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親歷的“潘曉討論”

2008-04-29 00:00:00郭楠檸
炎黃春秋 2008年12期

《中國青年》雜志1980年5月至1981年3月開展的《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么?》的問題討論(讀者簡稱為“潘曉討論”),可以說是當時思想解放浪潮中的一個浪頭。我自始至終參與并且具體主持了這個大討論。

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我在《中國青年》工作期間,曾經主持或參與該雜志多次開展的問題討論,而“潘曉討論”是我記憶最深刻的。這不僅是我的一次工作,更是我的一段人生,它包含著我在經歷了“文革”的精神失落后,對生活理想和人生意義的痛苦思索和艱難尋求。我同參加討論的廣大青年一起思考,一起激動,一起感受探求的艱辛和感悟的愉悅。今年是實行改革的30周年,重提“潘曉討論”,真實地、具體地回顧一下這個討論的基本情況(包括我作為主持者當時的真實思想),該是不無意義的吧。

呼喚與尋求

“潘曉討論”是1980年5月見刊的,而這個問題的醞釀和提出卻早在半年以前。當時我是《中國青年》雜志的編委兼思想教育部主任(討論開始后不久,改任副總編兼思教部主任)。我一直認為:組織“問題討論”是《中國青年》歷代編輯者在自己多年工作中辛勤實踐、認真總結所建立起來的一個好傳統,是提出重大主題、抓思潮、引導青年自我教育的一種好形式。面對著當時社會的種種矛盾和青年心態,我認為,經歷了“文革”十年停刊又復刊的《中國青年》尤其是思想教育部,抓住當時青年中一些重大的思潮性問題來開展討論,以努力推動青年進步和社會發展,應該是責無旁貸的。于是,在結束了《在青年中可不可以提倡學習陳景潤?》的“紅專”大討論之后,我又緊接著在思教部提出如何針對當時青年思想開展下一輪問題討論的設想,并要部里的兩位編輯馬笑冬和馬麗珍先做一些初步的了解和材料搜集。隨后,馬笑冬和馬麗珍即從群工部的青年來信中提出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怎樣看待“講實惠”問題。這個問題在當時青年中是個思潮,一封讀者來信闡述的觀點有相當深度,也極具代表性,可以作為開展討論的基礎。二是人生觀問題,當時也有不少青年來信。馬麗珍主張討論有關人生觀方面的問題。我認為這個意見是可取的,人生觀問題在當時青年思想中是更帶根本性和更普遍的問題。但是,這還只是一個寬泛的概念,還不是一個有特定內容、可以開展討論的具體選題。比如,我曾主持或參與的《人生的幸福是什么?》《人生的最大快樂是什么?》《什么是革命青年的理想生活?》等,都屬于人生觀方面的問題討論,但特定內容卻各不相同因而具體選題也各不相同。經歷過“文化大革命”和面對改革開放新形勢的這一代青年人生觀問題的特點是什么?問題的主要矛盾和核心是什么?應該確定什么具體選題才能承載這個討論的特定內容?應該從哪個方面切入問題才能很好引發和展開討論?等等,還須要進一步調查。我把開展人生觀問題討論和進一步調查的設想提到編委會和編前會上,得到了多數同志和社長兼總編輯關志豪、副總編輯王江云及其他編委的支持。于是,我同思想教育部的馬麗珍、馬笑冬一起做進一步的調查、研究。這可以說是“潘曉討論”最初的工作班子。

以后三四個月時間,我們在機關、學校、商店、工廠等處,在干部、學生、教師、工人、科技人員……中間進行了各種層次的、多方面的座談、探討,同時還訪問和請教了一些專家、學者。我參加了所有訪問和大多數的調查會。在我和馬笑冬、馬麗珍一起參加的一次工廠、學校和商店的青年座談會上,我感到馬笑冬請來參加座談的青年女工黃曉菊的經歷和思想有相當的代表性。在交談中,她對自己的觀點無所隱瞞,愿意發表出來供青年共同探討。她提供給編輯部的原稿7000多字,4個小標題:“靈魂的鏖戰”、“個性的要求”、“眼睛的辨認”和“心靈的惆悵”。文稿詳細敘述了自己“文革”前后的不幸經歷、信念破滅,自己當時處境的困難,自己的迷惘以及對人生意義的追索等等。我認為,可以以黃曉菊的經歷和思想作為基礎,同時吸收馬麗珍聯系的大學生潘袆來稿中一些較有理論特色的語言和觀點,再加上我們這一段時間調查的情況,綜合整理一個當代青年探索人生意義的思想典型,以此引發討論。我即請馬笑冬按此要求起草初稿,我修改后簽發。關志豪終審后同意發表,做了一些刪改;王江云也同意。于是,征得黃曉菊和潘袆的同意,以“潘曉”署名給編輯部的信《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加上《編者的話》,作為這場討論的發端。

