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車展又輪到北京做莊,對于車迷們來說,4月20日開始的為期9天的第10界車展,特別之處不僅僅在于轉移到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遙遠的新展館。由于正處于中國車市場走向成熟的關鍵年,2008車展有很多的新車和新技術值得關注。記者根據從各廠獲得的相應資訊。從將出現在本次車展上的車型中選擇部分作為代表,邀請專家予以點評。
緊湊型車
駿捷FRV:預計在5月份上市銷售,喜歡精致小車者重點關注。
專家點評:同華晨其他產品一樣,駿捷FRV的最大看點仍然是外型。這款兩廂小車比例較勻稱,造型緊湊,線條流暢,在造型設計上確實是比較成功的。
吉利熊貓和兩廂金剛:
“熊貓”:造型融入了國寶“大熊貓”的元素,以可愛的外形為吸引點,動力方面采用了吉利自主研發的CVVT發動機。
兩廂金剛:基本延承了三廂車型的設計元素。
一句話點評:在本屆車展中,自主品牌的攻勢比往年更為生猛。吉利熊貓前后大燈的設計較為生動和逼真,的確帶有“熊貓”的特征,如果對散熱器格柵的設計進行優化的話,整體效果會更好。兩廂金剛的尾部遣型與斯柯達Fabia有些相似,緊湊的尾部與前鼻在比例匹配上尚不夠協調。
廣豐雅力士(YARIS):首戰功成于歐洲,暢銷于世界的豐田傳哥緊湊型兩廂車。國產雅力士將在廣州豐田與凱美瑞混線生產。
專家點評:與老款相比,新Yaris前臉設計上的改進是成功的,顯得飽滿動感,個人認為尾門的設計還有所欠缺。
一汽A501:與奔騰一樣,A501也出自Italdesign設計大師喬治·亞羅的之手,整車造型繼承了奔騰的風格,但更加動感,中網造型在繼承奔騰的基礎上有所發展,4條鍍鉻裝飾條橫貫其中,逐漸形成一汽轎車家族化的特征。
專家點評:整體造型和輪廓設計不錯,但前臉不夠飽滿和張揚。
寶馬1系:標志性的寶馬式前臉設計加以兩廂版嬌小的車身,國內上市車型分別為:120i手動擋、120i手自一體以及130i手自一體兩個排量三款車型。進口中國的寶馬1系車型均為5門掀背車型。
專家點評:1系寶馬,也是寶馬,整體造型流暢,充滿動感。
奧迪Q5:是一款軸距小于Q7的緊湊型SUV,其前臉似乎是奧迪A4和奧迪Q7前臉的融合,尾燈的分布看起來似乎是從奧迪在洛杉磯車展上展出的CrossCabriolet概念車上移植下來的。
專家點評:在Q5的設計中不乏看到R8的一些設計細節,這款緊湊型SUV同樣具備奧迪圓潤的設計風格。
奔馳GLK:采用4MATIC四輪驅動系統;發動機方面可提供的選擇包括兩款V6汽油機和一款BLUETEC柴油機,預計最終該車還會推出GLK63高性能版本。
專家點評:高性能SUV,具有奔馳G系列的運動特質。
升級車
新伊蘭特悅動:4542mm、1775mm、1485mm的超大規格十分具有北京現代風格,整體設計棱角分明,2650mm的超長軸距讓悅動成為同級別中空間最寬大的車型。
專家點評:悅動秉承了御翔的一些特點,整體造型典雅大方,尤其是前大燈設計和散熱器格柵設計。
新愛麗舍:車身長度和寬度分別增加了62mm和1mm,但重量較老款車型有所減輕,手動和自動車型都減少了15kg。還擁有雪鐵龍獨有的后軸隨動轉向技術,并在雪鐵龍精良底盤系統的基礎上進行了針對性的調校和升級,采用了最新的8.1版本ABS防抱死系統,還對坐椅、空調、音響等內飾配置方面進行了改進。
專家點評:格柵延續了凱旋、畢加索的“雙人字形”造型,具有雪鐵龍產品的家族特征,前大燈也重新設計,整體輪廓和比例沒有大的調整。
新馬自達6:分為Sedan(四門三廂轎車)、Sport(五門掀背型)和SportWagon(旅行車)三種款式,車身長度比原來增加了6公分,采用了更大的輪轂配更薄的輪胎,整個側窗的線條變成了圓弧型設計,而尾部似乎要比之前的短了不少。
