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市中心,你想不看到艾菲爾鐵塔都很難,它實在太高大、太雄偉了。320.7米高的塔身,聳立在美麗的塞納河畔,似乎整個巴黎都罩在它的身影下。就像法國一位作家說的:“只有站在巴黎鐵塔上,才能不看見鐵塔。”
鐵塔是法國最高的建筑物,也曾一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并將此紀錄一直保持了45年,直到1931年紐約帝國大廈落成。真難以想象,100多年前,法國就能造出如此規模的龐然大物。
第一眼看到鐵塔,是在進入巴黎的當天下午,我們在塞納河上乘游船觀賞兩岸的風光。船過亞力山大橋,遠遠地看見艾菲爾鐵塔出現在遠方。人群明顯有些騷動,人們紛紛站起身,以鐵塔為背景留影紀念。河岸上瑰麗多姿的建筑人們大多叫不上名字,唯有對艾菲爾鐵塔沒有人會認錯,它是獨一無二的巴黎的標志。
第二天上午,我們來到鐵塔腳下,舉頭望去,只見它像一個巨大的A字高聳入云,巍峨挺立。走上臺階,一樓有標示牌,注明著它的建造年代:1889年。
那一年是法國最輝煌、最驕傲的一年,世界萬國博覽會在法國巴黎舉行,同時又是法國大革命百年紀念日,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巴黎市政府決定為慶典建造一座鐵塔,并決定由法國人古斯塔夫·艾菲爾負責設計建造。
巴黎人對藝術的酷愛、對歷史的珍重是世人皆知的。眷戀舊物、尊重傳統往往伴隨著對新生事物的懷疑與排拒,要在風景如畫的藝術之都建造一座鏤空的鋼鐵巨物,巴黎人顯然是難以接受的。艾菲爾的設計方案遭到了普遍的抨擊、謾罵和反對。有些市民擔心它倒下,更多的人認為它丑陋,一批藝術家和建筑師則聯合簽名遞交了抗議書《反對修建艾菲爾鐵塔》。
抗議書寫道:“人們去設想吧,巴黎美麗的建筑怎么能與一個使人目眩的、可笑的、黑色怪異的大煙囪相融合呢?黑鐵塔以它野蠻的格調破壞了整個巴黎建筑的氛圍,使巴黎傳統建筑變得丑陋了,著名建筑隨之掉價了,美麗的巴黎將在一場噩夢中消失。在今后的20年中,我們都將看到世紀怪物——那個用螺栓固定的鐵皮柱子在城中央顫抖著晃來晃去,如同一滴墨水灑在一張白紙上一樣,給巴黎臉上涂上了可憎的污點。”
聯名抗議的各界著名人士達到300人之多,這其中就有我們熟知的作家左拉、小仲馬、莫泊桑、魏爾倫等人。莫泊桑甚至揚言:“鐵塔建成之日,是我出走巴黎之時,我要遠離法國。”可見人們對建造鐵塔的計劃深惡痛絕。雖然巴黎的市政當局力排眾議,支持艾菲爾的大膽設計,但同樣沒有十足的信心,他們決定在鐵塔建成三年之后將其拆除。
鐵塔在一片反對聲中如期完成。1889年3月31日,當時世界第一高度的艾菲爾鐵塔正式落成剪彩。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巨大A形鋼筋鐵骨不但不覺笨重,反而顯得優美輕盈。它高大聳峙,勢壓全城,逐漸與巴黎建筑景致相適應,最終被巴黎人所接受,并成為他們引以為傲的“云中牧女”、城市的象征。
艾菲爾也因建造鐵塔而名聲大噪。這位杰出的設計師曾經設計了100多座著名建筑,據說天津的萬國橋(現解放橋)就是他的杰作之一。
鐵塔共分三層,第一層高57米,第二層高115米,第三層高276米。每層都設有帶高欄的平臺,電梯可分層載客到達塔頂鳥瞰巴黎。在鏤空的塔身鋼架中,我乘電梯來到第二層,塔上的游客密密麻麻,覓闊的塔臺上設有各種商店。依欄遠望,巴黎美景盡收眼底。
這座9000噸重、由近兩萬個部件組成的鋼鐵建筑,無疑是現代工業文明的產物,讓我感到驚奇的是,它竟然已誕生了一百多年。經過百年的風雨考驗,艾菲爾鐵塔仍然容光煥發,青春常在。
于是,我想起那句西方名言: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又想起了我們中國人那句俗語:眼見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