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新聞出版事業的蓬勃發展,每年都有大量的出版物涌入圖書市場。然而,其中也存在著許多問題,較為突出的是出版物上的差錯現象十分普遍。這些不合格的精神產品一旦流入市場,它就會給人們尤其是少年兒童造成不良的影響。而出版物的校對工作者是這種精神產品的重要把關人,責任重大。因此,首先必須提高校對人員的知識水平、業務能力,努力使校對人員成為一名知識豐富,學識淵博。通曉各學科的雜家。
校對工作是有其知識性、專業性和學術性的。通過多年來的校對工作實踐。我的感受是:校對并非只是依葫蘆畫瓢。要搞好校對工作,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化、專業技術水平以及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校對工作者首先必須具備很強的理論水平和政治修養。并且對各學科各領域都有所了解。以下從幾個方面談談校對人員要努力成為雜家應該具備的素質:
一、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
校對人員要掌握豐富的知識,具備過硬的業務技能。除了專業知識外,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各種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的領域都要涉獵。文藝、體育、音樂、美術等各方面的知識都要有所了解,從政治到生活,從科技到文化。所謂校對員是雜家,就是從各方面的知識結構來說的。掌握了豐富的知識,遇到了原稿寫錯或含糊不清的地方,就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有些專業書稿,有時也會出現一些紕漏,將人名、地名搞錯,如果視野廣闊、知識豐富、心中有數,這些地方就能及時發現。要知道,隨著現代科學技術水平的飛速發展,使得新聞事業向著更高層次發展,校對人員的工作若停留在現有水平上,就趕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了。
同時要樹立一種敬業精神。應具備最基本的心理素質,“學耐煩”、“習靜心”,耐心地對待工作,平心靜氣地做好工作。校對的工作性質無疑對知識素養有更高的要求。校對工作要求校對人員要成為一名“博雜”的雜家,對各方面知識不一定要多么精深,但必須要“廣、博、雜”,包括政治、經濟、科學以及一定的歷史、地理和語文等方面知識。其中熟練掌握漢語知識,即遣詞造句、語法邏輯、修辭等文字方面,必須有較敏感的校異同能力。校對不僅需要具備傳統意義上堅實的理論根基、相當的文化素養、豐富的學識、廣闊的視野,還應具備編輯學的相關知識、電腦操作知識及一定的外語水平,做到兼容并蓄,明辨是非,具有強烈的職業責任感。校對工作,有沒有職業責任感非常重要。同樣的工作,同一個錯誤,有強烈責任感的人會發現問題,而工作麻痹、粗心大意者,則往往會捅婁子、犯錯誤。可以說,凡是出現的差錯,無一不是粗心大意所致。但是,只要我們警鐘長鳴,對工作有強烈的職業責任感,是能夠克服的,就完全能夠勝任本職工作。
二、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及心理素質
作為一名校對,應該熱愛祖國、忠于職守,了解和擁護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有獻身出版事業的精神和埋頭苦干、認真嚴謹的工作作風。熱愛校對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責任心、勤奮好學的態度、一絲不茍的作風,兢兢業業地把校對工作做好。校對是一種專業知識很強的工作。校對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有時候校對比創作還要困難。創作要有生活體驗,校對卻要體驗別人所體驗的生活。校對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凡是從事校對工作的人,大概都能體會到這一點。在一定意義上說,校對工作的要求更高。更難。在人們看來校對很簡單,但卻看不到他們是一種高度緊張的腦力勞動,看不到他們吃不好、睡不香的精神壓力。工作中精力要高度集中,一絲不茍,必須認認真真地對待每一本書稿。
同時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各行各業都有一定的職業道德規范,一定的行為準則需要遵循。作為校對人員經常會碰到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不熟悉的問題,這是正常的。因為哪一個人也不可能通曉古今中外的一切。作為校對,應該一刻也不放松學習,不斷擴大知識面。應該老老實實、一絲不茍、盡心盡職地做好校對工作,不能偷工減料。如果你有不懂的地方,應該請教有經驗的同志或查找工具書,以幫助解決,不要不懂裝懂,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待校對工作。
三、具備深厚的語言文字功底
熟悉漢字的音、形、義非常重要。校對人員必須對自己的漢字知識進行全面的梳理,要再學習,向工具書學習。對漢語詞典、成語詞典、辭海等工具書,要經常翻閱,去認字,領會含義。常年堅持,持之以恒。凡是自己拿不準的字。就翻工具書,不要簡單地去問別人,因為這樣有第一感受。也能看到很詳細的注解。熟悉漢字是一個慢功,手勤、眼勤、腦勤,日積月累必有成效。
在校對中不但知道一個詞的字面含義,而且知道不同國家、不同社會、歷史背景、風俗習慣等對一個詞的意思,即它所可能引起的感情反應、聯想等。還要知道相近詞語的細微差別,懂得中文與外文之間的差別。努力提高語言的造詣,豐富自己的詞匯,尤其是對成語、諺語、典故、詩詞、古文等。因此,做好校對工作,不僅要有深厚的現代漢語基礎,而且要有一定的文言文和詩詞的知識。要不斷提高中文水平,努力掌握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應用技巧。
而有些作者因為責任心不夠強或筆誤。稿件未能做到齊、清、定。比如我在校對稿件中就發現作者將“綠色GDP”誤寫成“綠色CDP”、“太和八年”誤寫成“大和八年”等,這時校對人員如果具有專業知識就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加以指出,這樣就能避免錯誤的出現。其次由于在我國語言文字中,漢字的形近字很多,一不留神就容易搞錯。又比如我在校對稿件中還發現作者將“江西的井岡山”誤寫成“江西的井崗山”、“日本的廣島、長崎”誤寫成“日本的廣島、長琦”等。這就需要校對人員具有很強的文字功底和知識水平,對稿件中存在的許多問題,錯別字、標點符號不當等錯誤,能一一發現;對于拿不準的字、詞、句子,引用語等,引起注意的話,往往不容易出現差錯,否則其錯誤所造成的危害和損失,是難以彌補的。
四、具有豐富、廣博的知識
由于從事書稿的校對工作幾乎涉及人類社會的所有領域、所有方面。這就要求校對人員必須了解各個國家的情況。主要涉及政治、經濟、科技、軍事、文化等。從工業到農業,從軍事到文化,包括中國歷史、外國歷史以及世界史。了解國際、國內形勢,了解我國的外交政策、我國及外國的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情況、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等。還必須大量地閱讀各方面的書籍,積累各方面的知識,大到世界各地,小到本國的市、縣、區。校對人員每天面對字數浩繁、專業領域各異的書稿,在一定的編校質量要求下,校對人員除了要有相關領域的學科知識、校業知識、語言文字知識、編輯學知識、文學知識、邏輯知識等構成完善的知識結構,又要有健全的身心素質。工作中具有良好的注意力,是搞好校對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注意力越集中,越認真,校對人員對清樣差漏處越敏感,越有利于消滅書稿中的錯誤。總之。校對工作是一項需要綜合性知識的工作,校對人員應該成為“雜家”。懂得的知識越多、越廣,越有利于做好校對工作。提高書刊質量,追求“精品”,應當是作者、出版單位、讀者和管理部門共同的目標。任何書刊的出版。除了管理部門和印刷部門的作用外,離不開作者、審稿人、編輯和校對的通力合作。就這合作的四方而言,一般來說他們都有各自的特長與優勢,也有其客觀存在的欠缺與相應的劣勢。作為校對人員,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努力成為一名雜家。才能應對各種稿件,遇到書稿中的疑難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作者單位:福建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