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已于2008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部法律對各行各業的影響都將是巨大和深遠的,它針對的不僅僅是水電氣、通訊、能源等壟斷行業,樓市及其他領域都將因此而發生變化。
《反壟斷法》在部分條款上與現行汽車銷售管理方面的辦法有很大不同而備受汽車行業關注,最重要的便是經銷商與汽車制造商之間的“不平等條約”將面臨巨大挑戰。《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下稱《辦法》)對汽車制造業和經銷商的種種規定,也將因在執行過程中的各種弊端和不完善而面臨調整。本刊本期將緊扣這一主題,解讀該法。
潛規則一:最低限價
涉嫌觸犯條款《反壟斷法》第十四條第二款:禁止經營者對交易相對人限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最低價格。
影響:經銷商可以根據市場情況自己調整最低價格
對“最低限價”這個詞,相信每一個經銷商都感觸良深。部分汽車生產廠家為了預防經銷商大幅度降價,在對新上市的產品制定指導價的同時,還對各地區的經銷價格實施最低限價,超過最低限價的經銷商將面臨處罰。
這在2005年4月1日起實施的國家《辦法》第六條中可以找到依據:“同一汽車品牌的網絡規劃一般由一家境內企業制定和實施。
境內汽車生產企業可直接制定和實施網絡規劃,也可授權境內汽車總經銷商制定和實施網絡規劃;境外汽車生產企業在境內銷售汽車須授權境內企業或按國家有關規定在境內設立企業作為其汽車總經銷商制定和實施網絡規劃。”如此一來,原本在法律上平等的法人——汽車生產企業和經銷商,卻因《辦法》的實施而使經銷商的地位變為廠家的從屬。
這就讓經銷商在價格問題上沒有太大余地,無法根據市場的需求和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汽車的銷售價格。經銷商如果為消化庫存而大幅降價將會受到廠商的經濟處罰。
一旦《反壟斷法》正式實施后,經銷商在價格上將具備與它的獨立法人地位同等的價格決定權,而汽車廠家將無法直接針對消費者進行定價,對經銷商的產品最低限價則被認為是明顯的壟斷行為。
我們可以舉一個很常見例子,某汽車銷商為清理現有汽車庫存,可以根據本地的市場情況以較低的價格賣給消費者。由于《反壟斷法》的實施,此舉將不再受到廠家的“制裁”。以此,汽車銷售商在“最低限價”上的權利將進一步擴大。
潛規則二:限制跨區銷售
涉嫌觸犯條款《反壟斷法》第十三條第三款:經營者禁止分割銷售市場或者原材料采購市場。
影響:只要哪有便宜車就往哪里走
在《反壟斷法》未實施之前,對經銷商來說,如果不同地區的汽車經銷商相互串貨,將本地的車賣到外地,便是嚴重的行業違規行為,輕則罰款,重則被廠家取消經銷商資格。對于消費者,汽車生產廠商則要求買車者必須提供身份證或者暫住證,買車與上牌照必須在同一城市,從消費層面進行地區限制。
各種商品隨著地域的不同而出現價格差異是很自然的市場現象。《反壟斷法》在第十三條第三款中規定:“經營者禁止分割銷售市場或者原材料采購市場。”
實際上,歐盟《反壟斷法》中也有類似規定:由汽車生產廠家指定零售商、敲定零售價、劃分和限制銷售范圍的做法屬于非法。
根據目前現狀看,《反壟斷法》實施后,國內汽車銷售市場“禁止跨區域銷售”的限制將有所改觀。我們可以設想一下,比如北京某經銷商清理庫存汽車,但當地購買力有限,于是重慶的消費者便到此地購車,而消費者和經銷商都可以名正言順地交易,不再被禁止,也不再違反行規。
潛規則三:強制采購本地汽車
涉嫌觸犯條款《反壟斷法》第三十二條: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不得濫用行政權力,限定或者變相限定單位或者個人經營、購買、使用其指定的經營者提供的商品。
影響:同一城市出租車品牌不再單一
在中國,各地為了保護發展本地汽車產業,往往會通過一些行政手段來促進本地品牌汽車的銷售,甚至直接“下令”規定某個行業或者政府部門只能買本地品牌的汽車。
北京的出租車絕大多數是北京現代的伊蘭特和索納塔,上海的出租車幾乎都是上海大眾的桑塔納,重慶的出租車大多數是羚羊……國內幾乎每一個城市的出租車都采用了本地生產的汽車,而外地生產的汽車很難進入當地的出租車市場。
《反壟斷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意味著,各個地方政府如果再強迫某行業或某部門只能采購本地汽車,就屬于違法行為。
可以設想一下,一旦《反壟斷法》實施,在各個城市的街頭巷尾,我們看到的將是五光十色的出租車,我們的乘坐選擇性也大大增加。
潛規則四:制定限制競爭規定
涉嫌觸犯條款:行政機關不得濫用行政權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競爭內容的規定。
——《反壟斷法》第三十七條
影響:維修不再“僅此一家”
《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自實施以來便爭議不斷。其中最大爭議便是,《辦法》中的諸多細則有排除、限制競爭內容,不利于市場自由競爭。
《辦法》推崇的是單一品牌經營,即鼓勵4S店銷售模式。但如今國內市場上,尤其是高檔豪華汽車的零部件配送以及價格,是汽車產業鏈上壟斷最為明顯的環節。
由于這些高檔豪華車的生產廠商只對指定的4S店單一配送,消費者除了到指定的4S店維修汽車外,別無選擇。廠家對高檔汽車的零部件已形成了事實上的壟斷。而一旦在零部件上壟斷后,汽車廠家就可以對維修和價格進行進一步的壟斷。
所以,要想配件價格低,維修費透明,就必須打破4S店的壟斷局面。
也許,《反壟斷法》的施行能夠讓高檔汽車的售后與維修出現一個新的局面。可以設想一下,以后你的奔馳需要維修,完全可以不用去有限的一兩家4S店“挨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