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堂醫”重出江湖喜與憂
□何勇海
據報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表示,今年將全面恢復和規范中醫在藥店坐堂行醫的傳統,方便居民在社區和家門口接受有效、簡便、便宜的中醫藥基本衛生和保健服務。
“坐堂醫”重出江湖值得欣喜,“中醫坐堂,前廳看病,后堂抓藥”模式能為老百姓帶來便利,如果生小病或想找中醫調理,再也不用到大醫院去歷經排隊、掛號、候診、交費等一番繁文縟節了,省時省力省錢;也能給藥店的經營帶來提升;中醫也能得到發展,這確實是一個幾全其美之舉。
6年前,由于一些“坐堂醫”出于經濟利益驅動開“大處方”,誤導、誘騙就診者購買藥品等現象不斷出現,2001年底,主管部門“一刀切”,嚴禁在藥品零售企業內以“坐堂醫”“義診”等名義非法開展醫療活動。如今,“坐堂醫”重出江湖,仍然要大力防止“坐堂醫”與藥店結成“利益共同體”,成為“醫托”,從而不按病情用藥、開“大處方”、誤導患者用貴新藥等問題。
其實,即便是6年來中醫坐堂被列為非法行醫明令禁止,許多藥店迫于市場的激烈競爭,或受利益驅使,依然悄悄設立了坐堂醫生,“坐堂醫”開“大處方”,誤導、誘騙就診者購買高價高利潤藥品這股“暗流”,一直沒有停止涌動。
如今,“坐堂醫”名正言順了,更應該加強監管。首先要實行嚴格的“坐堂醫”準入制度,并出臺相應措施,嚴格規范收費標準、治療手段(如“坐堂醫”不得開成藥、西藥、保健品甚至包括打針、輸液)等;還應該有相應的監管措施,特別對出現醫療事故、醫療差錯的,要有相應的懲罰措施,以避免中醫坐堂醫診所良莠不齊局面的出現;同時,藥監部門應開通投訴電話,對那些有多開藥、亂開藥違規行為的藥店或中醫師進行處罰……只有監管到位了,只有坐堂中醫的醫術醫德有保證了,不“掛羊頭賣狗肉”了,才會受到平民百姓的歡迎并施惠于民。(摘自《佛山日報》)
免費體檢有貓膩
□呂卉
近幾日,退休在家的王大爺可是過了一把癮,在朋友的推薦下參加了某產品促銷商針對中老年人舉辦的以健康教育、健康咨詢和健康體檢等為主要內容的大型活動。活動中王大爺不但知道了一些保健方法,還免費查了體,并在查體記錄上留下了聯系方式。通過現場咨詢,專家解答,王大爺獲知自己的病情比想象的嚴重得多,要盡快地進行保健和治療。
回家后沒幾天,活動組織者便指派了一名專家專程來到王大爺家進行診治,將王大爺的病根、病理、病狀說得頭頭是道,還帶來了包裝看上去類似于藥品的“×××”軟膠囊。專家一再聲稱該產品在治療王大爺所患的病癥上有著獨特的療效,末了還拿出了一張宣傳小報作為證明。小報對該產品的介紹可謂是“有根有據”,內容詳盡。不但有該產品科研基地出具的臨床研究證明,還有科研攻關小組發表于某知名雜志上的病例研究報告、患者服用后的效果證明和知名人士視察該產品生產基地時的照片,以及該健康機構為中老年朋友舉辦的各類活動剪影等等。如此聲勢浩大,如此享譽海外,看完小報后的王大爺毫不猶豫一下子買了100多盒,共花掉3480元。
“藥”吃了一大半,病情也沒見好轉,服用前啥樣服用后還啥樣,王大爺對這個“世界最大的中醫藥科研機構、60位專家歷經3年研究的高科技產品”能治好自己的病產生了懷疑,便來到藥監部門進行咨詢,稽查人員隨即對該產品進行了仔細鑒別。當王大爺得知自己花了3000多元錢買到的只是具有調節機體功能,并不能治病的保健品時,著實吃了一驚,連連懊悔上了宣傳者的當,誤把保健品當成藥品來服用。
(摘自《健康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