專家點評:車身的加長和輪轂的加大,使跑車的韻味變濃厚。
新兩廂福克斯:前臉有很大變化,具有源自iosis概念車的“X”動感造型,巨大的梯形進氣格柵和多邊形霧燈造型與剛剛上市的蒙迪歐致勝感覺有一些相似。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ECOnetic技術將被首次應用在兩廂福克斯身上,1.6升汽油發動機可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120g/km,而采用該技術的渦論增壓柴油發動機的排放量也僅為115g/km。
專家點評:通過應用新的發動機技術,在燃油經濟性和環保性能有所提升。
奇瑞A3:自2006年北京車展全球首演以來就備受矚目的A3將再次出山,兩廂和三廂在內的A3家族全系列產品將首次集體亮相。
專家點評:通過一系列的改進,奇瑞不斷突出各款小型車的特點,體現出產品的差異性和多樣性。
新飛度:去年10月在日本市場剛剛上市,車身尺寸進一步加大,外形相比上一代車型更加時尚。
專家點評:改動不多,但整體的靈動特點更強烈。
日產新天籟:以日產Intima為設計藍圖,是以ModernLiving概念為基礎開發的車型。舒適駕乘是Intima的最終訴求。
專家點評:前大燈的改進設計更準確地詮釋出中高檔轎車的流暢。
2009Acura RL:搭載了Acura(謳歌)有史以來最強勁的全新3.7升V型6缸VTEC發動機,并首次在進氣門和排氣門同時使用了VTEC機構,高壓縮比適時輸出強大扭矩和馬力,令加速更加迅猛。同時采用Acura(謳歌)全球獨創的核心技術——SH-AWD(超級四輪驅動力自由控制系統),并對系統進行了全面升級。在外觀上,創新、大膽的前格柵設計源自“銳利邊鋒動感”(KeenEdgeDynamic)的設計理念,也成為Acura(謳歌)車型外觀設計的統一新亮點。
專家點評:外型設計更富侵略性,同時也強調激情的駕駛樂趣。
概念車
Mini Clubma:采用獨一無二的五車門概念,具有別具一格的對開式尾門和在右后側向前開啟的Clubdoor。與Mini Cooper相比,軸距增加8厘米,車身增長24厘米。根據需要,可將后排座椅完全折疊,使儲物空間達到930升。Mini Clubman繼承了Mini家族典型的運動感和非凡的靈活性,擁有高功率、大扭矩的1.6升4缸發動機(88千瓦/120馬力),標準配備6擋自動變速箱,0-100公里/小時加速只需10.9秒,平均油耗僅為6.8升/100公里,CO2排放量僅為163克/公里。
專家點評:Mini Clubman的看點在于其越野性,Mini是一款高性能的小型車,而寶馬意欲在高性能的基礎上,賦予Mini越野能力,增強其運動性能。
通用BuickInvicta概念車:這也是繼Electra演變為ParkAvenue(林蔭大道)之后又一個被“復活”的車系。
專家點評:Invicta復出的預告。
吉利GT概念車(也稱吉利虎)
專家點評:吉利對跑車的又一次大膽嘗試
新能源車
寶馬Concept X6 ActiveHybrid:作為高效動力策略的中期解決方案,BMW混合動力技術通過電動機和內燃機的組合,將CO2,排放量進一步降低。在混合動力系統中,剎車能量可以轉化為電能,從而使燃料更節約,到達更高的運行效率。除此之外,在BMWConceptX6ActiveHybrid中,電動機驅動的獨特優勢保障了車輛達到最大扭矩,是內燃機驅動的理想補充,兩種驅動方式的結合使該車型與傳統混合動力車相比明顯具有更高的行駛動力,與純粹的內燃機驅動相比又可降低最多20%的油耗。
專家點評寶馬車型特有的操控性能將在寶馬ConceptX6ActiveHybrid這款混合動力車型中得到延續。
