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23例顱頜面聯合切除術后大型缺損游離皮瓣修復的護理進行總結,顱頜面聯合切除術后大型缺損游離皮瓣修復的護理關鍵在于做好術后游離皮瓣的監護,消除一切不利于皮瓣成活的因素。
關鍵詞:顱頜面聯合切除;游離皮瓣;血管危象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888(2008)4A—0878—02
顱頜面聯合切除術后大型缺損游離皮瓣修復術給腫瘤病人帶來了希望,術后的護理質量的高低對手術的成敗起到重要的作用。現將23例病人的護理進行總結。
1 臨床資料
2006年9月~2007年8月在我院行顱頜面聯合切除術后大型缺損游離皮瓣修復的病人23例,男9例,女14例;年齡27歲~59歲;其中前臂皮瓣7例,大腿皮瓣11例,胸部皮瓣5例;有腫瘤原發17例,復發6例,術中有7例行預防性氣管切開,術后2例發生皮瓣血管危象,經處理后恢復正常,皮瓣成活率為100%。
2 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顱面部癌癥給病人心理造成威脅,病人常表現為焦慮、恐懼、憤怒、絕望等。有些病人因不能接受術后儀容的改變而拒絕手術,護士應及時給予病人心理疏導,讓病人以平和的心態接受事實,增強抗癌的信心,主動配合治療。
2.1.2皮瓣供區的保護 向主管醫生了解確定手術皮瓣供區,仔細察看皮瓣供區有無破損或瘢痕,向病人了解近期有否在皮瓣供區注射化療藥等,并在皮瓣供區做好標記,禁止任何損傷性操作。
2.1.3術前準備術前1 d按醫囑做好皮試、配血、備皮等。詳細向病人做好術前及術后健康教育,病人術中需做預防性氣管切開的,術前應教會病人一些簡單的手指信號,指導其家屬配合準備一些方便交流的工具,如筆、紙、小黑板等。術晨按術式予停留尿管及胃管。
2.2術后護理
2.2.1病房準備 鋪好麻醉床,按常規準備急救用物,保持室內整潔、舒適,室溫保持為26℃~28℃,濕度50%~70%。
2.2.2體位病人安返病房時注意減少頭部轉動,取平臥位。頭部正中制動,防止吻合的血管蒂扭曲。
2.2.3觀察生命體征 常規手術當天持續低流量吸氧及心電監護,前臂皮瓣處要禁止測量血壓,以免影響手臂的血液循環和創面的愈合,注意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及供皮區敷料是否干燥。
2.2.4皮瓣監測 皮瓣觀察的目的是及時發現皮瓣灌注和回流受損征象,以爭取搶救時間。皮瓣的血管危象一般發生在術后72h內,以術后24h尤為常見。術后24 h內每30 min觀察記錄1次,24 h后每1h觀察記錄1次,48 h后仍需加強觀察。觀察內容為①顏色:皮瓣顏色應與供皮區顏色相一致或稍稍變白,如果皮瓣顏色變暗,逐漸發紺則提示靜脈吻合口附近血栓形成,此時應及時報告主管醫生處理。②皮紋及質地:皮瓣表面應有正常的皮紋,皮瓣轉移后稍有輕度腫脹,如果發生明顯腫脹而且質地變硬時應立即通知主管醫生處理。③溫度:溫度過低或寒冷刺激會引起血管收縮從而造成皮瓣缺血,甚至壞死,皮瓣的溫度一般同室溫相當或略高1°~3°,一般給予烤燈照射,照射燈與皮瓣的距離約45 cm,照射時間為20 min,每天3次,注意防灼傷。④毛細血管充盈:觀察時用手指或棉簽輕壓皮瓣,正常情況下,皮瓣發白,松開后逐漸泛紅,說明皮瓣血液循環良好。
2.2.5維持有效的血液循環按醫囑靜脈輸液,配合使用疏通血液循環的藥物,如低分子右旋糖苷、罌粟鹼等,以改變血液的黏稠度,防止血栓的形成。
2.2.6引流管的護理由于手術的創面大,而且術后不主張使用止血藥而用血管擴張藥。術后滲液較多,要做好引流管的護理,保持引流的通暢,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顏色、量及性質。術后第1天相對較多,約20 mL~200 mL,如引流量為300 mL/d提示可能創面有新鮮出血點或乳糜漏。正常的引流液是淡紅色、無臭味,如有異常應立即報告醫生處理。
2.2.7鼻飼的護理保持消化道的清潔,病人要常規鼻飼10 d~14 d,術后第1天邀請營養師為病人專門配制營養餐,幫助術后的恢復,同時還要做好胃管及口腔護理,保證術后不要重插胃管,減少病人的痛苦。
3 體會
顱頜面聯合切除術后大型缺損游離皮瓣修復術為病人帶來了希望,手術的成功取決于醫生精湛的手術和護士精細的護理。在手術中消除一切不利于皮瓣成活的因素,做好皮瓣的監測,一旦確定皮瓣發生血管危象,醫護人員應爭分奪秒地進行搶救。
作者簡介陳松齡、何丹丹工作單位:510060,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收稿日期:2008—03一06)
(本文編輯 衛竹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