通過潘曉的信提出討論的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問題:

其一,對社會和人際關系的看法——“人都是自私的。”潘曉說。這是當時一部分青年的看法。潘曉曾經相信組織、求助友誼、尋找愛情,可生活向她展示了丑惡的面目。于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給了她“深刻的啟示”:“在利害攸關的時候,誰都是按人的本能進行選擇的。沒有一個人真正虔誠地服從那平日掛在嘴頭上的崇高的道德和信念。”因此,她的結論是:“任何人,不管是生存還是創造,都是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就像太陽發光,首先是自己生存運動的必然現象。照耀萬物,不過是它派生的一種客觀意義而已。”

其二,對“個人價值”的呼喚——十年浩劫,青年目睹了人的基本權利喪失殆盡,人的尊嚴被肆意踐踏,人的存在連同人本身都無足輕重,毫無意義。于是,重新評價“自我”、“實現自我”就成了那個時代許多青年人重建人生信念的強烈要求。潘曉說:“我想寫東西,只是為了自己,為了自我個性的需要,我不甘心社會把我看成一個無足輕重的人,我要用我的作品來證明我的存在。”

其三,理想和現實的矛盾——這種失落感在當時青年中最為普遍。潘曉說:“我才剛剛走向生活,可人生的一切奧秘和吸引力對我已不復存在。”“過去,我對人生充滿美好的憧憬和幻想。相信‘人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生活得更美好’。在日記里大段大段地寫著光芒四射的語言。”可“文革”中,她目睹了抄家、武斗、草菅人命,“文革”后,又備嘗了人際關系的虛偽和社會的冷漠,“為什么眼睛看到的事實總和頭腦里接受的教育形成尖銳的矛盾?是相信書本還是相信眼睛?是相信師長還是相信自己?”這也是當時許多青年的提問。

從一開始,我們就認定,潘曉,不是某一個具體的人,而是歷史大轉折初期階段迷惘和追索中的青年的典型,“彷徨、苦悶對于麻木僵化是一種歷史的進步”。歷史上每一次較大的社會進步的前夕,每一次大轉折的開始,差不多都伴隨著一場人生意義的大討論,例如曾經發生過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關于人性論、人道主義的討論,俄國革命前夕關于人本主義和新人生活的討論,我國五四時期關于科學、民主與人生觀的討論。對這場討論如何開展,作為主持人,從一開始我就明確提出幾條:一要面對現實,講真話;二要平等探討,群眾參與;三要實事求是,科學、辯證地分析和回答問題,不搞“兩個極端”。“探討人生,必須從講真話開始。”這是青年的呼聲。他們說:“真實,有時是丑惡的,但較之虛偽和粉飾要有力一百倍。”我很清楚,這次討論與以往歷次討論有一個根本不同:以往提出討論時,編輯部大都有了答案,該怎樣引導,最后如何結論,都心中有數。這次卻事先沒有答案,不知最后如何結論,而是編者和讀者共同來尋求。但我相信,在一場人生意義的坦誠的、平等的、科學的探討之中,潘曉和類似潘曉這樣迷惘中的青年,是會受到啟迪,在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上找到自己前進的路標的。我把這些想法寫進了《編者的話》,表明了我們對潘曉的困惑的同情和對她坦誠發問的鼓勵,點明了討論的意義和我們的方針、原則,確定了討論的基調。王江云審閱后批字:“我看可以了。”關志豪也同意這樣發表。 就這樣,在1980年的第5期《中國青年》上,我們在“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么?”的通欄標題下,把“潘曉”的信《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連同《編者的話》一起發表出來,把對人生意義的思考提給了80年代的中國青年和中國社會。

兩個沒有想到

我自己也沒有想到,“潘曉”的信和編者的話發表后,會引起如此空前巨大的反響。僅僅25天時間編輯部就收到各地青年寄來的信、稿18000多件,很多青年還寄來了錢和物,沒有留下姓名、地址,只留下了對潘曉的期望……

