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晉是我國老一輩導演中非常杰出的一位,2008年秋風送爽的時候,他在家鄉浙江上虞參加母校100周年紀念會時離開了人世,享年85歲。謝老是我父親的學生,我們有過幾次交往,而更多的是,我在報刊雜志電視上看見有關他的新聞、圖片和影像,謝老在干實事,一件又一件結成果;他在發言,很動情,高齡老人了,依然中氣十足,激動到臉紅脖子粗。謝老說話很尖銳,條理明晰,在他亮堂堂的眼睛直視下,心中有愧的人絕對不敢抬頭。
謝晉不幸去世了,85歲不算很老。為了紀念謝老對中國電影事業的貢獻,中央6臺和上海藝術人文頻道近日都在連續著播出他的電影作品。《女籃5號》、《紅色娘子軍》、《舞臺姐妹》、《大李、小李和老李》、《天云山傳奇》、《芙蓉鎮》、《牧馬人》……一部部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電影畫面徐徐展開。哦哦哦,人們說,這些如雷貫耳的電影原來都是謝晉他老人家拍的呀,人的一生怎么可以做那么多事,又能做到那么好,是什么東西在支持著謝老,使他永葆活力呢?我想是奮斗,是謝晉先生的奮斗精神。
一個有威望的人,必定有強大的人格力量。僅有幾次和謝晉先生接觸,我都被他深深感動。一次是我父親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會,因為謝晉先生年輕的時候在我父親創辦的華光戲劇專科學校讀過書,我們給他寄去請帖,想他工作那么繁忙,估計不會來參加。沒想到謝晉先生一口答應,是一個酷熱天,他前夜從外地拍攝現場特地趕回上海,第二天自己打車過來出現在魯迅紀念館會場上。謝導風塵仆仆,精神十足,由我父親——他的老校長曲折的人生經歷說起,對我國該如何尊重和保護知識分子做了一番非常動情的即興演講。
還有一次是紀念劇作家于伶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的全市性大會,謝晉導演主要發言,上臺后他根本不用講稿,對中國戲劇發展史了如指掌,對于伶老前輩的功績如數家珍。謝導激情澎湃的發言贏得全場掌聲雷動,這是一個八十開外的老人啊,是什么使他頭腦如此清晰,觀點如此明朗而犀利,是事業心,謝晉先生對電影文化事業的熱愛無與倫比。
回顧謝晉先生的電影作品,看到他仿佛一直擎著先鋒的大旗,走在時代的前列。他導演的電影之所以歷經大浪淘沙,仍能為后人所津津樂道,是因為寫人性寫得好。謝導的功力是以一生勤奮為功底錘煉出來的。他居安思危,不肯懈怠,他的使命感、責任感催著他永遠往前看,向前走。
這位中國電影大師同時是一位慈父,令人心痛的是,生活給予他的負擔太重,兩個兒子是弱智,另一個優秀的卻早逝。謝老在孩子身上傾注大量愛的同時拼命工作,他太累了,像一頭老馬,不停歇地在耕耘。但是,正因為不停耕耘,不斷攀登,謝晉之奮斗精神才遺留人間,成為我們心中不滅的奧林匹克之火。
《交際與口才》編到本期是總數第181期。時間是整整15年,每年12期,加一期創刊號。從1993年5月開始我進入韜奮基金會,和幾位前輩一起創辦了《交際與口才》,我們堅持,我們奮斗,每個月沒有停歇,看稿、組稿、編稿、寫稿,為讀者配“交際”與“口才”餐。我們的讀者大多數都是在學生時代接觸這本雜志的,是雜志伴著他們,見證了他們的成長。有人玩笑似地斷言:喜歡《交際與口才》雜志的讀者不是成功者就是走在通往成功道路上的人。
盛宴也總有閉幕的時候,更何況我們這桌平民酒席。十幾年來,書刊市場發展很大很快,以不變應萬變總有一天應付不了,縱有千般不舍萬般不愿,《交際與口才》編輯部同仁還是要在這里向各位讀者鄭重道別。2009年我們改刊了。
親愛的讀者,記住閱讀《交際與口才》那好時光吧,記住這本薄薄的青春、勵志、實用的3元草根雜志。讓我們彼此記住,想念了,在人群中打入關鍵詞《交際與口才》,跳出來就是同類的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