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靜脈輸液患兒心理狀況的影響。[方法]將1208例門診輸液患兒分為兩組,一般護理組采取常規護理,護理干預組同時采用護理心理干預措施,觀察并比較兩組患兒靜脈穿刺時的心理狀況、患兒配合情況及護士一次穿刺成功率。[結果]護理干預組患兒靜脈輸液時的配合率及護士一次穿刺成功率明顯優于一般護理組。[結論]護理干預可提高患兒靜脈輸液的配合率及護士的一次穿刺成功率。
關鍵詞:患兒;靜脈輸液;心理狀況;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888(2008)4A—0866—03
靜脈輸液是臨床最常用的治療手段,尤其是嬰幼兒對口服用藥配合性差,難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從而大多會選擇靜脈給藥,使兒科門診輸液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在輸液治療中,患兒存在不同程度的多種不配合心理,即便是訓練有素的護士也很難全部做到“一針見血”。2007年9月-2007年11月我院對門診靜脈輸液患兒采取一定的護理干預措施,效果明顯。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07年9月一2007年11月門診輸液2歲~6歲患兒1208例為研究對象,男619例,女589例。隨機分為兩組,護理干預組605例,男324例,女281例,一般護理組603例,男295例,女308例。
1.2方法兩組均為首次靜脈輸液治療,采用手背靜脈穿刺,固定2名穿刺技術好的護士進行操作。護理干預組在進行語言鼓勵的同時采用護理干預,即物質獎勵,包括給予各種卡通圖片或笑臉圖片貼手背或額頭;一般護理組只進行常規護理操作。根據患兒在進行靜脈穿刺時的行為動態和心理反應進行評定,分為4種狀態,主動型:患兒無哭鬧或稍有不愿意,但能主動配合;緊張型:患兒有哭聲,在穿刺時有輕微的躁動;焦慮型:哭聲較大,穿刺時躁動較為明顯,需有旁人脅迫;強迫型:哭鬧嚴重,手腳及全身大幅度躁動,需要家長和護理人員強行按壓后才能穿刺。觀察并比較兩組患兒靜脈穿刺時的心理狀況、靜脈穿刺時患兒配合情況及護士一次穿刺成功率。
1.3統計學方法計數資料采用y2檢查。
2 結果(見表1、表2)

3 護理干預
3.1認知干預患兒及家長普遍存在一種心理,即擔心穿刺不能一次成功或液體外滲、配錯藥物等。通過認知行為干預評估其心理問題,調整不良情緒,做好患兒及家長的解釋工作,克服心理障礙,達成共識,以取得他們的支持與配合。
3.2情感干預護士對前來輸液的患兒,應主動向前熱情迎接,態度和藹,以逗笑、撫摸、給予物質獎勵(給予各種卡通圖片或笑臉圖片貼手背或額頭),用玩具或看電視來分散患兒的注意力,操作過程中動作宜輕柔、敏捷、準確,消除緊張、恐懼心理,使患兒積極配合治療。
3.3行為干預 主要采用心理行為誘導。①主動型患兒采取邊操作邊教育的方式,告訴患兒如何配合護士操作以及操作成功后的物質獎勵。②緊張型患兒采取鼓勵、比擬、觀看合作患兒操作,了解患兒的需求,主動與患兒溝通,盡可能滿足他們的需要,讓患兒挑選喜歡的卡通貼,使患兒感受到被尊重、被關愛,從而消除緊張情緒,使其主動配合治療。③被動型患兒,護士要注意因勢利導,不能急于求成。要真誠地為患兒著想,主動撫觸患兒,還可以讓主動型的孩子先做示范,并將穿刺的心理感受告訴他們,采取曉之以理的方法,盡量與其正面溝通,說明輸液治療的重要性,以取得患兒合作。對于少數強迫型勸導無效的患兒,可囑家屬協助固定好穿刺部位,幫助完成操作。
4 討論
調查顯示,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有一種擇優心理,認為護理服務中技術水平更為重要。患兒在輸液治療時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主要表現為神情不安、害怕、緊張、哭鬧等。當護士一次穿刺不成功時,家長表現為著急、不知所措,或責怪刁難護士,或比較沖動,甚至出現過激行為。此時,護士應同情、理解家長的行為,耐心給予解釋和指導。遇到性情急躁的家長要用文明的行為去平息其急躁、緊張的情緒,盡可能讓家長平靜、滿意;對文化素質較高的家長,解釋語言要精練;對文化素質較低的家長,解釋語言要通俗,做到不厭其煩,有問必答,使家屬能夠真正理解、信任和支持護士的工作。由于有家長陪同,患兒普遍存在依賴心理,家長對患兒輸液治療的態度、情緒變化及誘導患兒配合的方法是穿刺成功的關鍵。因此,護士要與患兒和家屬建立一種良好的互動關系,對患兒實施心理誘導和護理干預的同時,不能忽視家長在對患兒心理反應的作用,家長與護士的聯動,可提高患兒配合輸液治療的成功率。
針對患兒不同心理特點實施護理干預。采用面容直觀法來判斷患兒的心理狀態,因為面部表情可反映心理活動情況,面部表情是情緒的客觀外顯行為[4l。患兒的面部表情、動作、態度等都能給醫護人員提供重要線索,同樣,醫護人員的面部表情、動作、態度、語調等也會影響患兒的情緒及心理變化。本研究顯示,兩組患兒靜脈穿刺時的心理狀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另外,由于某些兒童因一次靜脈注射不成功而可能需要再次或多次穿刺注射,加上外界不良刺激可由配合型轉為不配合型,但經鼓勵后均可完成治療。本研究顯示,護理干預組患兒輸液配合率比一般護理組高,充分說明護理干預對提高患兒輸液配合率具有一定的作用。而患兒對輸液治療的接受與心理護理有關,采用積極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對提高門診兒童靜脈輸液的合作率具有重要意義。在給患兒進行靜脈輸液時,運用交流技巧,通過語言、手勢等交流技巧恰當地進行宣教,對患兒的微小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同時操作時動作要輕、穩、準。通過對不同患兒采用不同教育誘導方法,大大提高了患兒靜脈輸液的配合率和成功率,密切了護患關系,提高了護理質量。
由此可見,患兒在靜脈輸液過程中,進行適當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是護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