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MF調整匯率監管政策的具體內容及原因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董會在2007年6月15日通過了一項名為《對成員國政策雙邊監督的決定》的政策。這是30年來對匯率監督政策框架做出的首次調整。新的匯率監督政策新增了“第四原則”條款,該條款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國在制定本國匯率政策時,必須確保其匯率政策“不致引發外部社會的不穩定。”
IMF這次調整匯率監管政策的原因,主要是試圖通過匯率的監管來均衡全球經濟發展,從自身職責或作用擴大影響。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認為:“IMF此次的政策調整的潛臺詞可能是‘匯率不再僅僅是一國自己的事情,還得考慮其他國家的因素’,‘第四原則’可能會給IMF在匯率問題上有更大發言權。”
但是,許多人認為該條款是美國單邊意志的體現。近年來,隨著中國對美歐等國家的貿易順差的差額不斷增加,中國成為了西方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攻擊的“靶子”之一。美國國會在近一段時間內一直施加壓力,想將中國納入匯率操縱國的行列,而在此同時IMF宣布了這次的新匯率政策。可以看出,IMF這次發布的匯率監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就體現了美國的需求與意志。
二、調整匯率監管政策對中國的影響
(一)調整匯率監管政策對中國的不利影響
匯率的調整對解決對外失衡有一定作用。但不是根本和唯一的政策工具。如果單憑借調整匯率來平衡對外項目,會導致國內經濟的極度不平衡,外部經濟也會更加不穩定。
1,多角度分析中國的壓力
中國宏觀經濟穩定真正面臨的困難是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或預期所觸發的大規模熱錢流入。中國每年都有大量的外資流入。
這使得中國的外匯儲備量不斷增加,對于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就更加大了。一旦人民幣面臨著升值。中國的外匯儲備就會隨之流失一大部分價值,這對于中國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同時,中國對美貿易順差額不斷增加。
這造成了中美貿易不平衡加劇,中國與美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美國把經濟不景氣、就業率低等一系列問題歸咎于中美的貿易差額,要求人民幣升值的愿望非常強烈。
中國的經常賬戶順差也十分明顯。
中國的順差如此明顯,使得像歐盟這樣實力雄厚的團體,在2003年將中國的普遍優惠制的幅度從5%減少到3.5%,到了2004年,干脆取消了對中國的普遍優惠制,使得中國在人民幣升值方面面臨著的壓力更大了。
2,人民幣升值的影響
據資料顯示,若匯率升值對我國宏觀經濟變量的影響:
可見。匯率小幅度的調整不能消除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對改善中美貿易差額之類的目的幾乎沒有什么作用。而匯率的大幅度、無序調整則會阻礙中國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不利于中國國內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甚至影響到全球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從數據上看出,人民幣匯率大幅度升值對于我國總體價格指數、出口和就業產生較為不利的影響,會造成出口減少、就業困難加劇、資產流失。造成通貨緊縮。
而現實是,中國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兌美元從2007年7月21日到2008年1月25日可謂是一路下降,人民幣不斷升值,中國的壓力還是很大的。
(二)調整匯率監管政策對中國的有利影響、
另一方面,IMF加強匯率監管對中國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全球化的今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樣的政策或許有助于促進中國的匯率改革。中國的匯率政策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中國政府可以趁著這次IMF匯率監管使得中國的匯率機制逐步與世界先進水平保持一致。
人民幣的匯率并非真實的市場價格。中國采用的強制結售匯、結匯周轉頭寸限制、居民購匯用匯限制政策,使得外匯市場主要賣方是中國銀行,其賣出外匯占總數的70%~80%,而外匯市場主要買方是央行,其買入外匯占總數的80%左右。在這種市場上,所形成的匯率顯然不是市場的實際匯率,而實際匯率的低估就容易造成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沖突,不利于貿易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同時,外匯市場尚不完善:外匯的交易主體單一、交易品種單一、金融市場不完善等,這些都是需要中國政府實施和采取必要的政策進一步完善。
過去IMF在考慮匯率操控問題時,只是側重于與經常賬有關的問題,而新政策考慮到了一個國家的經常賬和資本賬。這樣可以防止投資資金的大量變化,譬如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就是由于大量的資金的出逃而使得亞洲經濟處于崩潰的邊緣。
中國的資本項目的管理水平還不是那么高,這種情況讓中國免于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波及,但是從更深一方面來看。說明了中國的資本項目管制過于多。中國需要加強對于資本項目的關注,而不僅僅是對經常項目的注重。對此,中國政府也是要制定一些政策和法規來保證資本項目的穩定。
三、中國政府采取的措施及應有的反應
中國政府為提高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緩解高額的貿易順差,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例如:2006年初,外管局簡化居民購匯手續增加購匯額度;5月18日,將人民幣匯率的日波動幅度從先前的0.3%擴大到0.5%,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財政部在半年內兩度下調商品出口退稅政策。
在IMF提出新的匯率監管政策之后,我國取消了對境內機構外匯賬戶的限額管理,境內機構可根據經營需要自行保留其經常項目外匯收入;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開辦人民幣兌美元、歐元、日元、港幣、英鎊五個貨幣對的貨幣掉期交易,為企業和居民提供更全面靈活的匯率、利率風險管理工具。
為了防止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的不利影響。以及不斷促進中國的匯率政策發展,政府應繼續努力推動中國外匯管理體制的改革。完善以市場為基礎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提高匯率的資源配置作用,降低投機資本沖擊市場的風險。保證資本流動的穩定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加強了對會員國的匯率監管,迫使中國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都使中國的匯率更加適應市場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使得我國的匯率機制向著更符合市場化、全球化的方向前進,可以說,推動了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繁榮穩定。從這一角度來看,我國要抓住這次IMF的匯率監管契機,實行我國的匯率改革,隨著這次的IMF加強匯率監管,將我國的匯率體制水平躋身于世界前列。
(作者單位:外交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