比亞迪F系列車:比亞迪F系列車型都將搭載雙模電動系統,其亮相的雙模混合動力轎車除F6DM外,可能還有F3DM,分別搭載在F3和F6平臺上,前者總銷量已經突破20萬輛。
專家點評:此亞迪在燃油系統方面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示。
凱雷德Hybrid SUV:迄今為止全球第一輛運用雙模混合動力的全尺寸豪華SUV。凱雷德Hybrid搭載的是一個Vortec6.0升V8引擎,可以產生332hp/5100rpm的馬力和497Nm的扭矩,同時它還有一個300伏的電力驅動系統。這些科技的應用,使得油耗可降低近50%。
專家點評:通用汽車將電機與大排量傳統發動機進行匹配,嘗試在大排量suv上應用混合動力技術,為高油耗的SUV銷售推波助瀾。
凱迪拉克Provoq:是一款以凱迪拉克“現代主義豪華”為設計概念,融合了CTS造型元素和綠色燃料電池技術的全新Crossover概念車,其最大賣點就是新能源的應用。這一概念車的新能源通過通用汽車最新的E-Flex推進系統來實現,由最新的第五代燃料電池系統和鋰電池共同組成,通過純電力驅動車輛,無需燃油消耗,除水之外沒有任何排放。但這并沒有降低這款車的動力性能,它僅需8.5秒即可完成百公里加速,極速可達160km/h。這一數據在環保動力概念車中已相當厲害。
專家點評:裝備混合動力的大型SUV,在高速路上見加油站就進的凱迪拉克也開始打環保節能牌。
新款馬自達5氫能RE:裝備了馬自達的前橫置氫能轉子發動機,這款高效發動機采用了氫能、汽油的雙燃料系統,可將氫燃料燃燒產生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并通過內置的電動馬達驅動車輛前進。而附加的新混合動力系統能大幅度提高車輛的續航里程、行駛性能與實用性,并有效地改善了車身的整體布局。
專家點評:馬自達在轉子發動機上的專長也應用到這款馬自述上。
日產PIVo2:是Pivo概念車的升級版,Pivo車最主要的亮點有360度的旋轉艙,以及日產的鋰電技術。2代相比第1代,增加了一個roboticagent(機器人,有點像阿童木)作駕駛指導,另外輪子可以90度旋轉,車子可以360度原地回轉。采用了充電量大、充電時間短的鋰離子電池,在家插上插頭充電,只要20分鐘,最大航程100公里。
專家點評:可360度旋轉的座艙和90度旋轉的車輪等,為未來汽車的設計提供了線索。
豐田1/X:采用在汽車領域內全新的材料CFRP(碳素纖維復合材)進行制造,這種材料現已被廣泛應用于民用軍用航空的飛機上,而且豐田正在思考將此項技術用于減輕車身自身重量的目的。1/X采用了電動馬達與發動機作為其動力的源泉,豐田正在考慮將最新的外部電源插入系統用于該車。盡管減少500cc的排量,但車輛由于采用了新的材料大幅減輕了車身的重量,所以車輛的動力表現仍然值得期待。
專家點評:集合了豐田的眾多技術,其重量只為prius的1/3,通過車輛的輕量化來提高燃油經濟性。
沃爾沃充電概念車
專家點評:裝備了車輪電機,無需傳統內燃機驅動,簡化了動力系統的布置。
海馬Me:海馬推出的一款純電力驅動車。一次電池充電時間4-5小時;目前一次充電續航能力在100公里以上,時速80公里。
看點:Me的智能化組合儀表建立在高性能車載電腦平臺上,能顯示電池電壓、電流和荷電狀態、汽車速度、續駛里程和能源管理等豐富的信息。
本田Fox Clarity:搭載了Honda獨創的新燃料電池系統“VFLOW FC Stack”,該系統采用氫氣和空氣豎直流動的構造,電池堆性能有了飛躍性的提高,同時進一步實現輕質和小型化。新燃料電池堆的最高功率提升100KW,與上一代燃料電池堆相比,容積功率密度提高50%,重量功率密度提高67%,低溫啟動性能提升至零下30攝氏度以上。
專家點評:自2002年在全球率先實現燃料電池汽車的商品化后,本田實現了技術的繼續進步。
