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醫療發家的奧林巴斯在中國意外地收獲了消費電子市場。為了跑得更快,它決定修補自己的另外一條短腿——在中國做大醫療事業這一老本行
也許不久后,去醫院進行內窺鏡檢查就不會那么痛苦了,你只需吞下一個直徑11毫米的膠囊。
這個“異想天開”的膠囊即將由一家日本公司——奧林巴斯推向市場。7月初,奧林巴斯(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河原東告訴《商務周刊》:“膠囊內鏡很快就會進入中國并應用于臨床,現在正在辦理手續上的審批過程,最快今年內產品將在國內上市。”
奧林巴斯?莫非我們要吞下去一個微型相機?

在中國市場,人們了解更多的是奧林巴斯的數碼相機。這個耳熟能詳的消費電子品牌,卻是世界醫療內窺鏡領域的No.1。從1919年創建以來,奧林巴斯就基于“光學”技術展開醫療突破,至今內窺鏡已在世界市場上連續20年保持70%的高占有率。
河原東告訴記者,膠囊內鏡已經在日本和歐美主要國家上市,它也將是奧林巴斯醫療事業力拓中國市場的一個里程碑產品。膠囊內鏡是用來進行腸胃檢查,它的形狀與藥用膠囊相似,集成了小型攝像元件、鏡頭、照明燈以及電池、無線發送電路等所有功能。目前,膠囊鏡主要是針對至今難以觀察到的小腸疾患進行微創診斷。
奧林巴斯希望,這款產品進入中國后,能改善人們對于奧林巴斯品牌的單一印象。
品牌失衡
奧林巴斯是一家有88年歷史的日本光學廠商,其產品線從最初的顯微鏡發展到今天涉足醫療、影像、生命科學等多個領域。
在日本本土及歐美市場,人們對于奧林巴斯品牌的了解要全面的多。尤其在日本,奧林巴斯醫療事業的知名度甚至超過了數碼影像。2007年,奧林巴斯在日本國內開展“Brave Circle防治大腸癌活動”,范圍和影響力都非常大,其關注大腸癌的公益活動在國外已經成為一個品牌。
“醫療和影像是奧林巴斯的兩大支柱產業。”河原東告訴記者,影像和醫療業務各自占到公司1/3強的業務比重,但這兩大產業在中國卻相對失衡——除了兩大業務對于奧林巴斯整體貢獻度上有所差別外,品牌知名度的差距更大。
幾年前,一則由“野蠻女友”全智賢演繹的奧林巴斯數碼相機廣告,讓奧林巴斯開始走進中國大眾消費者視線。盡管醫療產品銷售份額占奧林巴斯中國業務的35%,僅僅落后于數碼影像8個百分點,但人們已經習慣于把它定格為一家數碼相機生產商。奧林巴斯各地區年銷售額也暴露出了其中國業務的不足。2007年3月年度決算中,奧林巴斯在日本國內銷售額為4147億日元,歐美為5077億日元,除日本外,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地區僅為1144億日元。
“奧林巴斯進軍海外時是從比較大的成熟市場開始的,中國相比歐美市場還存在差距,但是并不因此而放棄中國這個成長中的新興市場。”河原東表示,一直以來,中國都是奧林巴斯十分看重的龐大市場。
而作為力拓中國市場的一項首要的也是迫切的工作就是,在中國樹立奧林巴斯全面而統一的品牌認知。
河原東強調,奧林巴斯在中國地區的品牌宣傳策略是分階段的。因為數碼相機是民用消費品的緣故,在中國,人們首先對于奧林巴斯數碼相機產品有了一定的認知度。在積累品牌基礎之上重提醫療事業,是為了進一步推出奧林巴斯整體的集團形象,使中國民眾更清晰、更全面的了解到奧林巴斯是一家同時關注人們“身”與“心”兩方面的企業。
做更擅長的事
事實上,奧林巴斯的醫療事業在很早之前就已經進入了中國。在中日還沒有實現邦交正常化時期,奧林巴斯就開始參加在中國舉辦的展覽會和技術交流等活動,并通過中國儀器進出口總公司等外貿渠道向中國出口顯微鏡。1972年中日恢復邦交,原衛生部部長陳敏章和日本教授藤田一起,在中國開創了內窺鏡檢查的先河。從此,內窺鏡技術在中國不斷發展,并被廣泛應用于臨床。1999年開始,奧林巴斯對中華消化器內窺鏡學會給予贊助,同一時期在上海開設了內窺鏡訓練中心。2004年7月,奧林巴斯(北京)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要負責醫用內窺鏡及周邊設備、外聯關聯產品、診療附件和生物顯微鏡在中國市場的銷售、維修服務和用戶支持。
