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為祖國、為人民、為人類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他們是文明的傳播者,他們是文化的開拓者,他們用自己的一生全身心地默默無聞地培養下一代,他們用自己崇高無私的品格影響下一代,教育下一代。他們是世界上最值得尊重的人。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產生過無數杰出的偉人,而在任何一個偉人身上,無不留下老師深深的烙印。
今天,我們發表這組“偉人與教師,”,就是想從這一個角度來闡述和印證這一亙古不變的真理。
毛澤東鮮為人知救過其一命的老師——武紹程
1917年,武紹程任湖南省立第一師范的校長,思想比較開明,傾向進步,在全國亦頗負盛名。當時,毛澤東正在一師讀書,為了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在學校和一批愛國熱血青年積極從事革命活動,引起了反動當局的極端仇視,多次想對毛澤東等下毒手,武紹程不顧個人安危,多方加以維持,以讓毛澤東的革命活動能夠正常開展。
一天,武紹程正在仔細閱讀毛澤東激昂慷慨的革命檄文,突然接到湖南省政府的一封密令,打開一看,武紹程大吃一驚,密令上竟然要求學校立即羈押毛澤東!眼看自己最熱愛和關注的得意門生馬上可能發生意外,遭敵毒手,武紹程心急如焚。他焦急地在自己辦公室里來回踱著步,思謀著對策。此時,他只有一個堅定的念頭:即一定要盡量設法使毛澤東盡快脫離危險萬分的一師。下定決心后,他立即推開辦公室的門,心急火燎地到一師各處尋找毛澤東。但找遍全校各個角落,都未見毛澤東的蹤影。武紹程急得滿頭大汗,此時,一個突然的念頭閃現在腦海里,他馬上回到自己辦公室,拿出了一張紙,一邊擦著自己額上的熱汗,一邊奮筆寫著一張“開除”毛澤東學籍告示:“查學生毛澤東,在校不務學業,違反校規,聚集學生,反對政府當局,特決定開除其學籍,以儆效尤。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而且他老練地故意將“開除告示”的落款日期向前推移了10天。寫完“開除告示”,蓋上一師的公章,他立刻趁黑夜親自悄悄將其貼到“公示欄”最顯眼的地方,這才稍微放心地走回自己的宿舍,此時,已是深夜,他在床上輾轉反側,徹夜未眠。
第二天,毛澤東卻突然出現在武紹程面前。他剛從校外開完一個秘密會議回來。武紹程還來不及向毛澤東說他眼前極其危險的處境,一個學生已氣喘吁吁滿臉大汗地跑來報告:“報告武校長,一伙軍警已經全部子彈上膛持槍沖進我們校園!”面對這危險萬分的突發情況,武紹程來不及思索,立即以不容違抗的命令的口氣對毛澤東說:“潤之,快,快到我臥室的衣柜里躲一下!”毛澤東剛剛走進武紹程的臥室,只聽見室外叫嚷聲、拉槍栓聲響成一片。毛澤東隔著門縫一看,只見一伙軍警氣勢洶洶地沖到武紹程面前,武紹程蔑視地掃了他們一眼,十分沉著地緩聲問道:“此乃教學之地,不知諸位如此荷槍實彈地來到敝校,有何貴干?”只見一個軍官模樣的警察雙腳一并,“咔嚓”一個立正。向武紹程行了一個軍禮,說:“報告校長,我們是奉上峰急令,前來捉拿貴校不軌學生毛澤東!”武紹程不慌不忙上下打量了一下身前這位氣勢洶洶的年青軍官,長嘆了一口氣說:“唉!你們來得不巧呀!”軍官十分不解地問:“為什么?”武紹程二話沒說,拉著這位年青軍官便往學校布告欄走去,走到布告欄前,指著布告欄上“開除毛澤東學籍的告示”。煞有介事地感嘆著對他說:“唉!唉!可惜!可惜!你們來遲了一步,你們看,”武紹程用手重重地敲著布告,“這布告上白紙黑字寫得一清二楚,毛澤東毛潤之不務學業,違反校規,聚集學生,反對政府當局,圖謀不軌,為嚴肅校規,我校早在十幾天前就將其開除。諸位既然來了,不妨在我校到處找找,看他是否還在校內。”青年軍官聽了武紹程的話,一聲令下:“搜!”軍警在一師翻了個底朝天。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毛澤東就藏在武紹程的臥室里。
待軍警們灰溜溜地走了以后,毛澤東立刻從武紹程的臥室里走了出來,緊握著武紹程的雙手,十分感激地說:“謝了。武校長!”武紹程連連擺著手說:“這是應當做的!”說著,從衣柜里拿出10塊大洋,塞到毛澤東手里,輕聲說道:“潤之,快到鄉下躲一躲,這里實在太危險!稍一不慎,就會出事。”
毛澤東接過武紹程遞過來的大洋,感激地點點頭,立刻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
周恩來與對他一生影響較大的老師——高戈吾
1910年,周恩來12歲,來到他父親周劭綱工作的東北鐵嶺,人鐵嶺小堂上學。6個月后,隨父到沈陽讀書。他在沈陽讀書的學校,是一所比較開放的學校,師生思想比較活躍。在此校讀書期間。有一位進步的歷史老師名叫高戈吾。這位高戈吾老師思想進步,充滿革命激情,具有強烈救國救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是一位正直勇敢的革命黨人。祖籍山東,他是全校第一個剪掉辮子的人。全校師生都十分敬重他,尤其是要求進步的少年周恩來,更是對這位高戈吾老師充滿了崇敬之情。高戈吾老師對這位眉清目秀、思路敏捷、強烈要求進步的學生也充滿了關愛之情。
高戈吾老師常常找周恩來個別談心。
他問周恩來:“恩來同學,你最關心的是什么?”