英菲尼迪EX35:作為業界首屈一指的豪華Crossover車型,其外觀設計獨特,秉承英菲尼迪G系圓融奢華的車身曲線的同時,又兼具Coupe車型的動感元素。
一句話點評:同樣具有跑車特點的SUV,線條較柔和。
南汽名爵MG3SW:從目前拿到的資料來看,MG3車型將有1.4手動舒適/豪華,1.8CVT舒適/豪華共四款車型。
專家點評:兼具運動性兩廂轎車和城市SUV特點的交叉車型,是緊湊型轎車市場的又一個競爭者。
中國首發車
馬自達:歐洲規格的“第Ⅱ代Mazda6”與“Nagare(流動)”系列第四款概念車“Mazda大気(Taiki)”。
專家點評:這一系列車型是受到流動空氣的靈感啟發,是流線型造型設計的進化產品,對車型空氣動力性能具有研究價值。
上海大眾:Lavida是一款由上海大眾本土設計力量聯合德國大眾共同研發的中國首發車型,定位為生活化轎車。據悉,Lavida有望搭載1.6L16V發動機和1.8TSI發動機,并且在配置上加入GPS導航、藍牙無線通訊模塊以及USB等豐富接口。
專家點評:具有自主研發元素在內的新車型,這款A級車具有B級車的許多特點,如果價格比較適中,則是一款高性價比的可選產品。
通用汽車:三款全球首發車型分別為Opel歐寶Meriva概念車,雪佛蘭三門版Aveo以及Saab薩博概念車。Meriva的創新包括全球首創的Flexdoor車門系統,這一技術使前后兩扇對開式的車門可以分別獨立開啟(一般的對開式車門必須先打開前門,后門才能接著打開),使進出車廂變得異常便捷。全新三門版Aveo將進一步加速雪佛蘭向緊湊型轎車領域快速拓展的步伐,擁有一款輸出功率為84馬力的1.2升發動機和一款輸出功率為101馬力的1.4升發動機。
專家點評:歐寶Meriva是歐寶的小型MPV,有可能為未來的Zafira提供設計線索。三門Aveo可能是樂風的升級換代產品。
技術趨勢
目前,全球汽車關注的汽車新技術集中在三個方面:節能環保新技術、汽車安全新技術和影響汽車未來發展趨勢的新技術。
節能環保新技術包括燃料電池新技術、油-電混合動力新技術和提高傳統內燃機燃油經濟性的高壓直噴技術、渦輪增壓技術等等。
汽車安全新技術有ESP(電子穩定控制系統)、EBD(電子制動力分布系統)、智能巡航系統、輪胎壓力監測系統等。
影響汽車未來發展趨勢的新技術有很多,其中線控技術是十分關鍵的。線控技術(by-wire),就是由電線或者電信號實現傳遞控制,而不是通過機械連接裝置來操作的。傳統的操縱汽車的方式是:當駕駛員踩制動、踩油門、換檔、打轉向盤時,都是通過機械機構來操縱汽車。而線控技術則是將動作轉化為電信號,由電線來傳遞指令操縱汽車。汽車電子中各種線控制系統或線驅動系統將在今后得到高速發展,汽車線控技術將大量出現,如線控制動(brakeby-wire)、線控轉向(steerby-wire)、線控油門(throttleby-wire)、線控懸架(suspensionby-wire)等正在加緊研究開發。當線控這一目標實現時,汽車將是一種完全的高新技術產品,發動機、變速器、傳動軸、驅動橋、轉向機這些傳統的機械裝置全部被電子元器件取代,汽車可以說是一臺裝在輪子上的計算機。
從設計的角度來看,在目前的汽車設計領域中,“Crossover”交叉型設計元素和具有中國傳統美的設計元素應該都是近期和未來一個時期設計風格的重大發展趨勢之一。例如,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火炬造型等都充分展示出中國傳統藝術的特色,也顯示出中國設計師們高水平的設計能力。可以推測,隨著中國汽車設計師水平的提升,中國傳統藝術也將在汽車設計中得到演繹和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