他們說:“這是我第一次在別人那里聽到自己心中的歌。雖然這歌聲里充滿了淚水和火焰,但它實實在在是我們心中最真實的歌。”

他們說:“由于這真實、這坦誠和它所蘊含著的理解與信任,《中國青年》為我們原本冷漠了的心房,投進一束溫暖的光。”

6月18日下午,胡喬木同志來到《中國青年》編輯部,這也是我未能想到的。胡喬木同志說:“這個討論引起千百萬人的關心和興趣,我也是這千百萬人中的一個。這是一場很有意義的討論,凡是關心青年一代成長的人都應該有興趣。”“青年們講講自己的苦悶和失望有什么不好……這表示他們對社會究竟還是抱著希望和信任。”“他們嘆息了,或者發些錯誤的牢騷,我們不應該惱怒,也不應該置之不理,而應該弄清楚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并且認真地幫助他們找到希望的所在。這里最需要的是年長一代人的耐心和熱情。”胡喬木同志還希望,這個討論再放開一些,不要急于收場。

對于人生意義的討論如何繼續進行,關志豪和編委會給予了大力的支持,決定采取兩項措施:一,擴大篇幅,繼續發表不同觀點的文章以推動討論進一步開展;二,增加人力,強化編輯力量以保證及時、認真地處理每天涌入編輯部的大量稿件,使討論的群眾性得以更充分的體現。

于是,除了原來參與的馬麗珍和馬笑冬,在全社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又抽出各部門的編輯,增加了陳漢濤、陳群、杜文勇、王燕生、王彥君、崔維德、方延曦、鄧捷、孫宏林、陳四長等,大都是各編輯部門的骨干編輯。仍由我負責主持討論,領導擴大的工作班子。我又寫了編者按語《寫給參加討論的青年朋友》,表明擴大和深入討論的意圖。文藝部副主任陳漢濤負責(崔維德和馬麗珍協助)從數量巨大的信稿中選編出10600字的《信稿摘登》,把有代表性的各種不同觀點提供給讀者進一步思考和討論。人生意義討論的篇幅由每期8頁增加到16頁、20頁。發表了武漢趙林同志的《只有自我才是絕對的》等有相當思想分量的文章。

“人生意義的思考”喚起了萬千青年的熱情,群眾性的討論一直延續到年底。7個多月的時間編輯部收到全國各地各個方面不同身份、層次的人寄來的稿件達6萬多件,其中不少還是幾十名、上百名青年聯名寫的。大學生(其中不少是研究生)來稿的數量相當多,成為這次討論的一大特色。

對于潘曉和她的觀點,多數青年的回答是:有同感,但不能完全同意;同情,但希望她奮起。

從第5期到第12期,我們一共編發了110多位讀者的110多篇稿件,近20萬字。討論期間《中國青年》的發行量上升到了390多萬份。每一期《中國青年》在人們手中傳閱,被“翻卷了邊,留下了那么多的汗漬手印”。

關于“潘曉上電視”的風波

討論開展不久,即有越來越多的讀者打電話或直接到編輯部要見“潘曉”;許多新聞單位也相繼提出要求直接采訪“潘曉”;社會上還出現了被人指為“潘曉”和自己冒充“潘曉”的事件等。盡管我們從一開始就向各方面說明了“潘曉”只是一個思想典型,沒有隱瞞過那封信的任何事實,但擋不住那么多想見“潘曉”的愿望。因此,當中央電視臺向我們提出采訪“潘曉”時,編委會商量決定:由黃曉菊作為“潘曉”的代表來接受中央電視臺的采訪,說明情況,消除誤解,以止息求見“潘曉”之風。當時我雖然覺得這有違“潘曉只是思想典型”的原意,但也沒有其他對策。這個決定征得了黃曉菊、潘袆和黃曉菊單位領導的同意。編委會決定由我負責帶黃曉菊接受中央電視臺的采訪。盡管黃曉菊按照我的囑咐如實地講了那封信問世的真實情況,說明她本人并不就是“潘曉”,以及開展討論以來自己受到的鼓勵和重新投入生活的信心等,但畢竟,原本是一個思想典型的“潘曉”,同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一個人在公眾面前直接聯系在一起了,由此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這是編委會,尤其是我本人考慮不周的一個失誤,在外界形勢的沖擊下沒能始終堅持把思想典型與生活中的真人嚴格區別的原則。

