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上海汽車博物館,就像是在體驗一次穿越時光的動感旅行,被定格在時間的碎片中,看一輛輛動感十足的汽車飛馳而過,體會著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汽車發展歷程,感受著生命與運動的永恒。
說到汽車,人們最先聯想到的就是速度。從外觀上看,汽車博物館整體的建筑理念就體現出了一種速度感。大量流動的曲線的運用,象征著汽車在高速狀態下的運動軌跡。建筑的外形酷似疊加的書本,喻示著博物館的知識性和文化性。
初看到上海汽車博物館這幢建筑,第一感覺就是現代的、具有未來感的,與表現歷史題材的其他博物館不同,汽車博物館的建筑所表達就是這樣一種富于時代精神的視覺體驗。走進這座現代化的玻璃幕墻建筑,立刻就被周圍遍布的流動線條帶入到一種幻境之中,那些神態各異的老爺車幻化成了道道五彩斑斕的流線,從眼前飛逝而過。在現代人面前,展示著50年前底特律街頭嘈雜的老式發動機噪聲或者是上世紀二十年代歐洲公路上汽車與馬車賽跑的景象。
上海汽車博物館的建館宗旨是推廣汽車文化,因此他們專門將一層設立為歷史文化展區,內容從探索與誕生、實用與量產、多樣與精彩、時尚與流線、運動與駕駛、節能與電子、中國汽車工業、老上海汽車風情,一直延伸到探索未來汽車發展前景的未來之路。這種按照時間與風格劃分的內容展示,幾乎涵蓋了百年汽車歷史的各個主要方面,觀眾可以循序漸進,容易接受和理解現實中復雜的歷史變遷。乘坐館內的觀光電梯,或沿坡道信步漫游,參觀者可以進入二樓的古董車館。古董車館集中展示了由美國黑鷹集團提供的從1900年到1970的20余個品牌的40余款經典車型,法拉利、保時捷,寶馬、捷豹,阿爾法·羅密歐,勞斯萊斯等珍貴的品牌古董車,向觀眾介紹了汽車發展各個不同時期的風貌特征,用“視覺盛宴”來形容古董車館是最恰當不過了。
上海汽車博物館匯集了來自國內外20余個品牌的近70輛經典汽車,時間跨度逾百年。這里記載了世界第一和中國以及上海第一,不僅僅是文字與圖片,更有那些珍貴異常的實物,馬車形狀的“奔駛1號”三輪汽車,是1886年卡爾·本茨為自己設計的汽車并申請專利,從而成為公認的世界上第一輛汽車。1958年,第一汽車制造廠的工人和技術人員僅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制造出的紅旗CA72型高級轎車,這輛中國第一代正式生產的轎車在展臺上仍然光鮮閃亮,棱骨分明,它是代表著一個特殊年代崢嶸歲月的標志性文物,至今讓人看了還是覺得長志氣。另外一輛是上海汽車人試制的“鳳凰”牌汽車,1964年它又改名為“上海”牌,在27年中,一共生產了7萬輛。1991年11月25日下午,上海轎車廠完成了最后一輛上海牌轎車的生產,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令人記憶猶新的上海牌長期作為行政人員的用車,是改革開放前中國唯一大量生產的公務型轎車。1983年,上海汽車裝配廠以散件裝配生產出第一輛桑塔納,這是我國最早引進國外技術合作生產的轎車之一,隨后以1666萬輛的產量成為中國單車型產量最高的汽車。桑塔納的出現圓了許多中國家庭擁有汽車的夢想。那些世界豪華名牌車無疑具有極其強烈的觀賞性,早期的手工敲打出來的貴族車,于今看來簡直就是精美不再的工藝品。
這些展車雖然誕生于不同時代,不同國度,但相同的是它們歷經了歲月的洗禮,依舊熠熠生輝,并且保持了良好的性能,時至今日,我們仍可以開動它,在公路上自由行駛。每一輛老爺車都講述了一段時代的故事,它們以靚麗的外形、技術的革新,造型的變化等諸多方面展示了世界汽車發展的歷程,反映了汽車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大影響。
上海汽車博物館所希望傳遞給大眾的,是“汽車改變世界”之百年文化的精髓。底樓大廳,回廊似河。從泥輪的出現至現代汽車誕生及發展,記錄了人類渴求力量與速度的每一個重要印記。步上二樓,由美國著名汽車收藏組織黑鷹集團捐贈的40臺老爺車,涵蓋了從1902年到1977年歐美約20個品牌的車輛。據悉,除了目前開放的歷史館與古董車館,汽車博物館還將建成技術館、品牌館。2010年世博會召開前夕,上海還將出現一個行業博物館的建設高潮,屆時上海將誕生中國最大的行業博物館群體。
上海汽車博物館也是一座科普館。石油用完了,拿什么來替代7以氫燃料電池為動力源,就是利用氫氣和氧化(或空氣)發生電化反應,產生水,同時釋放出電能,其硫氧化物、氫氧化物等廢氣污染幾乎接近于零。讓人振奮的是,為氫燃料電池汽車而建造的安亭加氫站預計明年二月可以建成,而由上海大眾與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共同研制的“超越3號”車已經出來,現在“超越3號”也將告成。中國在“新”車研究方面并不落后于國外,這也是讓我們國人長志氣的一個節點。
作為上海城市文化的又一個地標,上海汽車博物館為廣大的汽車愛好者提供了一個交流、聚會、娛樂的平臺,也為廣大青少年提供了一個了解汽車歷史、技術與文化的最佳場所,更成為了公眾體驗汽車文化、體會汽車藝術的時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