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1月1日起,新疆阿勒泰地區將率先在全國試行官員財產申報制度,把過去通行的官員收入申報擴大為財產申報,并承諾在阿勒泰廉政網和當地主流媒體上公示官員的財產申報結果。然而,對于這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的制度,一項對阿勒泰和新疆其他一些地州市官員進行的隨機調查顯示:反對者七成,無所謂者兩成,堅決支持者僅占一成(《法制日報》9月11日)。
對于這項被世界各國公認為是陽光法案和終極反腐的制度,社會各界期待,普通百姓歡迎,然而,卻受到了官員的抵觸。其實,這并不難理解,因為這一制度觸及到了官員的深層利益,讓他們受到了更多的權力約束,讓他們置身于公眾的監督之下。
七成受訪官員反對財產申報制度這一事實說明,官員財產公開之路并不會十分平坦,它不僅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各級官員觀念的轉變。
建立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對于預防腐敗、建設廉潔高效的政府的意義不言自明。縱觀各類腐敗案件,我們不難發現,官員財產不透明是引發腐敗的根源。
在我國,官員的財產狀況在公眾的眼里成了一頭霧水,只有當貪官事發,被有關部門查處了,我們才知道原來他們聚斂了如此多的不義之財。正是由于財產不透明,一些腐敗官員用各種手段為自己謀私,為自己攫取財富,卻置身于監督之外。
雖然公眾關于官員財產公開的呼聲日趨強烈,然而,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官員財產公開制度并未建立。為何這一民主的制度難以建立?從七成受訪官員反對“財產申報制度”可見一斑。
通過公開官員財產,實現對權力的監督,確保官員的廉潔,是世界各國通行的做法。據媒體報道,全世界有97個國家和地區應用這一制度,也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自2002年7月實行官員利益申報制度以來,香港特區政府每年都公布政府高官的私產,并由政務司專門負責登記。2002年8月,在香港前特首董建華申報的清單中,甚至連一包花生也不放過。2003年,香港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因為在購車過程中未能及時進行利益申報而遭受公眾質疑,最終被迫辭職。
由此可以看出,香港的官員利益申報制度是何等嚴厲。在梁辭職后,媒體大贊:香港反腐倡廉的決心真是堅決!香港多次被評為“全球最廉潔的城市”,這一制度功不可沒。
人們呼喚建立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原因在于,它讓人民群眾對官員財產和權力的監督成為可能,為群眾監督提供制度基礎。“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他的生活條件明顯高于他公布的收入水平,群眾就可以舉報,監督的作用就發揮出來了?!?/p>
因此,不管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在執行過程中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們希望有關部門都能堅定地推行下去,因為在推進民主法治的進程上,從來都沒有一帆風順,這時更需要我們付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