8月20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這個訪談以后,9月23日工人日報社內刊《情況參考》即刊登了兩封關于潘曉的群眾來信。第一封信《此種做法弊多利少——有感于潘曉上電視》,指責報刊、電視臺等各類媒體對潘曉“夸了又夸”、“吹了又吹”、“捧了又捧”、“抬了又抬”,要求“盡快剎住這股風”。第二封信《鄰居眼里的潘曉》,把黃曉菊本人說成潘曉,然后列舉了黃曉菊的種種缺點和不當言行。幾天后,中宣部《宣傳要聞》轉發了這兩封信。9月30日胡耀邦同志批示:“請有關部門查查這件事,報刊、電臺有個獵奇的思想,沒有解決好。”10月7日,中宣部在有各主要新聞單位參加的例會上傳達了這個批示。于是,“潘曉討論出事了”的消息在北京許多單位傳開了。緊接著,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刊登了記者徐光耀寫的《北京羊毛衫五廠負責人談“潘曉”和她的信的問世情況》,把潘曉的信說成是“完全出于《中國青年》雜志編輯之手”。一些地方更據此將“潘曉討論”說成是《中國青年》制造的一場大騙局。

為了回答《工人日報》的兩封信和徐光耀的文章,以澄清事實,辯明是非,我受編委會委托,帶領幾個同志對有關情況做了進一步詳細了解,并起草了《關于工人日報等單位反映“潘曉問題”的調查報告》,就“關于潘曉的信問世的情況”、“關于輿論界是不是‘大肆吹捧’潘曉的問題”、“關于潘曉上電視的問題”、“關于‘鄰居眼里的潘曉’問題”,進行了答辯。《調查報告》6000多字,在充分擺明事實的基礎上,據理說明:(1)刊物上以潘曉名義發表的那封信主要經歷和觀點都是黃曉菊的原稿和談話中有的,編輯部只是做了必要的整理和刪節、補充,這是屬于編輯的正常工作范圍,說這封信就是編輯部“編”出來的,不符合事實。(2)各新聞單位對人生觀問題討論的報道,都是從肯定鼓勵青年人嚴肅探討人生、支持宣傳工作青年工作進行改革的角度來談的,沒有一篇宣傳過潘曉本人,也沒有對潘曉的信做過不恰當的評價,輿論界并沒有對潘曉“大肆吹捧”。(3)黃曉菊是以一個有苦悶、有弱點而敢于說心里話的問題提出者的身份上電視的,那種認為一上電視就是“樹”、就得是先進青年的看法是一種誤解。(4)經過編輯部再次調查,黃曉菊的具體情況與鄰居講的有較大出入。

編委會審定并同意了這個《調查報告》,關志豪在報告的最后加了這樣幾句:“我們給胡耀邦同志提一點意見:希望今后耀邦同志不要輕易地就一些未經核實的材料做帶有實質性的批示,以免和實際情況脫節。”10月30日《調查報告》上送胡耀邦和王任重、朱穆之等領導及中宣部,同時還送給了各家新聞單位。

這就是1980年秋天,關于“潘曉上電視”的風波,《中國青年》給予社會的一個實事求是的、公開的回答。

一直以來,都聽到一種說法:是因為“潘曉”上電視才給討論帶來了厄運。其實,這場討論的遭遇和命運,歸根到底,是由這場討論的內容和討論的方式決定的。在當時“真理標準討論”等思想解放形勢的鼓舞下,青年思考和追索人生意義所質疑的,不只是“文革”十年的非常時期,而是由“十年”追溯到“十七年”,觸及到了多年來堅持的社會意識形態、政治思想、價值觀念、道德標準等更深層的根源;加之討論明確提出的“講真話”“群眾參與”“平等探討”的方針,要求沖破思想禁錮,在科學的基礎上來重新檢驗這一切,這就不是能為所有人歡迎的。

1983年12月,距“潘曉討論”結束近三年后,在“清除精神污染”的運動中,有的大學黨委等還狀告“潘曉討論”,說“這場討論散布了大量的錯誤觀點和違背四項基本原則的言論”,“對青年是嚴重精神污染”,“至今未予澄清”,要求“認真進行清理”。對此,胡耀邦同志批示:“青年報刊一些好心腸同志,為了教育青年,喜歡把一些錯誤的思想行為匯集起來,并加以系統化,然后加以評論。結果,反而產生了副作用,欲益反損。但我們一些同志不注意接受歷史教訓。這件事用不著再大肆翻騰,注意一下就可以了。”這個批示雖然批評《中國青年》不接受教訓,但肯定了是“好心腸”、“欲益”,同時指明“這件事用不著再大肆翻騰”。這個批示,減輕了當時對于“潘曉討論”和《中國青年》的壓力。

關于總結文章《獻給人生意義的思考者》

歷時7個月的群眾性討論結束了,編輯部對于討論中提出的諸多問題該有個什么樣的態度呢?

