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有個叫高廷中的富商,膝下只有一個名叫高遠的兒子。說來令人難以相信,頭腦精明的高廷中,他的兒子卻有點呆。
高遠從小到大都有愛心,父母責罰出錯的仆人,他定要求情。那些上門討飯的,只要讓高遠見到,起碼施舍一兩銀子。也有一些貪便宜的人,只要對高遠哭訴家中沒米下鍋之類的話,他一出手就是五兩銀子。如此不會斂財,高遠沒少挨父母罵。
高遠長到二十歲,還是成天泡在種花看花上。高廷中想給高遠娶一門親,卻犯了愁。若要門當戶對,有的是大家閨秀,可高遠是名副其實的“呆子”,那些小姐看不上他。若討個窮人家女兒,怕日后撐不起高家門戶。討個有生意頭腦的精明媳婦,又怕她日后嫌棄高遠,高家偌大家產拱手讓人,多不劃算。思來想去,高廷中決定選一位既賢惠又聰明的女子做高家媳婦。他出了一個題目:在一塊一分大小的地里,不管用什么辦法,一天內挖二百一十一口井,誰辦到了,就可以嫁進高家。
這消息一傳出,的確打動了不少女子的心。有個張管家說:“我家小姐說只要雇幾百個人同時挖井就可以了。”高廷中問:“請問每口井有多大?”張管家回身問轎內的小姐,然后說:“和一般的井差不多大小。”高廷中笑道:“那就讓貴府小姐先看看地再說。”張府小姐下轎去高府大門外圈出的那塊地一看,就那么大點地方,莫說挖二百一十一口井,就是挖十口井都困難,只好打道回府。這日又來了個李家姑娘。陪她來的兄長李大郎說:“我妹子說只要挖二十一口井,然后將井隔成十層,旁邊再挖一口就有二百一十一口井了。”高廷中指了指腳邊的吊桶說:“可那十層井我又怎樣才能打到水呢?哪里是出口入口?”李姑娘一聽也作了難。然后又來了錢姑娘。錢老爹說:“我閨女說將井分五排,每排四十二口井,再打一口小井,就是二百一十一口井了。”高廷中又指了指吊桶,捋須笑問:“令愛將井數分配得不錯,不過我這桶放得下嗎?”錢姑娘愣了神,意識到這樣排法井口實在太小,根本不能成井,便也嚇了回去。
高府出題十余天,卻沒有一個女子能在一分地上打這么多的井,全鎮的人都議論紛紛。有的說高廷中拿人取樂,有的說天下有如此能人,除非神仙下凡。高廷中眼看無人能有高招,便準備撤題,給高遠娶個老實本分的妻子算了。
這天早上,高廷中發現大門口有異:只見有人用石灰粉圈出一分地大小的地方,地中央有一個井口大小的圓圈,也是用石灰粉畫出。圓圈旁邊是一塊幾斤重的石頭,石頭旁有兩株根部帶著泥巴的柏樹幼苗。“這是什么人布下的?”高廷中急忙問家仆,家仆搖頭。外面看熱鬧的人中有一個漢子說:“我一早出來挑糞時,看見鎮西頭的程家寡婦從這里過去。手里還挽著一只籮筐,里面有石灰粉。”“來人,備馬,隨我去程家看看。”高廷中很快便來到程家。這是一戶獨門小院,院里有一高大的葡萄架,架下一個老媽媽在揀菜,身邊圍著幾十只小雞。一個老漢坐在躺椅上悠閑地喝著茶。仆人說找程家寡婦,老婦問:“有什么事嗎?”高廷中說:“老人家,你媳婦解開了我的謎,我有意讓她成為我高家的媳婦。”老漢一挺身,坐起來說:“你不嫌棄我媳婦是個寡婦?”“我只要找一個聰明賢淑能持家的媳婦,不計較她的出身。”“翠兒,你快出來!”老婦扔下手中的菜葉,向屋內高喊。一會兒出來個渾身上下收拾得干凈利落的少婦。高廷中見她長得頗有幾分姿色,全身透出靈秀之氣,心中已拿定了主意。少婦羞答答地問:“我猜是‘二柏一石一口井’,對嗎?”“對。你既已猜出了,為什么要悄悄離開呢?”翠兒說:“我是個寡婦,不敢高攀。況且我還要服侍公婆到老。”高廷中說:“這不難,二老日后生活包在我身上了。只是我兒子是個老實人,你不會嫌棄他吧。”翠兒低著頭說:“高公子老實厚道,為人好,卻不是個呆子。前年我丈夫病死后無錢下葬,多虧高公子慷慨解囊。只不過他的心腸太軟,常以自心對他人心,不善辨好壞罷了。”高廷中一聽,更加高興,當即訂下了親事。
這翠兒嫁到高家,果然不負厚望,不但勤儉持家,善待鄉鄰,而且與高遠夫妻恩愛。那高遠當真好福氣,一輩子有妻子操心,他只做他喜歡做的事——整日與花草為伴,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