“醫療產品更多針對的是行業用戶,因此奧林巴斯在醫療領域產品的領先地位普通消費者了解的很少。”河原東表示,奧林巴斯對于公司集團品牌戰略是有整體部署的,這也是近期才開始大力宣傳奧林巴斯醫療領域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實際上,奧林巴斯選擇此時在華力推醫療業務,也有其難言之隱。和佳能、索尼等消費電子巨頭相比,奧林巴斯在中國市場“起了個大早”。2001年,奧林巴斯在同業中最先取得了數碼相機的在華銷售權。2002年,奧林巴斯將數碼相機的生產轉移到中國,使中國成為其高級相機和數碼相機的世界性生產基地。之后的幾年里,奧林巴斯的數碼相機在中國一直處于領先地位,2003年曾一度與佳能、索尼位居中國數碼產品市場占有率前三。
但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讓奧林巴斯數碼產品的市場地位開始下滑。2008年6月一份中國數碼相機市場占有率市場調查報告顯示,佳能、索尼、尼康位居前三,奧林巴斯則跌至第7位。奧林巴斯不得不對其在華戰略做出重大調整,不斷推出各種高中低端兼顧的新產品,并在生產和渠道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
對于業內認為奧林巴斯重提醫療事業是因為數碼相機業績不夠理想,河原東并不認同。他表示,醫療事業自公司成立以來一直是重要業務之一,談不上重返,“最多是突出”。他再次強調:“我們希望讓更多消費者全面客觀地了解奧林巴斯,讓他們知道奧林巴斯除了影像還有更加尖端的醫療事業。”
理順事業體制
從1987年奧林巴斯在北京設立代表處以來,逐年加大對于中國地區的投入,目前已經陸續在中國各大城市都設立了分公司和辦事處。2005年秋天,奧林巴斯在日本東京召開了集團內700多名管理人員參加的研討會,專門就中國問題進行討論。此后,奧林巴斯開始在中國實行有別于其他國家的特殊經營體制。在日本和世界各地,奧林巴斯實行的都是分業體制,即按照產品類別,醫療事業和影像事業分別管理。只有中國是作為一個統一的市場,由奧林巴斯(中國)有限公司進行集中管理。
在這一特殊的事業體制安排下,奧林巴斯進一步明確了中國各分公司和事業部的職能。作為奧林巴斯在華力拓醫療事業的一個重要舉措,奧林巴斯(北京)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被確定為公司在中國的醫療和生命科學事業中心,從事醫療器械的銷售和售后服務。
在中國,盡管內窺鏡的市場份額也一直位居老大,但奧林巴斯整個醫療業務還沒有形成龐大的影響力。對于下一步的振興之道,河原東表示將主要瞄準消化內科和大外科兩大領域。他說:“我們將重點關注微創內鏡的診斷和治療。在傳統手術對醫院來說成本很高的情況下,從減輕患者各方面的痛苦方面做出探討,這就是我們微創方面的理念,也是今后要繼續發揚的理念。”
河原東透露,奧林巴斯在研究中國一些數據時,發現大腸疾病逐年增加,而中國公眾對于腸胃定期檢查始終存在誤區。“我們已經將在日本非常知名的腸胃健康網引入中國,希望可以逐步對中國公眾的實際生活起到指導作用。”他說。
為了迅速占領市場,奧林巴斯投入了大量力量,構建了由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大分公司以及31個地區辦事處組成的全國網絡。除強化與主要研究機構、大學和醫院等客戶密切接觸的體制外,還在各地頻繁贊助支持舉辦培訓班,對內窺鏡醫生進行培訓。
在河原東看來,“像中國這樣快速發展的國家必定會有一個快速發展的大市場,正是因為有很大的空間,所以中國是我們今后若干年,甚至很長一段時間要去更加努力開拓的黃金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