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格局多極化和國際事務民主化,已經成為時代的趨勢,本著和諧共存的原則,中國應有獨立的利益觀和價值觀,以溫和的民族主義和負責的國際視野,為國家的未來打開更開闊的大場面
作為富國俱樂部的G8峰會,有著一個很不好聽的中文發音。但當中國人有自信從遠遠的艷羨走近觀瞧,確實有理由給予G8一個“不靠譜”的垃圾評級——哪怕它外表光鮮無比,卻不過是個“銀樣蠟槍頭”。
G8的不靠譜,透過本次日本北海道洞爺湖上火山灰一樣的禮花暴露得一清二楚。今年的G8峰會主題包括糧食和能源安全、氣候變化、非洲發展,看上去又是重要無比,結果大國領導人一邊在會上侃侃而談如何解決糧食危機、援助非洲饑民,一邊在會下享用奢華美食;會議最后勉強稱得上成果的一份聯合聲明里,一方面達成了2050年前把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半的共識,另一方面又針對現時的油價高企,要求產油國增加供應——要知道,石油消耗正是溫室氣體的重要來源。
所以,G8理所當然受到了媒體的無情嘲弄。英國媒體把G8峰會領導人晚宴的8道大菜名一一列出,《獨立報》的標題為“G8領導人邊吃魚子醬和海膽邊討論糧食危機”,文中諷刺地說,“討論非洲饑餓問題等糧食危機,真是一項體力活”。《太陽報》則干脆在晚宴菜單和各國首腦碰杯的照片旁,刊登了飽受饑餓折磨的非洲兒童的圖片。而對于G8首腦一致同意到2050年減排一半的所謂“世界整體目標”,美國媒體譏笑說,那是這些領袖有生之年未必能看得到的。
中國官員把G8峰會評價為“說得很多,做得很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種不屑。畢竟,當年的7大工業國現在大多已然在走下坡路,早不是來一次少數派閉門會議就能分金分銀的時代,卻還遺存著主導世界權力格局的日不落式迷戀。盡管以7個西方發達國家為主的G8集團仍然掌控著世界主流話語權,代表著自由、民主等所謂普世價值觀,可以予取予奪地裁定孰為文明孰為邪惡,但在另一些硬力量方面,中國、印度、巴西等快速前進的后發國家,已經具備了影響世界政治經濟走勢的能力,并呼吁在新世紀建立起國際政治和經濟的新秩序,對國際游戲規則的重新制訂也提出了越來越多的參與要求。與此同時,當今世界諸多最急迫和最具危險性的課題,比如反恐、糧食安全、環境、扶貧、移民、自由貿易等問題,更需要幾乎所有國家積極和負責任的共同行動。向來鼓吹平等參與的西方世界,卻一直居高臨下地控制和占有著這些國際事務,其結果就是今天的一籌莫展,甚至帶來“9·11”那樣強烈的敵意。西方世界不是不明白這一點,但他們顯然還無法容忍與發展中國家坐在一起平等對話的“自我矮化”。
世界格局多極化和國際事務民主化,已經成為時代的趨勢,面對這一趨勢,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應大有可為,本著和諧共存的原則,中國應有獨立的利益觀和價值觀,既不放棄發展中國家的立場,又能利用自身越來越明確的強國地位和談判砝碼,推動西方世界改變處理國際事務的態度和方法,以溫和的民族主義和負責的國際視野,為中國的未來打開更開闊的大場面,贏得更長更穩定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