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新麗
摘要:廣南核桃產業發展中,出現了外來品種純度、適應性讓人擔憂,栽培技術措施落后等問題,本文就此進行了相關性分析,提出了相應對策,并總結了核桃的主要營林技術。
關鍵詞:廣南縣;核桃造林;問題;對策
廣南縣是國家級特困縣,以南半縣石漠化嚴重的那灑,珠街,署光,黑支果,南屏,八寶六個鄉(鎮)更為貧困,為找到適合這些鄉(鎮)發展的產業項目,使政府從輸血式扶貧轉為造血式扶貧,通過到全國的核桃之鄉—大理州漾濞縣考察,組織專家到南半縣各鄉(鎮)調研,經過充分論證,一致認為廣南南半縣無論氣候和土壤都適合核桃種植,加上南半縣山區群眾歷來就有栽培核桃的習慣,為此,廣南縣提出了“南果、北茶、中煙”的經濟發展戰略,并寫進了廣南縣“十一五”規劃,計劃在十一五期間在南半縣建核桃產業化基地10萬畝,成為南半縣的主要支柱產業,經各級各部門的努力,到2007年3月,已建成核桃產業化基地2萬畝。但是,在轟轟烈烈的核桃造林中,未經引種試驗,批量從外地調種,其品種純度與適應性讓人擔憂,加上缺乏技術指導,導致核桃種植成活率低,生長勢差,嚴重制約了核桃產業的發展。本文分析了核桃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并總結出了核桃造林的配套技術,希望能對廣南縣核桃產業的發展有所裨益。
1存在的問題
1.1品種純度的可靠性不高廣南種植的核桃苗100%來至大理州漾濞縣。據調查,漾濞縣的核桃品種以漾濞薄殼核桃和三臺核桃為優良種,但卻沒有標準的采穗和種苗基地,苗木基本靠個體老板和群眾自發生產,可性度較低。云南省林業科學院在漾濞縣設有核桃研究所,有專門的試驗基地,苗木比較純正,但每年產苗量不到20萬株,難以滿足來至全國龐大的購苗隊伍。廣南種植的核桃苗除20%左右是從云南省林業科學院漾濞核桃研究所購進的外,其余的全部從個體老板、群眾或苗木中間商中購買,純度難以保證。
1.2漾濞核桃品種在廣南的適應性尚不能定論眾所周知,影響核桃分布的兩大因子是氣候和海拔。從氣候看,廣南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冬曖夏涼,無明顯的四季之分,漾濞縣屬溫帶,在大理蒼山的影響下,四季分明,冬季低溫明顯;從海拔看,廣南南半縣多在1300-1600m,而漾濞縣核桃的栽培海拔定位在1600m以上,由于沒有做過引種試驗,漾濞核桃在廣南各方面的適應性如何,沒人敢下定論。如在珠街的里吉海拔1560m出現漾濞核桃接近成熟時大量的落果現象,是土壤的問題還是品種不適應當地氣候的表現,有關方面應予以重視,如果是品種的不適應表現,盲目的大面積栽培漾濞核桃將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1.3栽培技術措施落后,成活率低,生長勢差廣南11月至次年5月是干季,雨水較少,加上南半縣多屬喀斯特地區,嚴重缺水,核桃種植時連澆定根水都相當困難,加上栽培方法落后,將導致種植成活率低,即使成活后生長勢差。廣南縣林業局調查表明,廣南的核桃種植成活率和生長勢均不理想。筆者經過調查分析,歸納了幾方面問題:(I)打塘過晚。核桃種植提倡打1m3大塘,多數群眾都是現栽現打,造成土壤下沉不實,水分保存效果較差,栽后苗木與土壤一起下落,覆土后已經蓋過嫁接口,造成嫁接口細菌感染,造成成活率低。(2)栽種方法簡單。栽種時采用常規的植樹辦法,即栽完后澆定根水,土壤裸露,陽光曝曬,后期又沒水澆,造成苗術因缺水而死。(3)未進行必要的苗木處理。如修根醮漿,標準截干等,造成根系保護差,苗干水分,營養消耗多,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失衡。(4)未施基肥,甚至連表土和心土都未分離,打塘后土原樣回入,苗木種植后營養缺乏。(5)未推行合理的林糧聞種,高密度的高稈作物種植使核桃光照不足,光合作用較差。