周恩來毫不猶豫地回答:“祖國的前途和命運。”
“你認為我國目前的狀況怎么樣?”
“內憂外患,千瘡百孔。”
“你認為應當怎樣才能改造它?”
“團結一志,抱成一團,不畏險阻,全力推翻滿清政府,建立新中國!”
高戈吾老師緊握著周恩來的雙手,激動地說:“恩來同學,你講得太好了!我們災難重重的祖國,正需要你這樣的青少年來改造來建設!”說著他從自己內室里搬出一摞厚厚的書刊和報紙,放在周恩來面前,說:“這是光復會領袖章太炎先生寫的一系列革命的檄文。章先生是你的老鄉浙江人,他思想進步,時時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并常常將革命理想付之行動。他的文章建議你仔細研讀,并盡量消化,使其成為你革命思想的一部分。”
周恩來虔誠地從高戈吾老師手里接過章太炎的文章和著作,回到教室以后,便仔細反復研讀起來。他深深地被章太炎崇高的革命理想,激越的革命檄文所感動、所教育,他下定決心,自己一定要做一個像章太炎一樣的革命黨人!他將自己的理想告訴了高戈吾老師,高戈吾老師得知周恩來長大以后要做一個革命黨人,十分感動,說:“這么小小年紀,就有如此宏大的志愿。實在難得!我希望你的愿望將來得以實現!”
接著,高戈吾將章太炎主辦的更為激進的《國粹學報》拿給周恩來看。在《國粹學報》上,章太炎全力介紹了具有強烈民族思想的顧亭林和王船山的愛國主義學說。高戈吾也逐一向周恩來介紹了這兩位愛國主義者的生平與著作,并與他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討論,使周恩來從中受到不少啟發和教育。同時,高戈吾還向周恩來詳盡地介紹了革命先驅者鄒容率領的“革命軍”和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英勇事跡。高戈吾不斷向周恩來介紹的這些革命思想和革命人物,使周恩來在思想上產生了質的飛躍,使其深刻認識到:要革命,不僅要有革命的理論,革命的理想,更重要的要有革命的行動,要有革命的武裝。
周恩來在其后來的回憶中寫道:在我這一生中。對我影響大的老師之一高戈吾老師,使我懂得了革命的道理,初步懂得了革命應走的道路。他對我諄諄的教導,是我終身難以忘懷的。他是我這一生最尊重的老師之一。
朱德和他最敬重的老師——蔡鍔
1911年春,年輕的朱德正在云南陸軍講武堂一間教室里專心致志地在看著書。這時講武堂的總辦(校長)李根源領著一位年輕英俊的軍官向他走來,李根源指著這位年輕的不到30歲的軍官向朱德介紹道:“這是到我們云南省的蔡松坡先生,現在住在我們講武堂里,以后,他就是你們的老師了。”
朱德立刻站起身來,向蔡鍔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自我介紹道:“學生朱德,字玉階,特別班步科生。”
李根源拍了拍朱德厚實的肩膀,微笑著向蔡鍔介紹道:“這位朱德同學,是我們講武堂最優秀的學生之一,他進入我校,是冒名頂替進來的,差點被除了名,還是您保下來的。”說完哈哈大笑。蔡鍔也笑道:“朱玉階同學既然如此果敢機智。想將來一定會大有作為的!”朱德望著蔡鍔,十分誠摯地說:“蔡先生過獎了,學生只是為了救國救民,才下決心到講武堂來學習軍事的。”蔡鍔高興地回答道:“回答得好!青年人就要有這樣的志氣!”分別時,蔡鍔握著朱德的手說:“玉階同學,似后有空,請常到我那兒坐坐。”朱德連連說道:“好!好!以后我一定常來蔡先生處請教。”
后來,朱德從其他教官那里打聽到蔡鍔是日本士官學校的畢業生。在學校學習時,成績極其優異,被譽為“中國士官三杰之一”。回國后,先后在多個軍官學校任教,深受學生歡迎。蔡鍔只比朱德大4歲,但思想進步,極力倡導“軍事救國”,是一位愛國的青年軍官。
從此,朱德常常出入蔡鍔在講武堂居住的小院,和蔡鍔暢談救國的道理。蔡鍔還常常將自己珍藏的軍事書籍借給朱德閱讀,并讓他寫讀后心得,讓其批閱。朱德從蔡鍔借給他的進步書刊里,受到深刻的革命教育,進一步認識到了救國的大道理。
