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了,全球都要過緊日子了,中國的商務人士也要早點準備了。
緊日子是什么樣,不是60年代之前出生的那批人動不動就來的憶苦思甜,其實就是讓這兩年你想不通的事慢下來讓你想,讓你跟上。
今年初我們公司開管理層大會,100多人,到西南某省某市。我做預算,大會小會,展覽午宴,客戶招待,全算上,咬著牙跟公司說,酒店場租費大概就要20萬啊。公司說你省著點吧,但酒店檔次不能太低。
酒店把價格報了回來,僅僅場租,要70萬,不能討價。
我的身體從椅子上滑落下來。
人家還說,你快點啊,看你們是大公司才想跟你們做,你們不做的話后面好幾家等著呢。我說要要要,多少錢都行。
北京奧運,舉國歡慶,普天同喜。我招待公司從各國來的同事,找到一個著名的餐飲連鎖店,國際名廚,東西合璧,名家裝修,氣度不凡。預訂部的小姐特別客氣,說先生我們還有最后一個包間,您需要的話趕快訂,我們的最低消費是每位客人2500元人民幣不含酒水不包括服務費。
我的身體從椅子上滑落下來。
我取消了這次宴會。美國老板拍著我肩膀說,你做得對,在美國,人均300多美元的餐飲消費也是嚴重違反公司政策的。
我覺得我還是沒有見過世面。最近金融危機了,這幾年閉著眼睛就掙錢的那些人開始過緊日子,對他們的議論也漸漸多起來。
“我認識一個美國投行的老板,在歐洲開會,晚宴覺得氣氛不夠,就說明天給我從巴黎調一個好的樂隊來,包機費勞務費一共100萬美金,沒問題,馬上給我辦?!?/p>
“我一個朋友進了投行,當個小部門的經理,還沒做什么事,年底分獎金,65萬美元,你想想他們大老板要拿多少?”
最近這種對話越來越多,過去不怎么講是出于嫉妒,攀比不上人家?,F在以譴責和幸災樂禍的口吻來說,還是蠻痛快的。你們這些家伙,現在傻了吧,準備過緊日子吧。
關于過緊日子的說法,我最佩服的還是倫敦市長的觀點,他說越是經濟不景氣,大家越是要花錢,把錢徹底地花掉,這樣才能刺激經濟不至于過度下滑。
鮑里斯市長的覺悟很高,不過前提是真的大家一起花錢,可現實中總是有人釜底抽薪,讓別人使勁花錢,買自己的東西,然后自己不花錢。
作為商務人士,我們要與政府保持一致,繼續拉動內需,刺激經濟,讓公司多消費,再花幾個70萬,包酒店搞活動,吃2500元一人的宴會,讓店家賺錢,到海外上市,幫助中國餐飲業在世界立足;
作為商務人士,我們又要與公司保持一致,做預算和花錢的時候要緊著點,讓企業度過這段艱難的日子,說到底,從蕭條中挺過來的企業,才是經濟增長的車頭;
作為商務人士,最重要的是跟自己的經濟實力保持一致。對于被股市套牢的我們來說,生存是主要的,投資是次要的。如果你想到投資兩個字還不會暈倒,那么在形勢比較低迷的時候,考慮投資兩個行業,一個是教育,一個是經濟型酒店。
原因很簡單,經濟形勢不好時讀MBA的人多,其實何止是MBA,什么職校、補習班、留學,凡是跟教育沾邊的都有前途。
經濟型酒店就更不用說了,明年預算緊縮,商務人士部不住五星級酒店了,一律改去如家漢庭7天速8錦江之星,你要是買了這些公司的股票,每次出差就變成給自家送錢,何其爽也?
問題在于,聽說現在風險投資也看中這兩個行業。金融危機的教訓是,別跟著專業人士的判斷跑,連格林斯潘都不靠譜,你還信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