按照以往的做法,我們請思想理論界的專家來寫這篇總結文章。我拜訪了一些同志,但他們大都認為,由于這場討論涉及問題的廣泛和各種思想觀點的豐富復雜,沒有親身參加過這個討論的全過程,難于掌握青年心態及討論中涉及到的種種思想矛盾,很難寫這個總結。當時的大形勢有所變化,“風向”開始轉了。胡喬木在1980年12月13日的講話中,一改幾個月前的表態,轉而嚴厲批評“潘曉討論”的做法。要求批判“錯誤思潮”的壓力越來越大。這可能也是無法請到專家來寫總結的一個重要原因。于是,我們回過頭來求諸自己,由原來工作班子中的六七位同志一起研究。由于人太多,各人的想法差異很大,無法進一步討論總結文章抓什么主要問題,基本觀點是什么。于是,改為由兩位同志按各自的想法分頭寫作。但寫出的稿子,大家看后認為,主要問題不清楚也缺乏分析,沒有討論和修改的基礎。最后,關志豪同志提出,我有責任使這個討論善始善終,由我來寫總結,陳漢濤參加;但他對總結該如何寫沒說什么意見。

我們花了一個月,完成了文稿。題目定為“獻給人生意義的思考者”。全文分四個部分:一,重新探索人生意義是歷史的必然(后改為“需要”);二,正確認識“人的價值”;三,科學地看待“公”和“私”;四,在振興祖國的奮斗中開拓人生之路。

第一部分主要是對這場討論的發起由來、歷史背景、必然性和必要性等做出解釋。

20世紀80年代初之所以有這樣一場人生意義的大討論,是緣于當時的社會矛盾、時代需要和青年思想。我們把內在的深刻原因主要歸納為三條:一是一代青年對十年動亂的深刻反思,要求在實踐檢驗的基礎上清理過去的人生信條,重建新的人生信念。二是面對當時社會的不正之風、諸多弊端和現實生活中的種種難題,青年們感到原有的簡單的、水晶般的人生觀解答不了復雜問題,因而要求找到一種實實在在的精神支柱和可供遵循的、正確的行為準則。三是改革開放的新政策新觀念及其同舊有做法和觀念的沖突,要求人們在科學的基礎上重新審視和評判舊有的種種價值觀念(包括人生觀)——或者肯定,或者否定,或者修改,或者做新的理解……重建科學的、可信可行的人生觀,是一代青年成長的需要,也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需要。《中國青年》經過大量調查、深入研究,決心開展這場討論,是基于深厚的歷史必然和需要。

文章的第二、第三部分是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回答討論中集中爭論的兩個問題。

一個是關于正確認識“人的價值”。我們充分肯定青年們在討論中提出的觀點:“社會應重視‘人的價值’,集體應重視‘個人價值’,個人應自覺地按照社會需要提高‘自我價值’。”

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于把“人道主義”、“人性”和“人的價值”等與“人”沾邊的東西,都當成資產階級或修正主義的。這是一種誤解。馬克思主義從來就是重視“人”和“人的價值”的。

再一個是關于“公”與“私”的關系。這是人生觀的一個中心問題。首先,它們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其次,“公”與“私”又存在著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又是分裂的甚至對立的。正由于“公”與“私”既統一又矛盾,所以“主觀為自我”與“客觀為別人(社會)”之間也是既統一又矛盾的,“主觀為自我,客觀為別人(社會)”這個命題具有正確和錯誤的兩重性,關鍵在于“一定條件”。

第四部分主要回答怎樣認識和對待現實社會的問題。須要明確的一個基本認識是:我們的社會還有弊病,但同時存在著同弊病作斗爭的力量;我們的社會還有黑暗,但光明面畢竟占主導地位。經歷過祖國滄桑的人,會公正地看到,我們的時代畢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的祖國已經從十年浩劫的巨大創傷中站起來了。我們確信,歷史的災難必將以歷史的進步來補償。而科學地認識社會,是為了找到前進的路標;對人生意義的真切理解,還須要投身于創造與改革的社會實踐——人生的真諦,不在“自我歸宿”中;“自我”的實現,應該在振興祖國的神圣事業里。

