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3.7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888(2008)4A—0894—02
慢性扁桃體炎是扁桃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是耳鼻喉科的常見病,多發于小兒及青少年。慢性扁桃體炎常遷延不愈,反復發作,扁桃體切除術是目前常用的一種治療慢性扁桃體炎的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慢性扁桃體炎行扁桃體切除術病人286例,經積極治療并采取相應的術后護理,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慢性扁桃體炎行扁桃體切除術病人286例,男185例,女101例;年齡6歲~58歲,平均21.5歲;住院時間為2 d~7 d,平均4 d。
2 護理
2.1心理護理手術是一種心理和身體的雙重創傷,故病人多伴有緊張、恐懼心理,因此,入院后應對病人進行宣教,減輕病人的緊張情緒。術前檢查結果出來后盡早進行術前指導,包括禁食和禁水時間、麻醉及手術方法、注意事項,同時指導病人學習術后功能訓練方法。此外,可向病人講明手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病人予以積極配合。
2.2術后護理
2.2.1生活護理創造安靜、整潔的環境,盡量減少各種刺激因素,病人取半臥位或平臥位,多休息。枕旁放置衛生紙若干,為隨時吐口腔分泌物及滲血時應用,便于觀察傷口出血情況。囑病人盡量少活動,勿用力咳嗽、咳痰,并囑病人勿咽下口腔分泌物,以免引起胃部不適,并利于觀察出血情況。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2.2.2飲食護理禁食6 h后可進涼開水或純奶,補充水分和營養。術后第2天進半流食,鼓勵病人張口、講話、伸舌,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防止傷口粘連影響咽部活動。并注意觀察假膜生長情況,進食后用涼開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潔,預防傷口感染。術后3d進軟質飲食,2周后方可進正常飲食。
2.2.3體征監測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面色、傷口出血情況。全身麻醉未清醒者及入睡者若有頻繁的吞咽動作,提示有活動性出血,應立即通知醫生,并做好止血準備。其次,注意假膜生長情況,如為污垢色及體溫升高,提示傷口感染,應及時報告醫生進行處理。
2.2.4頸部冷敷護理術后常規給額頭和頸部冰袋冷敷,以防止出血和減輕傷口疼痛。盧錫芝等研究認為用生理鹽水冰袋冷敷頸部較自來水冰袋止痛、止血效果好。我科采用左氧氟沙星軟包裝袋,將其消毒后注入生理鹽水80mL,經冷凍1h后套上布套即可冷敷,室溫下冷敷時間為1.5 h~2.0h。疼痛時還可采用按壓或針刺合谷穴等。禁止使用水楊酸類止痛劑,以防出血。
2.2.5 口含藥物護理兒童冷敷不合作時可采用口含藥物冰激凌法。具體方法:取涼開水250 mL,冰激凌粉或奶粉40 g,鮮雞蛋1個,白糖30 g,在清潔容器中攪拌均勻,放于火上邊煮邊攪勻,煮沸后放置冷卻再加入1%丁卡因3.5 mL,地西泮4.5mg,云南白藥800 mg,攪拌均勻后制成直徑1 cm的冰塊,以備含用。根據年齡取合適量,一般術后2 h無出血即可停用。
2.2.6出院指導術后15 d內禁止劇烈活動或參加重體力勞動;日常生活中禁煙酒,盡量不吃刺激性食物;加強鍛煉,增強體質,預防感冒;保持情緒穩定,多飲水,定期復查。
3 小結
慢性扁桃體炎是一種自身免疫反應,因為人體長期受扁桃體隱窩的細菌、毒素的影響多發生變態反應,可繼發多種并發癥,如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熱、心臟病和腎炎等。扁桃體在體內起著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作用,6歲后這些功能逐漸被其他免疫器官所替代,目前認為病變的扁桃體已經失去“守門員”的作用,手術切除是治療慢性扁桃體炎的有效方法之一。慢性扁桃體炎行扁桃體切除術后采取積極的護理措施,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病人早日康復。
作者簡介李麥芳,女,主管護師,本科,工作單位:044600,山西省芮城縣人民醫院;肖芳、肖美紅工作單位:044600,山西省芮城縣人民醫院:
(收稿日期:2008—02—21)
(本文編輯 王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