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08年8月止。在龍巖電視臺新聞專題節目《百姓視點》中播出的《110深夜直通車》節目已經整整開播一周年了,《110深夜直通車》節目每周一到兩期,每期5分鐘左右,真實記錄了龍巖市公安局巡警直屬大隊的巡警們為民服務的點點滴滴,節目受到了百姓的歡迎,得到了領導的認可。成為當地電視臺收視率較高的節目之一。
這一年里,我作為110的隨警記者。每個周末的兩個小夜班都是和巡警們一起度過的。為了快速出警、處警,龍巖110的民警值勤時間都是在路上,在動態中接警、出警。因此我的采訪過程也就是一直跟著坐車巡邏、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到現場拍攝、采訪,從不習慣到習慣,從不熟練到熟練,我對隨警采訪終于有了一些較深刻的認識:隨警采訪報道一定要把服務社會治安穩定、在突發事件中找好平衡點和重點、樹立人民警察形象等方面多下工夫。而不是為了迎合某些觀眾獵奇的心理或者所謂的轟動效應,那樣的采訪報道才能真正盡到媒體對構建和諧社會應該發揮的作用。
一、強調110的為民服務宗旨,以服務社會治安穩定為宣傳目的
自作為漳州“110”創始人之一的郭韶翔2006年到龍巖市擔任公安局局長并對巡防機制進行改革以來,龍巖110的民警們就以每天四班倒的值勤機制在路面上執行任務,由于不斷強調110的服務意識,不僅市民的報警意識增強,民警的服務意識也隨之增強,小青年打架、路面搶奪、入室盜竊、買賣糾紛、夫妻爭吵、交通事故、酒后鬧事、銀行卡被吞、家人失蹤、市民尋短見、外來人員求助等等,110指揮中心接到的報警電話種類繁多、無奇不有,甚至還有無聊者的假報警電話。對于110民警來說,一個小夜班6個小時出十幾個警是常事,但我卻經常遇到6個小時里攝像機沒有開機或者拍了的東西最終沒有播出的“空靶”記錄,這就是面對警情時的選擇問題,斗毆的場面血腥、夫妻吵架關系個人隱私、買賣糾紛店家抗議曝光、搶奪盜竊案件一時間無法偵破等等,這些警情都是不能拍攝或者播出的,民警們在處理這些警情時,花的精力多、冒的危險大,但考慮到會給社會治安和市民生活帶來負面影響,所以這些題材就基本不“錄用”了,選擇的都是經過民警處理后影響積極的、效果良好的警情,達到既能體現110的服務功能、又不會讓觀眾對社會治安狀況產生誤解的宣傳效果。例如2008年3月的一個夜晚,兩個19歲的女生把母親的銀行信用卡拿到柜員機取錢。但由于不熟悉取款手續而輕信了身邊的一名騙子。把信用卡密碼告訴騙子,結果那名騙子搶過信用卡就跑得無影無蹤。兩位女生急忙報警,110民警趕到現場后,立刻和派出所民警一起,一邊派出幾組人員分別看守城區所有的柜員機,防止可疑人員取款,一邊想盡各種辦法和銀行方面取得聯系,并通過上級銀行把那張信用卡的賬戶突擊凍結了,結果信用卡被搶半小時內,那賬戶上的錢一分錢都沒有少。兩個女生高興得又笑又跳,十分感謝民警的幫助。民警還在節目最后提醒廣大市民:在夜間柜員機取款時應該注意的安全措施。這期節目播出后,百姓對民警、對銀行都有了很好的印象,同時還提高了市民在夜間取款時的防范意識,各銀行的夜間金融報警服務質量也明顯上升。一年里,在《110深夜直通車》中,此類有一定典型性、代表性的報道比比皆是,嚴格掌握好了“度”,社會治安案件的報道的積極作用同樣能夠實現最大化。
二、在突發事件采訪中要全面準確,要找好平衡點和重點,做好為警方提供證據的準備
在110的隨警采訪中,遇上的基本都是突發事件,很多題材在發生伊始并不能預見它的進展情況。對于這些事件拍還是不拍,都要求記者要有較高的判斷力,要盡量做到全面、細致,并有一定的針對性地進行拍攝和采訪,為事件發展后下一步的跟蹤報道做好準備。如2008年2月的一個傍晚,乘居民出外散步時。盜賊連續進入一個小區的6戶人家進行盜竊。在市民報警后,我跟隨110民警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首先我想到的是拍攝盜賊是怎樣利用居民的大意而從樓道的防盜網進入房內的,其次是小區的保安是否對陌生人進入小區有足夠的警惕性,因此在拍攝110民警檢查被盜現場的畫面時,我著重對遭竊的居民和小區的保安進行了采訪,這時110指揮中心對全市所有各巡防組發出通知,要求仔細盤查可疑人員。半小時后,在市區另一頭的居民區,有居民報警稱有可疑人員入室盜竊,被他們發現后正在追趕,于是110民警立即趕往報警地點,集中警力進行搜索,終于在一個沿街的大廣告牌后發現了藏匿的犯罪嫌疑人,民警對其實施抓捕并送往派出所做進一步的審查。