2對策
2.1建立品種試驗區在南半縣選擇適宜的地塊30-50畝,建立核桃品種試驗基地,為核桃種植的科學化、良種化提供科技支撐。在核桃品種研究上,必須做兩方面工作:(1)對全縣核桃種質資源進行清查,發現好的品種收入試驗區進行栽培對比,(2)引進外地核桃品種進入試驗區栽培對比。經過對比栽培,篩選出適宜當地種植的優良品種,建立專用良種采穗圃和專用苗圃,才能有利于核桃產業的長遠,健康發展。據調查,廣南縣的核桃種質資源相當豐富,其中不乏仁豐、殼薄之地方良種,如能挖掘,其本身對地方的氣候環境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可打消因種植外地品種的種種顧慮。
2.2加大科技培訓力度,解決群眾核桃種植的技術問題通過科技培訓,解決群眾核桃的種植技術問題,改變重栽輕管和只栽不管的狀況,適時修剪、施肥、除草、松土,加強病蟲害防治,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對劣種可以通過大樹多頭高枝嫁接予以改造。要注重科學技術在核桃園中的應用與推廣,提高核桃的產量和品質。把群眾培養成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能自覺地應用各種技術管理核桃園。
3、主要栽培技術
3.1立地環境選擇年均溫13-16℃,日照1800小時以上,年降雨量900mm以上;土壤肥沃濕潤,土層厚度大于100cm。據此為核桃基地選擇依據。
3.2栽植季節休眠期種植,一般在當年11月至次年2月。
3.3整地、基肥與栽植整地:平地栽植大穴整地即可,株行距漾濞可選擇泡核桃、三臺核桃可選擇6×8m,6×9m,6×10m;早實雜交核桃新品種4×4m,4×5m,2×8m。穴規格:100×100×100cm;坡地栽種需防止水土流失(要求改成水平臺地,配置生態經濟型固土保水林帶等)。基肥:每穴施農家肥25kg,配以普鈣1kg,與表土充分拌均后墊于穴底。裁前苗木處理:①修根:將爛根,過長根系適當剪除。@生根粉處理:50ppm3號ABT生根粉浸泡1—2小時,@殺菌:100g甲基托布滓或三唑酮加水10kg蘸根。④栽植:放人苗木,加土至根系2/3,輕輕提苗舒展根系,再加土覆蓋全部根系(不超過嫁接口),踩緊使根系與土壤緊密拼臺,澆透定根水,覆蓋地膜增溫保濕。
3.4栽后管理水份管理:春季干旱時,補充水2-3次·定干整形高:60-100cm定干,保留3—4個主側枝開心,施肥:冬季施基肥每株施農家肥20kg;6月施追肥1次,1-3年生每株每次施復合肥150g,4-5年生每株每次施復合肥250g。適時防治病蟲害。
3.5修剪技術幼樹、初果樹修剪:主要是培養各級骨干枝,使其形成良好的樹體骨架。要及時控制頂端優勢和背后枝,調節各級骨干枝長勢,培養結果技組,扶持大枝后部枝條及內膛枝健壯生長,并及時處理過密、交叉、重疊、
競爭、干枯,病蟲枝,以防內膛枝擁擠和背后枝下垂,造成主從不分,樹體紊亂。
盛果樹的修剪:及時調整平衡樹勢,調節生長與結果、衰老與更新的矛盾,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更新復壯結果枝組。克服大小年,延長盛果期年限。對已形成的大小年,除合理地進行土肥水管理外,大年之前要適當重剪,保留旺盛的結果母枝,促其多發枝,小年之前要適當輕剪。以疏枝為主,多保留中庸的結果枝,以達到大年不大,小年不小,高產穩產之目的。
衰老樹的修剪:主要是對老弱枝進行重回縮,并充分利用新發枝更新復壯樹冠。要及早對新發樹冠整形,防止新發枝郁閉早衰。同時要結合修剪,徹底清除病蟲干枯枝。
