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春養”九法則
□王致誠
春天,我們可以用飲食養生的方法達到防病健身的目的,關鍵是把握好以下九條法則:
【法則1】飲食養陽春季正是大自然氣溫上升、陽氣逐漸旺盛的時候,此時養生宜側重于養陽,才能順應季節的變化。
一般,根據春天人體陽氣生發的特點,可選擇平補和清補。平補飲食適合于正常人和病弱的人,如蕎麥、米仁、豆漿、綠豆、蘋果、芝麻、核桃等。清補飲食是指用食性偏涼的食物熬煮的飲食,如梨、蓮藕、薺菜、百合等。
【法則2】飲食養陰陰虛內熱的體質,可選大米粥、米仁粥、赤豆粥、蓮心粥、青菜泥、海蟄、肉松、腐乳等食物,切勿食用大甜大膩、油炸多脂、生冷粗糙的食物。胃陰虛者及十二指腸潰瘍病,飲食上可采用蜂蜜療法,將蜂蜜隔水蒸熟后,于飯前空腹服用,每日100毫升,分3次服用;或用牛奶250毫升,煮開后調入蜂蜜50克、白芨6克,調勻后飲用。
【法則3】飲食養熱早春期間的飲食構成應以高熱量為主。除谷類制品外,還可選用糯米制品,黃豆、芝麻粉、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時補充能量;還需要補充優質蛋白質,如雞蛋、蝦、魚肉、牛肉、雞肉、兔肉等。這些食物中含豐富的蛋氨酸,有增強人體耐寒力的好處。
【法則4】飲食養腦到了春天,特別容易出現頭痛、眩暈的癥狀。其飲食防治方法是,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克~500克;或用香蕉皮100克,水煎代茶,頻頻飲之;另外,還可用芹菜500克水煎,加白糖適量,代茶飲;或將生花生米浸泡醋中食用。
【法則5】飲食養氣慢性支氣管炎,易在春季發作。此時,在飲食上最適宜選擇蔥、荽、豉、棗、芪等。宜多吃具有養肺、祛痰、健脾、補腎的食物,如枇杷、梨、蓮子、百合、大棗、核桃、蜂蜜等,忌食海腥、油膩食物,以及辣椒、胡椒、蔥、蒜等刺激性食物;少吃過甜、過咸食物,以免刺激呼吸道,加重病情。
【法則6】飲食養病春天在飲食上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紅柿等新鮮蔬菜,柑橘、檸檬等水果,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蘿卜、莧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A,具有保護和增強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也應食用,以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如芝麻、青色卷心菜、菜花等。
【法則7】飲食養困通過飲食調理,同樣也能解除“春困”的困擾,關鍵是要養成每天按時早餐的習慣。早餐攝入的熱量最多,中餐次之,晚餐最少。常吃水果,葡萄干、香蕉、蘋果、常飲果汁,這些食物中都富含礦物質。
【法則8】飲食養性春季需要保養陽氣。韭菜性溫,助性養陽。介紹2種韭菜食法:①韭菜粥:鮮韭菜50克、韭菜籽10克(研細末)、粳米100克、細鹽少許。先煮粳米為粥,待粥快熟時加入洗凈切斷的韭菜或韭菜籽末、細鹽,稍煮片刻即成,健脾暖胃。②韭姜牛奶飲:韭菜250克、生姜25克,洗凈切碎搗爛,以潔凈之紗布絞取汁,放入鍋內,再兌入牛奶250克,加熱煮沸,趁熱食用。能溫中下氣,和胃止嘔。
【法則9】飲食養濕春季濕重體質相當常見,表現為腹脹納呆。可食用四仁赤扁豆粥:薏仁20克、赤小豆20克、冬瓜子仁10克(去殼)、白扁豆15克、苦杏仁5克、白蔻仁1克(后下),加粳米適量,共煮粥。要注意的是白扁豆最好先煮半個小時,煮爛后將其余材料再放入煮。舌苔厚膩而黃者屬熱,可加綠豆20克,去白蔻仁;如果舌苔厚膩而白滑者屬寒,可加生姜3片共煮。
(摘自《中華養生保健》)
香菜預防骨質疏松
人過40歲后,骨生成減少,骨皮質變薄,尤以婦女為甚。骨質疏松嚴重猶如雞蛋,骨皮質薄似蛋殼,脆弱易碎。專家提醒,進入中年期的婦女應多吃含硼食物,以利身體吸收礦物質,保護骨骼,而香菜中的含硼量就很高。此外,香菜中富含鐵、鈣、鉀、鋅、維生素A和維生素C等,能通便、利尿、防癌,還可以穩定血糖。
(摘自《婚育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