編輯部考慮到這個討論在社會上的廣泛影響,決定把文稿送請中央宣傳部部長王任重同志審閱。王任重同志很快批復說:稿件閱過,基本可以,請中宣部理論局再組織幾位專家幫助看看。中宣部副部長王惠德同志、理論局局長洪禹同志約請了邢賁思、汝信、顧錦屏、王貴秀和嚴家其五位專家,與我和陳漢濤共同討論。王惠德同志和專家們都明確說,專家的意見僅供參考,接受什么、如何修改,還是你們作者酌定。從2月23號至25號,討論三天。我們先介紹了《中國青年》開展人生意義討論的基本情況,陳述了我們寫作總結的思路和思考。專家們對此十分感興趣,因此介紹和陳述占了很多時間。然后大家對文稿各抒己見。專家們對文稿的基本觀點和論述方式沒有提出什么修改意見,只是有的專家提了一些具體表述問題,如對于社會不正之風的批判措詞應緩和一些,又如對于認識上存在爭議的馬克思主義的個別觀點是否不宜多引和展開闡述。對這兩方面的問題,專家們的看法并不一致,進行了一些爭論。我和陳漢濤也談了對這些意見的看法。26號,我倆認真修改并打印,花了一天時間,主要是刪去一些關于不正之風的和關于馬克思主義的有爭議的語句。27號上午把修改稿送交王惠德同志。28號下午,王惠德同志即閱畢退回。

隨后,團中央主管宣傳的書記高占祥同志肯定了稿子,但提出要加上共青團十屆二中全會號召青年投身四化建設要有“腳踏實地的創業精神”、“勇于獻身的氣概”,要當“身體力行、兢兢業業的‘實干家”’等話語。我們按此意思在文稿第四部分增加了一段話。至此,總結文章最后定稿。

1981年3月,第6期《中國青年》以10頁篇幅,登載了《獻給人生意義的思考者》,署名為“本刊編輯部”。

總結文章登出后,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讀者紛紛致函編輯部。他們說:《獻給人生意義的思考者》“是對‘人生意義’問題討論的一篇公正的答卷”;“受到很大震動,淚水奪眶而出”;“真是雪中送炭,忍不住成段地摘抄下來”;“我決不讓‘文化大革命’留下的心靈創傷繼續‘留’下去,要同億萬青年一道開拓人生的道路”……

《中國青年報》全文轉載了總結文章,《人民日報》以整版篇幅刊登摘要。

從1980年5月開始的這場有歷史意義的“人生意義”大討論,以1981年3月第6期《中國青年》刊出總結文章《獻給人生意義的思考者》為標志,宣告結束。以后,《中國青年》上還發表過什么有關“潘曉討論”的文章,那已經不屬于這個討論本身了。1983年“清除精神污染”運動中,我因主持這個討論而受到嚴厲批評,要我作檢查,說“潘曉討論”的核心問題是宣揚個人主義。我不能認同這種說法,拒絕檢查。隨后,就調離了中國青年雜志社。嗣后,《中國青年》刊登了對“潘曉討論”的批判和檢討。

盡管我遭受不公正的批評和很大的壓力,可我對于主持“潘曉討論”從不后悔,我畢竟做了一件我很想做的有意義的事,我自己也從中受到啟迪,獲得很多教益。

責任編輯 吳 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黄色免费看| 日韩成人午夜| www.亚洲国产| 国产va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亚洲| 麻豆精品在线|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国产成人三级|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影音先锋丝袜制服| 国产91全国探花系列在线播放| 91丝袜乱伦|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区|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亚洲视频无码|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天堂网2014|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 色综合日本|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国产一级视频久久| 91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蜜桃| 91网在线| 国产AV毛片| 成人精品亚洲|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欧美α片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国产精品xxx|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狠狠干欧美|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 91亚瑟视频| 美女无遮挡免费网站|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日韩在线1|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另类专区亚洲| 91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伦视频|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超碰无码| 8090成人午夜精品| 尤物在线观看乱码| 8090成人午夜精品|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99re在线视频观看|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亚洲无码不卡网| 国产精品xxx|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99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色老头综合网| 99re精彩视频|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高清| 欧美黄色a| 无码aaa视频| 亚洲青涩在线|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 老司机aⅴ在线精品导航|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欧美福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