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的西藏之旅,是目前我生命中擁有的最為奇妙的經歷。我樂于向你分享其中的一個收獲,它賦予了我這次旅行非同一般的意義。在準備進入大昭寺的那個下午,我們路過八廓街的新華書店,在佛學書架旁邊,我向店員詢問有沒有一本關于生死的書,店員告訴我正缺貨,我表現得很失望,這似乎引起了身邊一位不相識的女士的注意。
隨后我在架子上瀏覽了其它相關佛學的書,并被其中一本吸引——胡因夢女士翻譯的《當生命陷落時——與逆境相處的智慧》,創巴仁波切女弟子佩瑪·邱卓的一本演講集。結賬時那位女士看到我將這本書買下,很意外地她向我豎起了大拇指,說“這是本好書”。在公眾場合輕易向人示好或者贊許畢竟讓人有些窘迫,但能夠讓擦肩而過的陌生旅人豎起拇指,這本書一定有著非凡的意義。
很多人說過閱讀一本好書就像經歷一次旅程,毫無疑問這本書將帶給我的是一段充滿感動的旅程。慈悲賦予了本書強大溫柔的力量。當你靜下心來翻開它,慢慢地輕輕地閱讀,你好像踏入生命中一片全然新鮮的圣境,開始只是書中展現的某些見行與你當下的困境有些相似,漸漸地作者筆下的每個體悟都緊緊掏住你的心弦,緊接著好像在身體里某處有個輕聲呼喚在回響,這種回響越來越清晰,越來越親切,最終你感到了自在,你好像擁有了從未體驗過的強大力量,這時,這本書帶領著你和你的本慧相連,和你溫暖柔軟的心在擁抱和列話。你已經開始安住在當下,并且學會了慈悲。
本書中二十二篇既獨立又相互傳承的演講,就像一盞盞明燈、照亮你無明和混沌的心。其實慈悲也好空也好、無我也好,都不能道盡佛家所有的生活智慧。就像我們的生活中仍然有燈光還沒有出現的時刻,我們的心里仍然有燈光沒有照到的角落。但有了慈悲,就足以引領所有面臨困境的你在每一個當下勇敢邁入內心那曖昧不明的圣境輕松看待自己無所依的情境。正是因為作者的慈悲,我們才得以在她的坦誠自在的敘述中,分享她生命陷落的困窘情境以及自我體悟的珍貴時刻。
從西藏回來之后每每重新翻閱其中任何一個篇章,或者每當我開始輕松深入地與自己的內心對話,那一個豁然開朗的世界重又展現在我的眼前,這種全然清新的體悟再次充盈我的心間。現在我處于休息中沒有做事,很多朋友對我說要放松下來,做些想做的事。這種說法背后和我所體會到的安住當下是一致的心理狀態。明白這一點,總是讓我感到滿足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