一天,朱德來到蔡鍔的寓所,見蔡鍔正在伏案疾書,便好奇地問道:“蔡先生,您這樣不顧一切地在寫,到底在寫什么啊?”蔡鍔說:“我正在編寫一篇訓練部隊的講話。我將曾國藩、胡林翼的著作中關于治兵的重要言論記錄下來,再加上自己的一些學習心得和按語。曾、胡二位前輩對兵家之事見地十分獨到精辟,非常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朱德向蔡鍔借閱了這篇講話,對蔡鍔獨到精辟的分析,感到由衷的敬佩。后來,他當了八路軍的總司令,還常常將這篇講話放在身邊,用以指揮戰斗。
不久,蔡鍔被任命為協統(相當于旅長),去外地任職。朱德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自己敬愛的老師。
接著,辛亥革命振奮人心的消息傳到云南。蔡鍔等人一同舉起了推翻清王朝的義旗。此時,朱德已從講武堂畢業,被分配到蔡鍔的部隊擔任軍官。在激烈的戰斗中,朱德率領突擊隊,在蔡鍔的指揮下,率先攻入總督衙門。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起中華民國。蔡鍔帶領朱德等人將云南各方面搞得欣欣向榮,蒸蒸日上。可是,不久,冷酷的現實打破了蔡鍔、朱德的幻想。袁世凱這個竊國大盜擔任民國臨時大總統后,實行專制政治,繼續和滿清王朝一樣盤剝和欺壓人民。最后發展到自己要重新當“皇帝”。此時,一件使朱德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自己最敬愛的老師蔡鍔卻去了北京,甘心為袁世凱“效力”。正在朱德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一位老朋友將其匆匆拉人一個破廟里。這位老朋友從懷里取出一塊舊布悄悄交給朱德,朱德一看。就知道是蔡鍔寫的,只見舊布上寫道:我已回滇,將于25日宣布獨立,反對帝制,討伐袁世凱,要朱德屆時務必率部回昆明,參加起義。朱德讀完蔡鍔的來信后,疑團頓消,高興萬分。朱德回部隊,立即著手從事起義準備,并于25日清晨,率部向師部發起進攻,帝制派軍官早已作鳥獸散,朱德集合敵部隊。言明討袁大義,他的講話得到全體官兵熱烈擁護,接著起義部隊登上火車,開赴昆明。朱德走進護國軍司令部時,見到老師蔡鍔,不禁大吃一驚,只見蔡鍔面色蒼白,兩頰深陷,說話極其困難,原來蔡鍔此時已得了嚴重喉疾和肺結核。病況已十分嚴重。
朱德部隊經過一段時間的整訓。被蔡鍔任命為第六支隊隊長,作為全軍后衛,于1916年1月22日向四川疾進。6月25日接到蔡鍔電令,令他任三支隊長,拼命奪回了失去之陣地,并且極其頑強地頂住了滇軍多次進攻。在40多個戰火紛飛的日子里,在蔡鍔的率領下,朱德等護國軍和滇軍進行了殊死搏斗。盡管蔡鍔、朱德的護國軍在兵力、裝備上,與袁世凱的征滇軍懸殊極大,卻十分成功地阻止了袁世凱北征滇軍的南下。6月6日,袁世凱見各省紛紛宣布獨立,悲憤交加,猝然暴亡。朱德由于作戰勇敢屢立奇功,受到蔡鍔頒令嘉獎。護國戰爭大獲全勝。蔡鍔的病卻日益惡化。朱德為此擔心不已,常勸蔡鍔多加注意。此年8月,蔡鍔辭去一切職務,準備赴日治病,行前,專程至朱德處,與朱德告別,此時,蔡鍔說話十分吃力,朱德全力細心予以照料。
蔡鍔行前,在碼頭上緊拉著前來送行的朱德的雙手。聲音低沉嘶啞地說:“此行日本,費錢且費時,能否治愈,還很難說,恐怕是兇多吉少。古人云,武將不惜死。我能夠看到護國戰爭勝利,也算心滿意足了。”
朱德靜靜地立在碼頭上,望著遠去的輪船,望著自己老師蔡鍔瘦弱遠去的身影,心中升起一股深深的悲痛。
后來,朱德得到自己恩師蔡鍔在日本逝世的消息,不禁失聲痛哭。在為蔡鍔舉行國葬時,朱德沉痛地寫了一副情真意切的挽聯:
勛業震寰區,痛者番向滄海招魂,滿地魑魅跡蹤,收拾河山誰與問?
