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五屆“雨花杯‘全國十佳文學少年’”、中國詩歌學會“十大校園詩人”、國家少工委“全國十佳小記者”、青年文藝社“全國最具潛力文藝青年”等權威稱號獲得者。
多次獲得省級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等榮譽稱號。兩篇散文被編人高中《語文》課本。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數十余萬字,發表劇本、專業論文數十余篇(部),獲過新概念等獎百余次。
最近,他又獲得了中國戲劇文學獎、梁斌文學獎、冰心文學獎、山東青年作家文學獎、山東省五個一文藝工程獎以及全國青年文藝作品獎等多個文學獎項。
著名作家莫言在見到他之后。親切地拉著他的手稱贊;這么小年紀就有如此成績,了不起!希望咱們山東能出一位大作家,名字就叫曹敬輝。
著名散文家、中國散文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林非先生親筆為之題詞:“追求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自然而然地打動讀者心靈”。
中央教科所“全國十佳校園作家”頒獎詞評價他: “鄉村賦予了曹敬輝文學的才情,不管是他的詩。還是他的文。都充滿了對人生的一種責任,對生命的一種禮贊,樸實的情愫中跳躍著機智的文字。濃郁的鄉土氣息中飛翔著青春的美好,字里行間表現著漢語所具有的韻律,讓人看到了中國文學的希望?!薄?/p>
他就是山東藝術學院戲劇學院2005級編劇班學生,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會員曹敬輝,一個在全國校園文學界小有名氣80后末的少年作家、編劇、學者。
在“文學”極易“邊緣化”的今天。一個初出茅廬的文學少年。為何如此備受關注?喜歡文學的人很多,獲得成功的人卻少之又少。他又緣何能獲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就?
“因為無所依靠。所以必須堅強;只有卓越信念,才能常開不敗。”在他的經歷中。曹敬輝一直詮釋著這句話,詮釋著在成長的天空自由放飛的青春。
貧窮是成長的第一課堂
曹敬輝給人的第一印象,高高的身材,消瘦的面容,橢圓形的眼鏡后面是一雙明亮清澈而靦腆的眼睛。似乎稚氣未脫,卻又是胸懷滾燙熱情、才華橫溢的少年作家。曹敬輝出生于風光秀麗的山東沂蒙老區。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爺爺奶奶已年逾八旬,還有一個姐姐正在上學,一家六口靠種地維持生計。日子過得清貧。家境的困窘讓曹敬輝從小懂得自立自強。使他自覺比同齡人多了一些責任。他說,我們首先要學會做人,造就健全的人格與人品,才有能力去迎接生活的挑戰。在布滿荊棘的人生之路上,更重要的是還要有堅定的信念。學會感恩。
采訪中,曹敬輝真誠流露著對父母、老師和故鄉的敬仰、感激之情。他特別談到了對自己影響最大的父母,正是父母教會了他做人。從小學到初中,曹敬輝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很多人都稱他為“天才”,但是曹敬輝卻不這樣認為,他覺得自己的成績是與刻苦努力分不開的。初中時候學校沒有食堂,每個周末敬輝只好從家帶足夠的米和咸菜到校。做飯、洗衣服已成了敬輝的第二課堂。雖然條件艱苦,可曹敬輝仍然很快樂,他把學習看作是一種樂趣。在學習上,曹敬輝從不放過一個問題。課前,他首先做好預習,然后帶著問題去聽課,課后再做大量的習題來鞏固。平時,曹敬輝還養成了記筆記的習慣。遇到不會的問題他都記到本子上,然后向老師“取經”。由于曹敬輝好問問題。同學們還給他起了個外號叫“為什么”。
曹敬輝喜歡讀課外書。但因家貧買不起書,他就養成了借書讀的習慣。念大學的姐姐每次放假回家都會從校圖書館借來一些書,曹敬輝就利用假期抓緊時間把書看完。有時,曹敬輝要返校了。可書還沒有看完,他便等書看完后用自己一點點積攢的零用錢作郵費將書寄給姐姐。
高中后。曹敬輝剛開始時并不顯得出色。由于先前所讀的農村中學教學條件有限,曹敬輝在英語方面的弱點更加明顯。濃重的家鄉口音和不連貫的口語表達讓敬輝在課堂上出了不少洋相。曹敬輝承認自己不如那些城里的學生,但他堅信這只是暫時的,“總有一天,我會超過他們的。”
