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野菜巧致富
野菜通常生長在的山野、林邊,不受農藥、化肥、污水等污染,堪稱“綠色食品”。目前國際國內市場對野菜的需求量急增,為了合理有效地開發利用野菜資源,增加農民收入,現介紹一套野菜加工技術,生產野菜罐頭。該技術適用于具普通設備條件的各類罐頭食品廠。
采集野菜
采集時選擇長勢好、無病害的野菜。野菜裝在墊有青草的筐中,不能按壓,更不能用塑料袋裝,以防野菜因自身發熱而快速老化。采集時,一定要按規定的標準適時、適量的采集。如蕨菜一般在3月18日前后20天左右采集,以出土22厘米以上、拳狀部分不開卷為宜;黃花菜、林柏芽則在含苞未放時采集,營養、口感最佳。不同種類的野菜不要混在一起,要及時歸類、扎把。當日采集的野菜要當日加工,存放過久會使野菜老化變質,營養價值降低。對于那些木質化速度較快的野菜,如蕨菜、黃花菜、木蘭芽等,可以先用開水焯一下,再放入塑料袋中,加鹽水,排氣,扎緊口,放入冷處保存。注意焯菜時水一定要多,且不能用鐵鍋。否則野菜遇鐵容易變黑。
要注意保護野生資源,采大留小。個別需挖取根莖或鱗莖的野菜品種,采后要將土回填,以利于再生。喬木、灌木上的莖芽一次采完后,再長出的新芽當年切勿再采。
制作野菜罐頭
1原料分選、處理:選擇新鮮幼嫩、無枯萎莖葉、株形基本整齊一致的野菜為原料,用流動水沖洗干凈,瀝干,整條。
2預煮、漂洗:處理好的原料倒入沸騰的0.2%醋酸銅、0.3%醋酸鋅混合護色溶液中,在p值6.5的條件下滅酶、護色、軟化3-5分鐘,再用流動水浸泡、沖洗、冷卻,瀝干水分。
3裝罐、加湯汁:原料按級裝入310克規格的罐中(每罐凈重310克,其中固形物重180克,湯汁重130克)。湯汁含檸檬酸0.15%、食鹽1%~2%、氯化鈣0.1%,煮沸過濾,在溫度高于80℃時灌入。
4排氣、密封:熱排氣,罐中心溫度在80℃以上時密封。
5殺菌、冷卻:將封罐后的山野菜投入到殺菌槽中殺菌,殺菌后立即放人冷卻槽中,使罐溫迅速降至40度以下,撈出擦干罐上的水珠,同時檢查封口質量。
6檢驗:成品送入25~28度保溫庫中保溫5~7天,其間進行抽檢,剔除不合格產品。并抽樣進行細菌及理化指標檢驗,合格后貼標簽、裝箱、入庫。
效益分析
1千克普通野菜當地收購價約1元,每千克野菜的加工處理、運輸等費用約1元,即每千克野菜成品的總成本不到5元,而在超市或飯店賓館里銷售,一罐310克裝的野菜成品平均賣價2.5元左右。這樣算下來,每千克野菜成品利潤至少有5~6元,漫山遍野的野菜蘊含著巨大的商機。
(河南農科院農副產品加工研究所 王安建)
姜油提取技術
提取原理利用生姜油具有揮發性:和不溶于水的特性,采用水蒸氣蒸餾法將姜油提取出來,經過冷卻、油水分離后,即可獲得成品。
主要設備隧道式干燥機(或烘房)、粉碎機、不銹鋼蒸鍋、冷卻器、油水分離器等。
原料處理選擇無蟲蛀、無發芽、無霉爛的新鮮姜塊,去根須,洗凈后,切成4~5毫米厚的薄片。
烘干(或曬干)烘干時適宜溫度為60~65度,時間6~8小時,使姜片的含水量降低到12%以下。需要注意的是,烘干時溫度不宜過高,曬干的姜片也不宜過干,否則會使部分姜油揮發掉,從而降低出油率。
粉碎過篩用粉碎機將干姜片粉碎成米粒大小,過20目篩。注意姜粒不能太粗,否則會影響出油率;也不宜太細,否則水蒸氣不易透過。
蒸餾冷卻在蒸鍋中放箅子,箅子上鋪一層紗布,將姜粒疏松地鋪在紗布上,其表面與上層算子間應保留一定的空間,以利于水蒸氣透過。裝好后,將蒸鍋的蒸餾管接上冷卻器,注意保持冷卻器的進、出口高度差(進口應高于出口)。蒸鍋下通蒸氣,蒸氣的壓力保持在0.12~0.13兆帕。這樣,姜油在水蒸氣的作用下氣化,經蒸餾管進入冷卻器,即可被冷卻成油水混合物。
油水分離蒸餾出的生姜油、水混合物,在油水分離器中可自動分層,上為姜油、下為水,放去下層的水,即得姜油。
(211600江蘇省金湖縣城建設路99號二幢5-502室李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