3.6土肥水管理土壤管理:每年秋末或早春深耕1—2次,深度20-25cm,生長季節中耕除草2—3次,使園內經常保持土松、草凈。
基肥與追肥:秋末或早春施入基肥,以廄肥、人糞尿為主,可在樹下挖深,寬各25cm的環形溝,施后覆土。花前花后(4—6月)視其樹勢情況追施復合肥和速效氮肥,施法是在樹冠投影面積計算,每年施基肥5kg/m2,復合肥(磷酸二銨)75g/m2,速效肥(尿素)50g/m2。肥源不足時。可在園內作豌豆,毛苕子等綠肥,于花期翻入土中。
根外追肥:在花或果實膨大期進行葉面噴肥1-2次。肥液種類和濃度為0.2%-0.4%四硼酸鉀,0.2%-0.3%磷酸二氫鉀或0.1%-0.2%尿素水溶液。上午10時左右或下午4時以后噴灑。灌水:有條件的地方,遇到干旱時要及時灌水。灌溉次數和灌水量以干旱程度而定。灌溉后要及時松土,以減少土壤水分損失。
3.7去雄疏果,合理負載疏雄:每年早舂發芽前15-20天,用木鉤拉下枝條或蹬梯上樹,用手摘除雄花芽。去雄量為全樹總雄花量的90%-95%,保留頂部擴外圍枝條上5%-10%的雄花,即可滿足授粉用。
疏除花果:對早實核桃品種,新建園3年內全部摘除雌花或幼果,第4年適當保留,第5年后逐年多留果。盛果期樹的留果量以品種,樹勢和管理水平而定。其原則是既要保證豐產穩產,又不能使樹勢早衰。
3.8適時采收,嚴禁掠青核桃成熟前的20天,是單果重、出仁率、含油量等主要經濟指標的高峰期。若提前采收,不僅影響產量,而且品質急劇下降。成熟的主要是青果皮由綠色變為黃綠色,約有1/4的青皮自然裂開,此時為最適采收期。
3.9綜合防治病蟲害,確保豐產
3.9.1核桃黑斑病(Walnut black spot)(1)癥狀表現。病果、病葉正面布有大小不一的多形態褐色病斑,后期點狀病斑連成大片狀斑。(2)防治方法。剪除病枝梢及病果,清除地面落葉、落果,集中燒毀,減少果園病菌數量及來源,核桃發芽前,噴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劑,殺滅越冬病菌。在發病嚴重的果園,在展葉期、落花流水花后及幼果其各噴一次1:0.5~1:200波爾多液。
3.9.2核桃黃葉病(Walnut yellow leaf(1)癥狀表現。病葉初期,葉肉變黃,葉脈為綠色;病葉中期限,支脈開始變黃;病葉后期,葉片變白,邊緣開始焦枯。(2)防治方法。發現黃葉立即噴施鐵肥,如0.2%~0.3%檸檬酸亞鐵溶液,7~10天1次,直到葉綠為止。
3.9.3黃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群眾統稱青叮子防治方法:結合核桃樹越冬修剪,徹底剪除越冬蟲繭;藥劑防治的有利時機是幼蟲發生初期。常用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噴霧。
3.9.4褐邊綠刺蛾(Latoia consosla)。防治方法與黃刺蛾相同。
4、小結
廣南南半縣是廣南縣石漠化最為嚴重的地區,其自然條件惡劣,群眾生活貧困,但卻是廣南核桃種植適宜區,縣委、縣政府結合實際作出的核桃產業發展決策,對南半縣各鄉(鎮)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核桃是典型的經濟、生態兼用樹種,核桃產業的發展,在給廣大石漠化地區群眾帶來經濟收益的同時,也解決了當地的生態問題,達到經濟與生態雙贏。但是,要正說核桃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解決,促進核桃產業的有序,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