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888(2008)4A—0890—02
據報道,15%~30%的成人中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再入睡困難及早醒等睡眠質量問題。失眠使人的生理節律紊亂,活動能力降低。有研究表明,失眠者較正常人有較多的憂郁和焦慮情緒。環境因素、身體因素、精神因素、生活方式等的影響使住院病人睡眠質量降低,嚴重影響疾病的康復。研究影響住院病人睡眠質量的因素,針對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對提高病人睡眠質量有重要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院2007年6月—2007年8月收治病人300例,均愿合作本次調查,且住院日在3 d以上,排除語言及智力障礙、甲狀腺功能亢進、腦血管疾病以及有院外長期失眠史的病人。男174例,女126例;年齡18歲~34歲67例,35歲~64歲120例,>64歲113例;首次住院218例,住院≥2次82例。
1.2 方法 采用李建明等編制的睡眠狀況自評量表(SRSS)。SPSS包含10個睡眠評分因子,填寫前由工作人員向被試者講清評定方法和每個因子涵義后被試者在SPSS上對符合自己情況的其中一個答案劃“√”。每個因子根據問題出現的頻率度和嚴重程度以5分制表示5個等級答案的得分,總分為50分,≥23分者為失眠,得分越高則失眠越重。調查組由經培訓的相關人員組成,統一方法和指導語;采取面對面調查、填表方式,要求病人獨立答卷,當場收卷。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有效答卷300份。
2 結果
SPSS評分0分~23分70例(23.33%),24分~38分186例(62.00%),39分~50分44例(14.67%)。評分結果顯示住院病人失眠率占76.67%,顯著高于常模(45.60%),說明住院病人較正常人容易發生失眠。
3 影響住院病人睡眠質量的因素
3.1環境、角色的改變醫院是為特定人群進行防病治病的場所,其工作性質的晝夜連續性、環境的復雜性和特殊性是影響病人睡眠的重要因素。研究發現,在新環境中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的比例會發生變化,入睡時間延長,快波睡眠減少,覺醒次數增加。同時病人原有的生活、工作習慣改變,不愿充當病人角色,對自己的病情預后擔心、絕望,從而影響病人的睡眠質量。
3.2病理因素術后疼痛直接影響睡眠,軀體移動或翻身改變體位疼痛加重;一些癌癥病人晚期疼痛加重,嚴重影響了病人的生活和休息。呼吸困難、心慌不適、惡心、發熱、尿頻、咳嗽、腹脹、身體制動、皮膚瘙癢、睡前過飽或過饑等使病人處于不舒適的狀態,從而影響睡眠。
3.3經濟負擔我院住院病人中大部分是農村人,由于經濟條件差,住院的費用加重了經濟負擔,往往擔心住院費用過高,表現為焦慮不安,嚴重影響睡眠。
3.4年齡問題根據生理規律,老年人睡眠障礙的發生率較高,表現為早睡、早醒且中途覺醒較多,再加上疾病所帶來的身體不適,嚴重影響睡眠。
3.5心理因素 失眠的發生與病人的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病人住院后容易產生恐懼心理,擔心因病致殘和死亡,害怕被人忽視等。
3.6治療檢查的影響根據病情的需要對病人定時進行生命體征的監測、定時用藥、翻身等治療和護理措施均不同程度影響病人的睡眠。
4 護理
4.1設置預期目標3 d內病人能理解睡眠知識,主動配合治療。5 d內病人能陳述影響睡眠的原因,掌握促進睡眠的方法。1周內主訴睡眠時間延長,自覺癥狀改變。
4.2適應環境,放松思想對于新人院病人,護士應在病人入院時即做好環境介紹及入院宣教,協助病人盡快熟悉病區環境,讓病人進入角色。同時根據疾病的不同、輕重盡可能安排不同病室,讓病人通過相互交流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減輕心理壓力。另外,護士應主動向病人提供成功病例,使病人積極配合治療。
4.3做好心理護理病人睡眠質量與病人的情緒有關。因此,護士與病人良好的護患溝通,鼓勵病人表達不良的心理感受。護士應熱情、認真、仔細、嚴肅、負責,富有同情心,取得病人的信賴。此外,護士應以樂觀的態度引導病人,減輕或消除病人的心理壓力,使病人主動配合治療。護士要掌握觀察的方法和技巧,及時發現和了解病人的心理變化,與病人共同討論影響睡眠的原因,解決病人的睡眠問題。當病人感到焦慮、不安或失望時,不要強迫入睡,這樣會加重原有失眠。如果病人入睡困難,護士應盡量轉移病人對失眠的注意力,指導病人做一些放松活動來促進睡眠。
4.4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病房應安靜,溫度、濕度、空氣、光線要適宜,減少外界環境對病人的不良刺激。一般冬季溫度為18℃~22℃,夏季為25℃左右,濕度保持在50%~60%,音量一般不超過35 dB~40 dB。盡量關閉容易產生噪聲的儀器設備,工作人員應避免穿響底鞋,降低說話及走路的聲音。合理安排護理工作時間,盡量集中檢查、治療、護理,推遲早上空腹抽血時間。夜間需進行治療處置的病人、需嚴密觀察的病人、嚴重打鼾的病人應與其他病人分開,夜間拉上病房的窗簾,盡量熄燈或使用地燈,避免光線直接照射病人眼部而影響睡眠。保持空氣的清新,及時清理病房中的血、尿、便、嘔吐物、排泄物等,避免異味對病人睡眠的影響。床鋪應當安全、舒適,被褥及枕頭的厚度及硬度合適。
4.5做好晚間護理 幫助病人采取舒適的臥位,可減輕疲勞感,維持神經機能的協調性,協助病人洗刷、排便、整理床單位,注意檢查身體各部位引流管、傷口、牽引、敷料等引起病人不適的情況,并及時處理。對疼痛的病人應根據醫囑給予止痛藥物。
4.6加強老齡病人睡眠的護理 老年病人作為一個特殊的住院群體,具有自身特點,要求護士應尊重病人,溝通交流的方式應有所不同,注意稱謂,應適當多一些肢體語言等。護士應將所有的護理工作盡量集中在白天完成,并在白天安排老年人活動。許多行為治療可有效地治療老年人失眠,包括放松訓練、生物反饋、控制刺激、睡眠限制等。
4.7遵醫囑合理使用安眠藥 護士應根據病人不同睡眠紊亂情況及安眠藥的作用、副反應,在睡前遵醫囑給予適量的安眠藥。治療失眠的理想藥物應具有迅速導眠、維持足夠睡眠時間、提高睡眠質量且無成癮性,可應用的催眠藥包括:短效苯二氮(艸卓)類制劑與唑吡坦類藥物,治療老年人失眠應避免使用長效苯二氮(艸卓)類制劑,這類藥物會引起依賴、失效、耐藥和藥物性失眠。如有焦慮不安者應用地西泮,入睡困難者用三唑侖,早醒、易醒者可使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
作者簡介羅禮英(1963-),女,護理部主任,主管護師,大專,從事l臨床護理工作,工作單位:643100,四川省榮縣中醫醫院;吳學英工作單位:643100,四川省榮縣中醫醫院。
(收稿日期:2008—03—11)
(本文編輯 衛竹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