/667平方米,若收獲干籽粒,最佳種植密度為4500~5000株/667平方米。種植時注意與其他類型玉米隔開。
鄭黃糯2號
鄭黃糯2號,由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作所選育,為高產加工型糯玉米新品種。
特征特性在黃淮海地區種植,出苗至鮮穗采收為77.2天。株形緊湊,株高246.5厘米,穗位高100厘米,根系發達,抗倒能力強。果穗圓錐形,穗長19厘米,穗行數14~16行,穗軸白色,籽粒黃色,百粒重(鮮籽粒)32.3克。2005~2006年參加黃淮海鮮食糯玉米區域試驗,平均667平方米產鮮穗842.7千克。在2007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種展示試驗”中,每667平方米干籽粒產量702.8千克,比對照鄭單958增產1.9%。鮮籽粒口感好,達到部頒鮮食糯玉米品質二級標準。籽粒中支鏈淀粉含量占總淀粉98.98%~99.99%,極適于深加工。高抗瘤黑粉病,抗大斑病、矮花葉病,中抗小斑病、莖腐病及彎孢菌葉斑病,感玉米螟。該品種適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陜西、安徽種植。
栽培要點中等肥力以上土壤栽培,若收獲鮮穗,最佳種植密度為4000-4500株/667平方米,若收獲干籽粒,最佳種植密度為5000-6000株/667平方米。種植時注意與其他類型玉米隔開。
(河南省農科院糧作所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