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系易凱資本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我曾經寫了一篇《風險投資與私募股權市場不會凍結》。今天,我還是堅持這個觀點。我認為總體來說,未來12個月內市場上將會完成的融資交易同過去12個月相比,或許會有放緩,但是不會有數量級的差別。但是投資人的構成會有顯著的變化,那些投資圈大名鼎鼎、把中國摸得底兒吊的“熟張”會變得帕金森一樣出手遲緩,而那些新近成立的人民幣基金將會小伙子睡涼炕火力比較壯。
必須承認,最近一個多月來,市場上的氣氛正在急轉直下。一年前在大洋彼岸發生的次債危機的波紋效應滯后了一年終于在中國的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上開始顯現了。宏觀層面,我們正處在一個通脹加劇、油價飛漲、銀根緊縮、人民幣持續升值、股市繼續低迷的經濟環境,加上奧運之后通常都會經歷的增長衰減,不確定性正在加大。微觀層面,一大批企業(特別是南方一些以外貿加工為主的匯率敏感型企業)在匯率、新勞動法和銀行放貸政策所構成的三角夾縫中正在面臨空前嚴峻的生死考驗。但是,這些都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人們忽然開始意識到在過去30年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的中國經濟可能不再是一臺無休無止年復一年每年增長10%左右的永動機了。
經濟往往不是關于實際,而是關于預期。因為預期可以變為實際。
這種大環境的忽然轉冷正在導致投資人心態上的重大調整。市場好的時候他們最害怕的是沒趕上這波浪,市場不好的時候他們最害怕的是兩件事:一個是成為最后一個接棒的,另一個是該占的便宜沒占到。
在這樣一種非常不好的氛圍里,還是給需要融資的企業幾個比較具體的建議吧:
首先,如果你不是特別火燒眉毛急著用錢,不妨等等。不過前提是你有足夠的現金儲備能夠等上至少一年到一年半。如果你頂多只能等3到6個月,或許還是不等為好,因為3到6個月后市場也許更糟。
其次,市場不好的時候是趁火打劫整合別人的好時機,因此現在如果非要出去融錢,你的故事里最好有一個市場整合的角度。有了這個角度,即便你讓投資人在作價上占了一點便宜,只要你能以更低的價格去整合別人,總的來說還是劃算的。
第三,在選擇投資人的時候跳出那些在中國混跡多年的“熟張”,讓視野再開闊一些,多想想具有潛在戰略價值的投資人(特別是那些你對人家具有重要戰略價值的投資人)以及那些剛剛進入市場尚未“開和”的投資機構(無論是人民幣基金還是美元基金)。
第四,企業需要調整自己的價格預期。如果價格實在不理想,可以考慮適度縮小融資規模,把一輪拆成兩輪來做。
第五,企業要做好準備應對投資人更刁鉆的問題和更詳細的盡職調查。投資人也是人,市場高歌猛進的時候他們會喪失理性做出一些拍腦袋的事來;但在市場低迷的時候他們會向理性回歸。這個時候盡可能占便宜的心態會讓他們在盡職調查中橫挑鼻子豎挑眼,充分利用可能發現的漏洞圍繞價格進行二次談判。
總之,冬天真的來了,我們要有過冬的準備。不過,雖然我們面前誰都沒有那個可以占卜未來的水晶球,我個人還是傾向于謹慎樂觀。我認為這次調整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是應該不會跨越兩年。對投資人來說,或許這是個低價買入、池底撈魚的機會,但機會是用來利用的,不是用來耽誤的。大市不好的時候,什么都不做也許不一定是最壞的做法,但一定也不是最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