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杏采后管理莫放松
大棚杏品質優、成熟早、效益高,近年各地發展迅速,相當多的果農沒有掌握采收后的管理技術,任其在棚內自然生長,致使樹形雜亂,光照條件惡化,花芽質量差,嚴重影響翌年產量,筆者經過多年實踐認為,大棚杏采收后管理更要抓緊,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適時清理棚膜大棚杏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可采收完畢。采后要加大放風量“煉苗”,讓樹體盡快適應室外環境,15天后可以除去頂膜。
二、搞好夏季修剪重點是疏除背上直立枝、過密枝、回縮過長主枝;個別弱樹,為促發次年結果枝的短截必須在5月中旬結束,在6月份短截促發的新梢所形成的花芽不飽滿,在棚內結果困難。6~8月是杏樹旺盛生長時期和花芽分化期,對骨干枝中下部萌生的新梢,待長至25~30厘米左右時應多次摘心改造,培養成緊湊的結果枝組;對內膛有生長空間的新梢進行扭梢處理;對角度較小的骨干枝于7月上旬進行拉枝,達到拉枝開角、緩勢成花的目的。
三、加強土肥水管理采果后應及時進行葉面噴肥,以增強葉片的同化作用,增加樹體養分貯藏,促進新梢熟化,提高花芽分化質量。一般每7~10天噴1次,可單獨噴施,也可結合噴藥進行,其配方是0.3%尿素+0.3%磷酸二氫鉀+0.2%光合微肥。9月上旬,結合深翻,每株施入優質有機肥25~30千克,并摻入少量磷酸二銨和硫酸鉀。施肥深度在20厘米,施用時要離樹干30厘米左右。杏樹忌澇、忌積水,平時應寧旱勿澇。一般在采果后撤除棚頂膜前后澆一次水,灌水或雨后要及時松土保墑,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促進根系正常生長。
四、加強化控促花力度對生長健壯的樹,除摘心、拉枝開角和控制肥水外,可分別于5月底、6月中旬、7月上旬、8月中旬及9月上旬各噴1次15%多效唑100~150倍液,可有效控制新梢旺長,增加枝梢養分積累,促進花芽形成。
五、加強病蟲害防治大棚杏樹主要病害有杏疔病、流膠病、細菌穿孔及瘡痂病。常用藥劑是果樹康、百菌清、代森鋅、速克靈、大生M-45等,可交替使用,濃度一般是600~800倍。害蟲主要是蚜蟲、毛蟲、介殼蟲、杏仁蜂等,在除膜后夏秋季節發生較重,常用農藥有吡蟲啉、滅幼脲、天掃利、蚧螨靈等,對紅蜘蛛一般用掃螨凈或尼索朗1000~1500倍液防治,效果理想。
(262705山東壽光市洛城街道辦事處林果站肖繼偉)
果園花衣花后要復剪
春季復剪是在花前或花后進行的修剪,是為彌補冬剪不足而進行的一次局部推遲修剪。實踐證明,春季復剪對增加坐果、促進幼果發育、合理利用樹體養分、克服大小年以及緩和幼、旺樹的生長勢和促進多發枝有明顯的效果。
復剪時間一般在萌芽后、可以清楚地辨明花芽或葉芽時進行,最好在花蕾膨大期以前剪完。一般是先剪成齡樹后剪幼樹;先剪弱樹和開花早的品種,后剪旺樹和開花晚的品種。復剪方法因樹齡、樹勢和品種各異。對盛果期的大樹,選留飽滿和葉片多的花芽,除掉瘦弱和葉片少的花芽,按生長枝與結果枝3:1的比例進行修整,對枝組進行細致修剪,使其合理負載。對花量多的大年樹要適當疏除弱枝弱芽,多留壯枝壯芽,更新衰老和過密枝條,適當短截中、長果枝。樹花少的小年樹,要盡量多留花芽,疏除過密營養枝。對幼樹除骨干枝需正常短截外,其余各枝盡可能長放,少短截,以利促發短枝,疏除密生和徒長枝。對幼樹主、側枝或其他直立旺枝用棍撐等方法開張角度。
復剪必須配合良好的肥水管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在施春肥時恰當增施以速效氮肥為主的肥料,或進行根外追肥(用0.2%的磷酸二氫鉀加0.3%的尿素溶液進行樹冠噴施)。山地果園注意做好防旱、抗旱工作。注意保護內膛枝條,一般只對落花落果樹的內膛結果枝進行短截,以促其健壯。過度修剪會嚴重影響根系的生長,造成樹勢迅速衰退,必須防止。還要注意保護傷口,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
(276300山東省沂南縣第一職業高中趙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