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貧困地區老年人的口腔衛生習慣,以期改善貧困地區老年人的口腔衛生狀況。[方法]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山西省某國家級貧困縣的6個村共635名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并對其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老年人口腔衛生習慣普遍較差,每天刷牙兩次者僅占15.57%,不知道刷牙的正確方法者高達76.00%。[結論]貧困地區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意識較差.應結合當地的條件采取有針對性的口腔衛生健康教育。
關鍵詞:貧困地區;老年人;口腔衛生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888(2008)4A-0859-02
我國是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發展中國家之一,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老年人的口腔保健工作顯得越來越重要。貧困地區老年人作為老年人中的弱勢群體,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為了使口腔保健工作更有針對性,我們進行了口腔衛生行為的調查分析。
1 調查對象和方法
1.1對象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山西省某國家級貧困縣的6個村共635名符合條件的老年人。納入標準:年齡60歲以上,意識清楚,能與人正常交流且知情同意的常住老年人。
1.2方法采用統一指導語及統一的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調查表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既往職業、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是否每天刷牙、刷牙次數、刷牙時間、更換牙刷時間、飯后是否刷牙或漱口、是否知道正確的刷牙方法、是否需要口腔檢查等。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635份,有效調查數為623份,有效率為98.11%。
2 結果
2.1一般情況(見表1)

2.2 口腔衛生習慣623名被調查者中每天刷牙者有536名(86.04%),其中每天刷牙1次者435名(69.82%),每天刷牙2次者97名(15.57%),每天刷牙3次者4名(0.64%);不是每天刷牙者有87名(13.96%),刷牙的間隔時間為1 d~15 d。全體被調查者中每次刷牙時間為1 min以內者200名(32.10%),大于1 min小于2 min者360名(57.78%),大于2 min小于3 min者60名(9.6 3%),3 min以上者3名(0.49%)。牙刷更換時間為1個月~3個月者93名(14.93%),4個月~6個月者247名(39.65;6),7個月~12個月者172名(27.61%),壞了才換者111名(17.81%)。不知道正確刷牙方法者486人(78.00%),有飯后刷牙或漱口習慣者270名(43.34%)。
2.3老年人定期口腔檢查的認識程度 認為定期口腔檢查不需要24名(3.9%),不太需要的占104名(16.7%),無所謂的占277名(44.5%),需要的占205(32.9%),很需要的占13名(2.1%)。
3 討論
齲病和牙周病是老年人常見的口腔疾病。由于老年人唾液分泌量減少,使口腔內的生理沖刷、自潔作用減弱…,因此老年人更加需要保持口腔清潔。刷牙是日常生活中保持口腔清潔的基本措施,采用正確的刷牙方法可以有效清除牙菌斑,從而控制齲病和牙周病的發生和發展。理想的刷牙方法是使牙刷頭與牙齒呈45°,將牙刷頂端輕輕放于牙溝部位,以快速的環形來回刷動。每次刷2顆或3顆牙齒,刷完一個部位后再刷相鄰部位;對于前排牙齒的內面,可用牙刷毛面的頂部以環形方式刷洗,然后再反復刷洗牙齒的咬合面;刷完牙齒后,再刷洗舌面,由里向外刷,以減少致病菌的數量并清除食物碎屑。此外,刷牙還要做到“三個三”,即每天3次,飯后3 min刷牙,每次刷3 min。牙刷應當選擇外形較小、刷毛軟硬適中、表面平滑的尼龍毛刷,并且每3個月更換1次。從本次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到貧困地區老年人整體的口腔健康習慣較差,同時,由于經濟條件差和認識水平較低共同制約了老年人的口腔醫療需求。
世界衛生組織規定老年人口腔健康標準Hj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牙齒缺失在10顆以下,齲齒和充填在12顆以內,有20顆具有功能的牙齒。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首先要從思想上正確認識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可以以講座、健康咨詢及張貼宣傳海報等形式宣傳,同時傳播常見口腔疾病的防治措施,老年人的自我口腔保健能力,并且能夠主動每半年到一年進行正規的口腔檢查,保存每一顆能夠治療的牙齒,維護基本的口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