精靈隨日月,倘此去查幽冥宋案,全民心情盼釋,分清功罪太難言。
劉少奇的老師賀民范
賀民范于1920年擔任長沙船山學校校長,是有名的教育家,又是湖南著名的進步人士,是湖南邵陽人。邵陽舊名寶慶。由于寶慶人生性耿直,熱心助人,所以湖南稱寶慶人為“寶古佬”。賀民范就是一個十分典型的“寶古佬”,待人非常熱情和誠懇。
1920年,劉少奇從長沙《大公報》讀到一則消息,說湖南成立一個名為“俄羅斯研究會”的團體,提倡留俄勤工儉學。會長就是聞名遐邇的賀民范。劉少奇看到這一則消息后,異常興奮,因為作為一個熱血的湖南青年,對青年的楷模和導師賀民范先生仰慕已久,并且又可以去俄國勤工儉學。于是,決定立即去找賀民范。
劉少奇經過多方打聽。終于在長沙船山學校一間極其普通木房里,見到了心儀已久的賀民范先生。劉少奇仔細地略帶著點好奇地望著身前的這位長者,只見他穿著一件普通粗布對襟衣,與其說他像一個學者,不如說他像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您是賀民范先生嗎?”劉少奇有點怯生地問。
“是呀!”賀民范笑著對劉少奇點點頭,“請坐吧。”賀民范指著身旁一把陳舊的木椅,和善地說。說著,便去給劉少奇倒了一杯熱茶。賀民范上下打量了一下劉少奇。問道:“你是寧鄉人吧?”
劉少奇有點奇怪:“您怎么知道?”
賀民范笑了:“我在寧鄉做過事,是半個寧鄉人,寧鄉話我一聽就聽得出來。”
賀民范幾句普通詼諧平易近人的話。立刻將劉少奇和賀民范的距離拉近了。
“找我有事嗎?”賀民范仍然微笑著問。
“賀老師,’劉少奇有點拘謹地說,‘我找您確實有事。”
“那就直說吧!”賀民范點了點頭,“我們寶慶人歷來喜歡直來直去。”
“我想到俄羅斯去勤工儉學,去尋求救國之道。”劉少奇終于向賀民范提出了自己的請求,“聽說賀老師是這方面負責人,所以就直接找您來了!”
“好呀!”賀民范高興起來,“青年人就應當有這樣的志向,就應當把救國當成己任。”頓了頓,賀民范問道:“不過,你學過俄語嗎?”
劉少奇老實回答道:“我剛從保定留法預備班畢業回來,只懂得法語,不懂俄語。不過,考慮到俄國是十月革命的故鄉,我更愿到俄羅斯去尋找救國之道。”
“這太好了!”聽了劉少奇的話,賀民范異常高興,“我們中國太需要你這樣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了!”說著,賀民范站起身來,走到書桌旁,拿起筆墨,對劉少奇說:“我替你給上海外國語學校的負責人楊明齋先生寫一封推薦信。到那兒先學一個時期俄語,然后由那里統一組織赴俄勤工儉學,好么?”
“太好了。”劉少奇高興得不斷搓著自己的雙手,“這正是我求之不得的事。”
“好。”于是,賀民范低頭匆匆寫起推薦信來。寫完信,將信交給劉少奇時,賀民范十分鄭重認真地說:“俄羅斯是一個共產黨領導、工人階級當權的國家,在去俄羅斯前,我有一個建議。”賀民范停頓了下來,望著劉少奇。
劉少奇問道:“什么建議?請賀老師明示。”
賀民范此時放低了聲音,輕聲地說:“我建議你去俄羅斯前,最好先在國內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
“這太好了!”劉少奇高興得緊握雙拳,站了起來,“可到哪里找人介紹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呢?”