從那以后,教室中、操場上、寢室里多了一個忙碌的身影,曹敬輝決心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一切。要想提高英語聽說能力,錄音機是必備的,可曹敬輝知道家里窮,沒錢買。于是他就利用班級公共的錄音機來練習。每天中午,當別人在休息或玩的時候。曹敬輝就悄悄來到教室隨著錄音機發出的標準音大聲朗讀。一遍、兩遍、三遍……甚至連上課前的幾分鐘他也不放過。曾經有個同學對他開玩笑說:“曹敬輝,你就讓咱們班的錄音機歇一歇吧,它都累了一中午了。”為了能省錢。兩個硬饅頭、一小袋咸菜、一杯自來水就成了曹敬輝的午餐。為了能盡快提高成績,曹敬輝每天早來晚走,總是第一個到教室,最后一個離開教室。轉眼間,半個學期過去了。期末考試后,曹敬輝各科總成績排進班級前三名。
曹敬輝自信地說:“生活對每個人來講都是公正的,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是成功還是失敗。只要懷有一顆希望之心,總會迎接來幸福的微笑。”
鄉情:一部沒有扉頁的典籍
如果說,人生是一本大書,那么。鄉情該是那一本沒有扉頁的破舊典籍。它沒有預言。沒有征兆。讀與不讀,卻由不得你。
曹敬輝的故鄉是沂蒙山小調的誕生地。山歌就像藍天白云般,時時飄蕩在大地的上空。令人心生向往。沂蒙山不但山美水美,山歌也同樣是醇美而醉人的。曹敬輝從小就在心底里對美好生活和秀麗山河的充滿了熱愛,對山里世界的歡喜和對山外世界的好奇,令他對山歌如癡如醉。他經常自己編造一些山歌,一個人躲在一個角落里默默地品味。也由此養成了獨立思考和耐得住孤獨的詩人品格,也養成了曹敬輝多愁善感的習慣。課余時間。敬輝很少跟同學們一起玩耍,而是一個人默默地在一邊想著心事。或許是因為成長的經歷不同,許多事情,曹敬輝總是比同齡人想得更多,久而久之。獨立思考成了他生活與學習中的一大愛好。
寫作是為了讓心靈站出來說話!這是敬輝在后來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的一句話??梢姰敃r的他是多么的孤獨,多么的想要表達啊。
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好地表達,讓更多人知道自己并非喜歡沉默的人。曹敬輝在課本上、在周記上、在日記上、甚至在放學途中、在一切可以寫字的地方,經常把自己心靈中迸發出來的火花記錄下來,進而為文為詩,經常是一個月下來,這類記錄載體就攢了滿滿一大包。這也令生性沉默少言的他在學校舉辦的各種作文競賽和平時的作文課上成為焦點。他寫的文章總是那么思想縝密,觀點獨特,文筆優美,卻又總是或多或少地隱藏著一種淡淡的憂郁在里邊……而他的作文,也總能獲獎或被當作范文來讀,由此他得到老師熱心的關愛,給生性多愁善感而又自卑的他倍增自信。
天道酬勤。初中三年。曹敬輝取得了讓同齡人羨慕不已的成績:他一系列優美的散文詩、詩歌、散文等在《閱讀與寫作》、《青春詩刊》、《中學生》等刊物發表。他的名字頻頻出現在各類校園及青少年刊物上。眼看著作品墻外開花墻內也香,開始得到里里外外的認可,敬輝打心底里感到高興。畢竟,自己的心血沒有白費,老師們沒有埋沒他的才華啊。很快,他幸運地被推選為校文學社社長兼校刊主編。心愿得償,平日里拘謹、靦腆的他終于露出了難得一見的笑容。
高中三年里。曹敬輝的寫作可謂廢寢忘食。平日里一有空或逢節假日,同學們都三三兩兩相約著去玩,首飛就一個人一頭埋進書堆里,踏踏實實啃著各種文學書籍,也讀各種版本的哲學著作和文藝理論著述。但是勤奮的他更注重實踐。雖然自己敏感多愁,有著能思善想和悟性好的天性,但他一刻也不肯松懈。隨著作品在質量和數量上的漸漸提高和增多,《歲月》、《青春》、《詩刊》、《中國校園文學》等純文學刊物頻頻發他的作品。《年度詩歌精選》、《中華詩歌精選》、《美文精萃》等權威文學選本也開始收入他的作品?!吨袑W語文》、《散文詩》、《新作文》、《三角洲》、《小天鵝》等眾多雜志為他開設了專輯;《山東青年報》、《臨沂日報》、《臨沂廣播電視報》、《語文報》、《中國中學生報》、《作文周刊》、《小記者》等40余家報刊接連不斷地大篇幅報道他;《現代語文》、《全國優秀作文選》、《青少年日記》、《小天鵝》等把他做為封面人物推出并專欄介紹,高一時候寫的兩篇游記散文也被編入了高中語文課本。作品到處獲獎……曹敬輝在學校內外的名氣與人氣與日俱增。被吸收為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員,成為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年紀最小的理事,《當代家庭教育》報社聘他齊魯校園??庉嫴恐魅?,他嘗到了第一次領工資的甜頭。
幾年來,曹敬輝能這么堅持不懈,除了他堅毅的性格之外。就是他在全國各地有著眾多的讀者的支持。正如他一篇散文中所說:“一些作品剛剛發出來,連自己也還沒有收到樣刊,就收到很多讀者的信;有的作品發出兩三年了,一些讀者還在落滿灰塵的舊書堆里看到,還給我寫信。收信的日子,多則平均每天十封,少則四五封。如果還有人讀。甚至只剩下最后一個理想的讀者也罷。也值得我有堅持的必要。也值得我繼續寫。并繼續發表出來。”這些成為他信念之路上的一盞明燈。就這樣,在鄉情,在老師、朋友、讀者的幫助下,曹敬輝帶著感恩的心,帶著堅定的信念一點點成長起來。
