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的終結?

美國國會首輪投票否決對于布什政府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這不禁讓人回憶起不堪回首的往事。究竟美國的立法者會不會重蹈當年的復轍呢?債臺高筑的資產泡沫的破裂,銀行遭受的極大虧損,再加上最近的政壇動蕩,已經開始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壞的可能性就是會出現一個21世紀新版本的大蕭條。
金融專家稱,美國處于去杠桿化的螺旋式下降狀態。當家庭經濟和銀行破產的時候,更多的資產會被拋售到市場,使債券市場價格持續嚴重下跌。這種態勢如果愈演愈烈,那么,恐怕連納稅人的7000億美元都很難對其喊停。
標準普爾的Case-Shiller公布的房屋價格指數顯示,美國20個城市的房價從2007年2月起開始并持續急速下跌。今年6月份的房價較上年同期跌幅為16%。自從大蕭條以來,美國的房地產市場還沒有面臨過如此窘境,然而痛苦還在延續…… 瑞士信貸預計,美國將有13%的貸款購房者無家可歸。
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處境更加惡劣:他們的債務正在高速疊加。到目前為止,美國銀行承認現已有3340億美元的虧損和資產減值,但是最后的總數肯定遠遠高于這個數目。為了償還債務,他們已經追加了2350億美金的資本。可是,990億美金的凈虧損意味著他們需要用10倍的資本(也就是1兆美金),去保持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與資本之間的比例不變。為了維持企業的生存,只能裁員緩解壓力,這會直接導致全國范圍內的失業率上升。
認為美國不會出現蕭條的人都是在自欺欺人。按年度計算,美國的零售產業和工業生產都出現了下滑,失業率也達到5年來的高峰。擺在我們眼前的是:我們現在面臨的是像2001年的短期的、相對溫和的衰退,還是一個類似于1930年大蕭條的現代2.0版呢?
黑暗經濟中的星星之火
美國的經濟颶風對于原本岌岌可危的就業和房地產市場來說,簡直是雪上加霜。
更糟糕的是,在未來的三四個季度中,美國還將深陷于黑暗的經濟蕭條,期待最后可以扭轉敗局。到現在為止,一向入不敷出的美國人不得不勒緊錢袋,開源不成只能節流了。
據統計,2008年第二季度,美國個人儲蓄率在經歷了連續4年低于1%后攀升至3%。雖然美聯儲以2500億美元收購銀行優先股,并對銀行存款以及貸款提供保證,目的就是為了盡快激活信貸市場,刺激經濟。
節約是好還是壞呢?從短期來講,節約將會給困境中的經濟帶來損失,因為節省開支意味著減少消費,恐怕零售業和消費型產業如汽車行業將要度過一段艱難時光。最新數據統計顯示,9月零售量首次下降了1.2%,這是16年來屈指可數的第三次下降。
由于消費支出構成了2/3的經濟活力,而現在節約開支將加劇經濟的低迷,并且會削弱政府對金融市場的宏觀干預。例如:通用汽車公司和福特公司的銷售量出現了數年來的新低。但是,從長遠來看,暴風雨過后,還是會有彩虹出現。因此,節儉的美德還是不應該被遺忘拋棄的。
銀行業獲救后,美政府何的放矢?
命懸一線的金融體系大概是挽救回來了。那么,房主們又將何去何從呢?
迄今為止,意在遏制房市止贖風潮的相關措施收效甚微。雖然美國財長保爾森去年秋天就已經敦促銀行和抵押貸款服務商“自愿”啟動問題資產的運行,但房屋止贖率仍持續攀升。另據瑞信的資產擔保證券主管Rod"Dubitsky預計,2008年將有169萬戶房屋所有者喪失抵押品贖回權。
這場金融地震至今余震重重的原因是什么呢?因為沒有人能夠解開次級抵押貸款帶來的證券混亂的癥結,數以百計的投資者靠投資持有抵押貸款業務的信托機構獲取利益,一旦抵押貸款被信托機構重復借貸出去,一些投資者將會蒙受巨大的損失。銀行與金融法律專家John"L."Douglas表示,貸款商和服務商需要更多彈性,以作出符合經濟利益的決定。
美國小型企業200佳
傳統的經營理念認為當經濟出現下滑時,投資者應從小盤股撤出。投資大公司的保險系數更高。但是,在此次經濟危機中,這條理論并不適用。美國國際集團被收購,雷曼兄弟倒閉,標準普爾500指數在過去的12個月中下降了28%,同時,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緩慢。福布斯200家最佳小企業的上榜資格是公司的銷售量必須在500萬美元和7.5億美元之間,并且股票價格保持9月29日的每股5美元不變。
2007年度上榜的83家公司今年仍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其中,19家公司規模擴大,此外,8家被收購的小企業下榜。今年共有37家新上榜的小公司。其中,排名第154的強化食品用的精制魚油美國omega protein公司,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
200佳榜上還包括許多傳統小型技術公司,像開發定價分析軟件的Pros Holdings公司,排名第30位。此外,還有許多利用科技元素改善我們生活的小公司。以綠山咖啡豆烘烤器公司(Green Mountain Coffee Roasters Inc.)為例,Keurig Single-Cup Brewer對咖啡制作工序進行了綠色環保變革。統計表明,目前只有5%的美國家庭在應用此設備,顯然,其發展空間是巨大的。
可見,在大魚吃小魚的市場環境下,能夠得以存活的小魚一定有獨特的生存之道,值得借鑒。
全球基礎產業如何應對金融危機?
短短的一周內,經濟危機的連鎖反應——最近原材料價格的下降以及運輸費用的跌落——足以證明金融風暴對全球經濟造成的深遠影響。
初夏以來,鋼價已下降了20%-70% ;鐵礦石的價格下降了1/3;煤炭和糧食這樣的散裝航運商品下跌80%之多。隨著鋼價下降,俄羅斯和澳大利亞的鋼鐵公司正在削減產量。
對此,澳大利亞的兩大礦業巨頭必和必拓和力拓集團指出,一些金屬如銅礦仍然供不應求,而且信貸緊縮只會對新礦源的開采費用造成威脅。通過推遲膨脹和壓縮邊際生產者,金屬價格的回升可能性是很大的。兩家礦業巨頭之間的激烈爭奪競爭表明,原材料產業有能力在經濟颶風中屹立不動,其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