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發生以后,抗農救災的報道天天牽動著人們的神經,緊張的前方連,線報道、激情的詩歌、觸目的照片都使人寢食難安。幾天后,有人推薦或讀一篇博文。
文章叫《北川地震尋母記》,由名為“此時發呆”的博客主人從5月12日地震發生伊姶記錄。當時化的母親正參加了老年大學的旅游團在北川,失去了聯系。“此,時發呆”心急火燎,第二天決定暫別有6十月身孕的妻子,出發去北川尋找母親。
這篇博文圖文并茂,真實記錄了一路艱險。汶川一路災情是那樣觸目驚心。這位孝子和他為一位哥們同行,大多數時候是徒步,沒有完整的公路,到處是滾落的巨石,不斷發生的余震,饑餓、口渴。達個年輕人,看上去30歲不到的樣子,戴了一副形鏡,很斯文,面對橋斷山塌,很寬的河流擋道,他從沒人打過退堂鼓。我們看到他和哥們一起用木棍扎起簡易的木筏,竟然非常幸運地渡過被河水淹沒的舊村莊。
走了3天半,3天徒步啊,對于一個平日里以小車代步的80后青年來說是個什么概念?孝子途經羌族寨子,得到淳樸鄉民的幫助,終于到了龍門寨。一群被地震滯留的老年游客像見了天外來各般興備。孝子拔高嗓子喊媽媽,可是媽媽竟然不在其中。又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跋涉,孝子終得以和被圍的媽發相擁而泣。
古有24孝圖,根據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繪出,其中有關孝順母親的不下四五出,而《北川地震尋母記》完全可為24孝圖添上當代最新的一筆。
顯然,當代孝子的境界更高一籌。尋到母親之后,他相信政府、軍隊的解放更安全,于是讓媽媽留在原地等待。想到和他當時同樣焦急在家鄉等待的親人心情,他主動搜集了眾多游客的資料,包括先前一個旅游點的被圈游各家庭聯系方法,再度爬山涉水兩天返回城里,將旅游團愛的名單和電話交到有關單位,通過電臺和電視字幕發出平安的信息。
說實話,在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地震現場救災事跡后,這篇博文顯得并沒有那么崇高,然而我還是被深深打動了。我喜歡這個理著小平頭的年輕小伙子,他文章中流露出可貴的善良和義氣,有對普通人的體恤、悲憫之情,這是在災難和混亂之中一個人素質的自然體現。同時我很羨慕那位60歲穿著時髦顯年輕的母親,聯想到她的教子有方,得以讓世人還能感受到中國傳統禮儀道德的脈搏,在輕微而不自也跳動著。
我記下了這位孝子總結發言:“人活著就是幸福,活著再做個好人才是真正的車福!”誠哉,斯言。
本期雜志面世時,由我國首次牽辦的第29屆奧運會正在激烈比賽中,運動員雖然以體育成績說話的,但也不可否認,敏捷而得體的口才會給自己加分,很多明星就此閃亮產生。口才是思維的表達,善于腦力激蕩的人從來不會吃虧。請到“輿運賽場,捷智口才點將合”一文中尋找答案吧。“勵志堂”欄目幾篇短文和關懷心理的“危機干預與地震創傷”一文特別獻給經歷了也震災害損傷的讀者。手攜手我們要堅強、理智、振作!
自從前一期公布了《交際與口才》作者QQ群以后,如入者踴躍,現名額已滿。新開出的“交際與口才二群”還有一些空額,歡迎熱愛寫作喜歡交流的讀者,提申請時請簡單介紹自己。號碼:63259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