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交往中,我們往往習慣于向別人展示自己的強項、長處和優越,總希望自己能在對方心目中留下完美的印象,總是努力去做個強者,樹立自己的強勢地位。然而很多時候,反彈琵琶主動示弱、有意示弱,卻能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令你的交際增添無限光彩。
示弱是一種生存法則。遇弱者而強,強者也;遇強者而示弱,強之強者也。放下架子,做個“弱者”,以弱者的姿態行事,以弱者的面貌去把握自己,人就會謙虛謹慎,有容乃大,別人也會愿意接近你、接受你。
中央電視臺記者采訪香港鳳凰衛視著名節目主持人許弋輝:“都說你主持節目時不緊張,能保持一顆平常心。請你談談這方面的體會和經驗好嗎?”當記者和電視機前的觀眾期待許弋輝打開記憶的大門,侃侃而談自己昔日的風采時,她卻淡淡地笑了笑,真誠地檢討自己主持生涯中的一次失誤。許弋輝說:“這事過了很多年了,那次自己主持一個大型節目,慌亂中把話筒拿倒了,急中生智倒過話筒用手輕輕敲了敲,很巧妙地掩飾了破綻。”許弋輝避優談劣,點擊自己的弱點,這并沒有影響到她在觀眾心目中的形象,反而使她熠熠生輝。
相反,如果總是以強者自居,就很容易成為孤家寡人。我認識一個朋友,他是搞宣傳工作的。論人品、才華、勤奮,熟識的人都非常欽佩他。但很多人卻不愿意與他交往,因為大家都很討厭聽他說話。比如他在報紙上發表了稿件,哪怕只是一篇小稿,甚至只有百來字,他也總要提前挨個報喜:“我今天又有文章上了頭版頭條喲!”等大家拿到報紙,結果大失所望;即便他只給別人幫了舉手之勞的忙,又總是要炫耀一番:“只要是我接手的事情,沒有辦不成的!久而久之,就出現了一個“怪”現象——只要他在場,很多人就想方設法躲避。
示弱并不表明自己軟弱、懦弱、退縮,代表的卻是勇氣、智慧,體現的是清醒和境界。弱者示弱,是為迎頭追趕,蓄勢更強;強者示弱,是為淡化自己的光芒,禮讓寬容。所以,示弱是一種人生智慧。
“北大方正”的創始人、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發明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選,曾經把科技人才分為三類:指明科研方向的人、進行科技攻關的人和讓科技在經濟領域產生效豁的人。他坦言:“我屬于第二類,其他兩個方面是自己的弱點。”此后,他作出驚人決定,宣布退出設計一線,理由是自己不能勝任設計工作。王選自暴弱點,反而團結了一大批計算機領域的精英人才,北大方正只用了,8年的時間,就成為知名企業,王選也成為比爾·蓋茨式的人物。
如果什么事情都想做得完美,恰恰不能完美;處處想成為強者,未必能成為強者,別人也不一定就把你當成強者。同事張揚的遭遇就是一個例子。張揚是一個喜歡樣樣爭先的人,做每一件事都力求完美,說每一句話都謹小慎微,但又總免不了出錯。時間久了,他就變得悶悶不樂起來,總認為領導對自己不滿意,同事看不起自己。到后來他幾乎一點信心都沒有了,不愿和人相處,不愿向朋友吐露心事,以致大家都疏遠他,一些人甚至對他產生了敵意。
高山以懷仁萬物而呈其強,萬物以主動爭竟而顯其弱。真強者示弱,真弱者示強,一切皆因這種平衡而存在。勇于示弱,是一種勇氣,一種能力,一種氣度。
張強是一個閑不住、坐不住的人,經常上班遲到、開小差。為此,主管李剛多次勸說張強,但張強不但不改,反而有些記恨李剛。一次,李剛主持學習例會,在臺上侃侃而談,下面的張強因為不喜歡李剛,認為李剛在那里炫耀自己。于是,他站起來大聲說了句:“垃圾!”這時,所有的人都齊利刷地看向李剛,在這種情況下,李剛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鎮定地說:“張強的這個問題提得好!那好吧,下面我們就來談談我們部門亂丟垃圾的問題……”結果,例會不但沒有被攪黃,而且開得更活躍。面對同事的凌厲攻勢,李剛伶俐如癡,主動示弱,收到了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