“我就可以。”賀民范果斷地說。
“謝謝您的信任!”劉少奇緊握著賀民范的雙手。
就這樣,劉少奇在賀民范老師的全力介紹和推薦下,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并赴俄勤工儉學,走上了全心全意投身革命之道。
董必武的恩師——劉靜庵
1905年,董必武考入湖北省的重點中學——文普中學堂。1910年,經過勤奮艱苦的5年學習以第一名的成績在該校畢業。在文普中學的5年里,他的思想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由樸素自發的“恨官吏”、“恨洋人”、“恨地主豪坤”,逐漸發展到走為勞苦大眾謀幸福、推動中國社會前進之路的理智行動。這個時期內,湖北資產階級革命團體——日知會及其領導人也就是他的老師劉靜庵對他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日知會的前身是1904年7月3日正式成立的科學學習所,所址設在武昌寶寺街,辛亥革命的風云人物宋教仁等在此校擔任總干事等。該所名義上是一個文化補習學校,其實是一個以“革命排滿”為主的革命秘密團體。劉靜庵就是其中最為活躍的一位老師。
1905年。董必武在武昌文普中學讀書期間,租了一間私人樓梯間,經常到日知會閱報室閱讀書報,從而結識了思想進步的老師劉靜庵。通過劉靜庵,董必武進一步結識了革命黨人宋教仁等。劉靜庵常和董必武等談論怎樣救國等革命大道理。
劉靜庵經常組織日知會成員在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舉行演說。每次,劉靜庵都及時通知董必武前去參加。演講人大多是日知會的革命黨人,有時做領隊的老師劉靜庵也親自登臺發表激昂慷慨的演說。演說的內容主要是圍繞著“恥莫大于國喪”這一重大主題。聽眾有時多達千人。董必武聽了老師劉靜庵對當時形勢精辟透徹的分析后,逐漸對世界大勢、中國的危機和當前的救亡之道都有了比較清醒的了解。一次,劉靜庵親自登臺講說。他激昂慷慨地講道:“中國醒!中國醒!我中華大國,外國人要瓜分了,我們同胞要做雙重亡國奴了!……慈禧太后常言:寧將中國亡于外人,不可失于家奴。此滿清亦自認中國也要亡了!我漢人四萬萬同胞,被滿清壓迫愚弄,多有不知的。現在迫在眉睫。應該醒來,應該覺悟早想挽救之法,以免永為人之奴隸牛馬,我們要救中國危亡,成立新中國,使黃帝子孫不復為亡國奴,惟同志之幸,亦中國四萬萬同胞之幸!”這極具愛國精神的吶喊,道出了愛祖國、愛自由的四萬萬同胞的心聲,也道出了董必武的心聲。會場上劉靜庵說著放聲大哭,聽者無不落淚,董必武激動得徹夜不眠,他和自己老師劉靜庵的心貼得越來越緊了。
劉靜庵為了進行革命宣傳,還和董必武一起,以“救亡圖存”為主題,用普通話編了三首軍歌。在武昌軍隊和學生中進行傳唱,不久便風靡全國各學校。歌詞中悲壯寫道:“愿同胞,團結個,英雄氣,唱軍歌,一腔熱血按劍摩。怎能夠,坐視國步蹉跎。準備指日揮戈,好收拾舊山河。”“救國千鈞擔一肩挑,新中國能夠造故里更堅牢,便是絕代人豪,浩然氣,薄云宵。”
接著,劉靜庵更主動給董必武介紹和提供“違禁”的秘密書刊,董必武如饑似渴地閱讀著這些激動人心的革命書刊。
1906年10月,孫中山派人與劉靜庵聯系,讓湖北策動起義,劉靜庵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之際,由于叛徒告密,劉靜庵等人不幸被捕,為逼劉靜庵供出革命黨人。反動派動用各種刑具對劉靜庵施以種種酷刑,打得他血肉橫飛,肉盡骨見,死而復生數次,自首至踵趾無寸完膚,但劉靜庵堅不吐實,被人譽為“鐵漢”,最后被整死于獄中。把劉靜庵當做自己“啟蒙恩師”的董必武激憤萬分,老師劉靜庵忠貞救國和堅韌不屈的大無畏精神,加速了董必武向忠貞的無私無畏的愛國者轉化。劉靜庵成了董必武心中的一塊永遠不倒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