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靜脈麻醉胃鏡診療術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50例病人分成靜脈麻醉組(觀察組)、傳統胃鏡組(對照組)各125例,比較兩組的臨床效果。[結果]靜脈麻醉與傳統胃鏡比較,解除了病人的恐懼、焦慮心理,在診療中病人無惡心、嘔吐及嗆咳咽喉疼痛等不適。[結論]靜脈麻醉胃鏡病人無痛苦,術者操作方便,提高了病人滿意度,提高病人復診的依從性。
關鍵詞:靜脈麻醉;胃鏡;咪達唑侖;丙泊酚
中圖分類號:R472.9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888(2008)4A-0871-01
胃鏡是消化道疾病常用的診療方法,但常規胃鏡檢查時可出現劇烈惡心、嘔吐、嗆咳、咽喉疼痛等不適,使大多數病人望“鏡”生畏,不愿接受胃鏡檢查,術中不能很好配合,影響操作順利進行,甚至導致檢查或治療中斷。我院2004年8月-2007年8月對125例病人采用靜脈麻醉胃鏡診療術,過程順利,病人無痛苦,臨床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04年8月—2007年8月我院門診住院行胃鏡診療術的病人250例,男150例,女100例;年齡22歲~74歲,平均56.9歲;靜脈麻醉(觀察組),常規胃鏡(對照組)各125例。
1.2方法采用GIF—0260電子胃鏡操作,插鏡方法與常規方法相同。插鏡前開放靜脈通道,病人取右側臥位,用多功能監護儀監測血壓、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常規吸氧,氧流量為3 L/min~4 L/min,靜脈注射經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的咪達唑侖0.10 mg/kg~0.15 mg/kg,丙泊酚1 mg/kg~2 mg/kg,注射速度40mg/10s,待病人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呼之無反應時即開始插鏡。如為鏡下治療,可根據病人情況適當追加藥物用量維持麻醉,以少量緩慢為原則。
1.3臨床觀察內容①病人有無焦慮、恐懼;②病人有無咽喉疼痛及惡心、嘔吐;③操作順利程度;④病人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1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見表1)

結果顯示靜脈麻醉與傳統胃鏡相比具有以下優點:①能解除病人焦慮、恐懼;②內鏡醫生操作更簡便,檢查更仔細,避免診療過程消化道損傷,有利于病情的判斷與治療;③縮短診療時間,一般10 min即可完成,病人麻醉清醒快、無并發癥。
3 討論
3.1傳統胃鏡檢查的缺點 胃鏡診療術是一種刺激源,可引起人體明顯的應激反應。傳統胃鏡由于操作時間長且內鏡反復通過咽喉,增加病人痛苦,從而使病人產生恐懼、緊張心理,甚至拒絕進一步治療及增加術中并發癥的發生。接受傳統胃鏡檢查病人需要忍受痛苦與不適。
3.2咪達唑侖、丙泊酚的作用 咪達唑侖、丙泊酚有明顯的鎮靜、抗焦慮、抗嘔吐作用,適用于消化道內鏡檢查病人的鎮靜,可抑制咽喉反射,有利于插鏡。兩種藥物聯合靜脈麻醉胃鏡診療術尤其適合咽反射敏感、精神緊張、焦慮、難以配合的病人。其次,丙泊酚起效快、代謝快、作用時間短,醒后無宿醉感,使用靜脈麻醉胃鏡診療術正是利用病人短暫入睡,使病人插鏡過程中無痛苦。通常病人15 min內即可恢復意識。
4 體會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不斷滲透到診療過程中,無痛胃鏡使病人對胃鏡檢查無畏懼心理,術中無痛苦感覺,臨床觀察效果好。術后病人均表示如有必要可再次接受診療,提高了病人滿意度以及復診的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