經審查,犯罪嫌疑人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這個案件從報警到抓捕整個過程的拍攝,是十分完整的,節目播出后,不僅有可看性,還有很強的教育意義,這就需要記者在案發現場具備清醒的頭腦,準確把握報道事件的重點,這樣就能起到打擊犯罪、樹立警方威信、提倡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特別是在抓捕現刑犯罪嫌疑人時尤其需要警民聯手共同努力的做法。還有一起發生在汽車站附近居民區一個以色誘為由實施假鈔換真鈔的案件,也是我在報警的第一時間跟隨110民警趕到現場后、全程有重點地拍攝后進行報道的。當時在現場,我十分認真地讓兩名犯罪嫌疑人把自己如何犯罪的經過描述了一遍,結果兩名犯罪嫌疑人在幾天后準備翻供不承認自己的犯罪行為時,警方向法庭提供了我當時的錄像資料,使犯罪嫌疑人啞口無言。在一年的隨警采訪中,還遇上個別不良少年誣告警察對他們實施暴力,結果他們在錄像資料面前同樣無法繼續自己的謊言。只好向警察道歉。因此在隨警采訪中遇到突發事件時,記者是否全面準確地拍攝采訪、是否把握好平衡點和重點,不僅關系到宣傳效果。而且還能為警方破案提供有力證據。
三、樹立人民警察的形象,要講究報道的技巧和精度
2008年2月26日公安部新聞發言人武和平做客新華網時曾說過,中國特色的警察定位是人民警察,這個宗旨始于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建立之初,也就是1950年周恩來總理專門把“人民”這個詞加在警察前面,賦予人民警察為了人民利益、保護人民、打擊犯罪這樣一個職責,而且人民警察來自于人民,同時又是人民群眾的一員,必須和人民保持血肉聯系、魚水關系,才能把工作搞好。公安機關工作必須植根于廣大人民群眾之中,這就是中國人民警察的特色。老百姓有問題就向警察反映,有了案件線索就向警察提供,這就是公安工作的最好狀態。在龍巖110指揮中心接到的報警電話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老百姓對警察的信賴,這是全市民警在日常工作中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的信任感,但記者在報道民警為民服務的事跡過程中,也要講究技巧和精度,不能給觀眾以矯情或者有意樹立警察形象的感覺。在2007年10月的一個夜晚,一個女性市民因為和丈夫吵架而跳河自盡。兩個民警趕到現場后不顧河水深淺,第一時間跳進河里把那名女性救上岸,并耐心地給這位情緒激動的市民做思想工作直至把她安全送回家,記者跟隨民警客觀拍攝了事件的全過程。我們沒有去采訪民警,而是采訪了圍觀的市民和被救市民的家人,在大家對民警的交口稱贊中,警察忘我的形象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肯定;在2007年冬至晚上,三位東北人到龍巖后因為身無分文而求助于110,110民警趕到現場后不僅給他們買了食品和藥品。還把他們送到救助站。等到他們完全安置好了,民警們才離開。那三個外地人說:“沒有想到龍巖的110警察還這樣幫助人,以前只知道110是報案的。現在真好啊,共產黨的警察就是好,為人民,真是和諧社會。”他們的這些發自內心的話語,在節目中播出后,為110民警、為龍巖公安民警的形象增添了光彩。記得在2008年過年前,一位82歲的老人深夜11點半了還迷路在外,民警在巡邏中發現后,立即把她扶上車,滿城找她的家,一邊問路人一邊問老人。終于在凌晨1點前把老人送回到她曹溪鄉下的家里。老人一直堅持要把身上的12塊錢給民警買點心吃,說民警是菩薩派來幫助她的。民警婉言謝絕了老人的好意,在安置好老人并向老人的家人交代好看護事宜后,民警這才回大隊下班,這時已經超過他們下班時間1個小時了。記者詳細拍攝了民警的整個出警過程,沒有任何豪言壯語,也沒有任何美麗的解說詞,平實的語言,簡單的動作,民警們用他們的行動詮釋了人民警察的含義,我們的電視節目也因為他們而感人。
作為龍巖110巡警的隨警記者,我感到榮幸。一年里,我不僅學到了許多平時采訪中無法學到的快速反應的紀實采訪手法,提高了自己的判斷能力,更進一步認識了電視節目貼近百姓、貼近生活的真諦——真實的才是最感人的。
(作者單位:龍巖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