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術中應用背景音樂對青春期疝氣病人心理的影響。[方法]將100例青春期疝氣病人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實驗組術前或麻醉前給予播放病人喜歡的背景音樂,對照組不播放背景音樂。[結果]實驗組病人入室時和播放背景音樂30 min后平均動脈壓、心率、焦慮評分與對照組病人入室時和入室30 min后平均動脈壓心率、焦慮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病人滿意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術中應用背景音樂能緩解青春期病人情緒緊張,減輕焦慮,抑制不良應激反應,增加了病人的滿意度,有利于維護青春期病人的身心健康和其術后恢復。
關鍵詞:背景音樂;心理;青春期;疝氣;手術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888(2008)4A—0865—02
手術作為強烈的心理應激源,常導致病人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應激反應,當反應過于強烈時會嚴重影響手術和麻醉的順利進行及術后身體的恢復。據統計,對手術有明顯應激者,約半數病人發生并發癥和術后適應不良。而且青春期病人心理發育尚不完善,情緒容易波動,如有明顯心理應激,對其術后恢復可能更加不利。背景音樂(術前訪視病人根據病人的興趣選擇音樂)可使病人產生愉快感,緩解精神緊張和焦慮,但在青春期病人手術前應用尚少見報道。本研究旨在觀察術前應用背景音樂對行疝氣手術的青春期病人心理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2005年9月一2007年9月期間行疝氣手術的青春期病人100例。年齡13歲~18歲,均意識清楚,語言表達自如,無聽力障礙,無鎮靜催眠藥依賴史且同意參與本實驗。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為播放背景音樂,對照組為不播放背景音樂,每組50例,兩組病人麻醉方法均為硬膜外麻醉,未給鎮靜輔助藥。
1.2方法
1.2.1背景音樂的選擇手術前訪視,根據病人自身情況、愛好選擇曲目。輕松、明快的音樂使大腦及神經功能得到改善,并使精神煥發,疲勞消失;旋律優美的音樂能安定情緒,使人心情愉悅;節奏緩慢的、優雅的音樂具有鎮痛、鎮靜、降壓作用。針對青春期的心理特點多選擇旋律優美的流行、西洋歌曲。背景音樂的聲壓級高出現在噪聲4dB~7dB比較適宜。
1.2.2測定指標及測定方法
1.2.2.1 生理指標實驗組進入手術室時和入室后傾聽背景音樂30 min后記錄血壓、心率。對照組按以往不給予播放背景音樂,在入室時和讓其靜臥30 min后記錄血壓、心率。

1.2.2.2焦慮評分兩組病人在進入手術室30 min后測試《狀態一特質焦慮問卷》量表中的狀態焦慮量表來測定狀態性焦慮,由病人選擇答案,巡回護士記錄。
1.2.2.3背景音樂評價手術結束后詢問病人對手術室播放背景音樂與不播放背景音樂的評價,分滿意、不滿意。
1.2.2.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1.0軟件對本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用y2檢驗,計量資料組間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內用配對t檢驗。
3 討論
青春期病人情緒不穩定,承受能力有限,遇到不良刺激時不會調整和控制情緒,就會導致心理失調,產生不良的應激反應。手術為一種強烈的心理應激源,病人往往由于心理緊張,身體不能放松,給麻醉醫生實施麻醉帶來很大不利,直接影響麻醉效果。不良的刺激,影響病人的情緒,導致病人出現血壓波動、心動過速等不良反應,進而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
音樂對情緒的作用具有狀態性、即刻性,可以轉移病人的注意力,改善病人的精神狀態,緩解緊張情緒,減輕應激反應,穩定心律、血壓,使麻醉順利進行,提高手術安全性。作為一種輔助醫療手段,對疾病的治療、身心的康復及配合局部麻醉具有獨特的效果。尤其是手術室播放背景音樂讓青春期病人感受音樂,通過音樂的旋律節奏、頻率、聲壓來影響青春期病人的心理,從而在手術治療上起輔助作用。音樂療法有利于護士和青春期病人進行溝通,通過交流縮短病人與醫務人員的之間的距離,改善醫患關系。音樂療法可減輕病人的恐懼、焦慮、孤獨、煩躁的心理,安撫青春期病人的情緒,有助于提高手術的滿意度,分散病人對噪聲的注意力,從而減輕病人的心理壓力,消除不利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