信念之花常開不敗
全國十佳文學少年頒獎大會上。作為“十佳”代表。曹敬輝在會上自信而深情地發言:“偏僻的農村。淳樸的民風。優美的自然環境,賜予我無窮詩意的情懷。然而,從小在偏僻的農村成長。深知貧窮的滋味。我在封閉的山村,看到無數孩子在貧窮中掙扎??吹胶芏啻笕藗儯也坏匠雎?。仍被困在山里。我們能做些什么呢?不在那種環境里走出來的人,他們根本不能感同身受?;蛟S,沒有多少人去關心這些問題。在那些地方,似乎是片被遺忘的土地。所以,這樣的生活背景,注定了我的作品濃厚的傷感基調。今天我的這一點點虛榮,應該感激故鄉的大山、給了我生命和希望的父母;感激這些年默默關心過我。支持過我的老師和恩人們;感激全國十佳文學少年評比活動。沒有忽略了沂蒙山這片熱土……”他的才情、自信以及對故里的深情,深深打動了評委。這個沉默了很久的少年。他淤積心底很久的情感以及思想。通過他深沉的聲音。在頒獎大廳回響。他醇醇的深情,他盈眶的淚水,沙啞的聲音,深深感染著每一個聽眾。會后。林非先生為曹敬輝題詞: “追求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自然而然地打動讀者心靈”。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走過坎坎坷坷、有苦有樂的童年和少年時代,今天的曹敬輝已經成長為一個基本能夠自食其力的文學青年了。在潔白的稿紙上,在萬能的網絡上。把自己和家鄉、親情、友情和愛情,以及那一腔為文學、為人生而歌詠的熱情,一起托付給文字。托付給詩歌。讓千千萬萬熟悉或不熟悉的讀者與鄉親。在文字里與自己相聚、暢談。年少的敬輝也像許許多多同齡人一樣,在孤獨的漂泊路上,就是他在某一段真實而具體的青春情感中所體悟到的一種真切的愛。在繆斯向他招手的這些年份,即使再孤獨,他也不會寂寞——因為他有詩歌;即使再寂寞,他也不會孤獨——因為他擁有那么多熱愛著他作品的讀者。有那么多關注和關懷著他的師友們。
“文學和苦難,都是上帝為我打開的一扇窗”;“寫作是為了讓心靈站出來說話”,他如是說。我不知道在他的字典里,還將有多少輝煌的片段沒有大聲說出來。但我知道:這是一位長袖善舞的詩人。也是_個在層層疊疊的疼痛中成長起來的“空靈派”歌者——憂傷遍布他輕靈飄逸的文字。疼痛伴隨其脫胎換骨的過程。他略帶羞澀靦腆的微笑,與其說是因為謙和,倒不如說是一種自信的內蘊。
日前,因為丁建軍、劉桂成、王超、李景寬等二十余位全國著名編劇、戲劇專家、教授的推薦,曹敬輝已被山東某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破格錄取,通過了英語四六級考試。并且已經向編劇界順利轉型,小有收獲。在《電影文學》、《劇作家》、《戲劇文學》、中國戲劇家協會內部教材等發表電影劇本、話劇劇本,不少作品被搬上舞臺,并發表大量戲劇影視專業論文,獲得權威的中國戲劇文學獎,在兩年一屆的“弘揚傳統文化推介藝壇新人”全國青年文藝作品大賽,獲劇本組金獎和銀獎。受到中國戲劇家協會曾獻平、周光主任等領導的關注。
曹敬輝脫俗的文字和清麗的文風,得益于他的勤奮好學與對文字的熱愛。他說,寫作應該是一種情感的渲泄,是心靈感悟、生活積累的表達,是知識積累的遷移?!岸亲永餂]有草的?!睂懗鰜淼臇|西一定是蒼白、暗淡的。學會思考,明辨善惡,保持一顆不染塵埃的心也很重要。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應該通過競技證明自己,尋找方向,給自己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動力。有目標,才會有于勁?,F在,他制定了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短期目標大學階段好好學習,多寫些大些的東西,然后準備考研;中期目標是在30歲之前找到一份養活自己的工作;而長期目標就是自己能夠被人們叫做編劇。“我比較喜歡‘只有卓越信念,才能常開不敗’這句話。不是野心,是一種對生活的積極態度,是一種對完美的努力追求。其實真正的人生也就是這樣。樹立了自己的目標。然后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提高,然后再找到新的目標。這是一種良性循環。”他微笑著說。
或許,正是這種不斷追求完美的理念,才讓他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從而在人生的路上走出了一種更加亮麗的風景。祝愿他在今后的理想之路上走得更好、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