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心靜脈導管持續引流是治療胸腔積液的有效方法,通過對46例胸腔積液病人行中心靜脈導管持續引流的護理,認為加強引流期間導管護理、引流液觀察、皮膚護理和保障引流通暢,能減少和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胸腔積液;中心靜脈導管;引流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888(2008)4A-0868-02
中心靜脈導管持續引流是治療胸腔積液的有效方法。2006年4月--2007年3月我科行中心靜脈導管持續胸腔積液引流術46例,并采取了相應的護理措施,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6年4月—2007年3月我科行中心靜脈導管持續胸腔積液引流術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齡18歲~82歲;大量胸腔積液(1000 mL以上)30例,中等量胸腔積液(500 mL~1000 mL)16例;均為滲出液,其中血性積液26例。
1.2材料一次性單腔中心靜脈導管包(廣:東省南海百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生產),一次性輸血器1個,一次性引流袋1個,無菌敷貼1塊。其他,如注:射器、2%利多卡因等。
1.3方法根據B超定位,選擇患側腋后線第7肋~第9肋間或腋中線第6肋第7肋間為穿刺點。病人取坐位或半坐臥位,常規消毒皮膚,局部麻醉后左手固定穿刺點,右手持穿刺針垂直于胸壁緩慢進針,有落空感后,回抽見胸腔積液流出,左手固定穿刺針,右手緩慢送人導管絲10 cm~12 cm,順導管絲置同等長度中心靜脈導管后退出導管絲,將輸血器上的膠管取下分別與中心靜脈導管和引流袋相連接,形成一套封閉的引流系統。觀察有液體流出,固定導管。
2 結果
本組46例均一次置管成功。引流過程中,6例導管堵塞,給予沖洗后引流通暢;2例引流管滑脫,未再行置管;1例置管后出現局部紅腫,拔管后紅腫消退。43例康復出院,3例死亡。
3 護理
3.1 穿刺前護理首先進行心理護理,做好解釋工作,消除病人的疑慮、恐懼心理,取得病人的配合。然后進行體位準備,根據病情取坐位或半坐臥位,暴露穿刺野,注意保暖,備好急救藥品。第1次行穿刺或有胸膜反應的病人,術前需建立靜脈通道,一旦出現嚴重的胸膜反應及時處理。
3.2引流期間護理
3.2.1導管護理加強巡視病房,保持導管通暢,防止滑脫、扭曲,另外,可在導管彎曲處墊紗布,以減少引流管角度,避免彎曲成死角而引流不暢。傾倒胸腔引流液時特別注意關閉管道,防止空氣逸入胸腔。做好健康宣教,囑病人離床活動時引流袋不可高于引流口,防止逆行感染,更換體位時,動作應緩慢,幅度不宜過大,發現導管異常立即處理。
3.2.2引流液觀察注意觀察及記錄引流液的量、顏色。引流速度不超過50 mL/min。若引流量減少,可先讓病人更換體位,多傾向于胸腔積液多的一側,同時檢查導管是否脫落、折疊。
3.2.3皮膚護理保持導管周圍皮膚清潔干燥,插管24 h后更換敷料1次,以后每周2次。在撕貼膜時應從導管暴露端撕開,避免導管脫出。局部出現紅腫,應及時拔管。
3.2.4引流的護理胸腔積液多為滲出液,滲出液蛋白含量較多,致胸腔積液黏稠,不易流出,易堵塞導管,可用生理鹽水10 mL加尿激酶1.0×105u~2.0×105U胸腔注入,每周2次,可保證引流通暢,因尿激酶能明顯降低胸腔積液的黏稠度,阻斷纖維蛋白間隔和粘連。而胸膜的原發或轉移性病變及炎癥可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胸腔積液多為血性,凝血纖維素膜易將管道堵塞。也可用生理鹽水脈沖式注射沖洗將堵塞物沖出后,使引流通暢。
4 討論
胸腔積液病人反復穿刺抽液,易導致氣胸、膿胸及包裹性積液等并發癥。結核性胸膜炎病人如胸腔積液引流不徹底,可引起胸膜粘連,嚴重可造成長期胸痛,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采用中心靜脈導管持續引流胸腔積液具有以下優點:①中心靜脈導管引流只行1次穿刺即可,不需反復穿刺,可減少病人的痛苦及住院時間。導管頭部柔軟光滑,組織相容性好,對局部刺激小,不易損傷肺組織,很少引起氣胸、血氣胸等并發癥。引流形成密閉系統,可長期引流且不易引起感染。②中心靜脈導管留置引流便于控制引流速度,最重要的是能在短時間將胸腔積液引流干凈。還可以動態觀察胸腔積液情況,隨時留取標本送檢,明確診斷。并可經導管胸腔內注入抗生素、激素及化療藥物等,增加治療效果。③中心靜脈導管質軟有彈性,敷料固定不易脫落,病人改變體位或離床活動時不引起疼痛。避免因排液過快而引起頭暈、出冷汗、胸悶、心悸等不適。導管易固定,改變體位不引起疼痛,攜帶方便,拔管簡便,拔管后不需創口處理。臨床應用時,應加強置管前后的護理,保護好穿刺點,保證引流通暢,防止導管脫落、堵塞,減少和預防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