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888(2008)4A—0900—01
腦出血病人并發上消化道出血多由于急性應激性潰瘍所致,其發病機制是由于顱內壓增高直接刺激迷走神經核引起胃酸分泌過多從而導致胃黏膜的自身消化而形成急性應激性潰瘍。當腦出血病人發病1周后,死亡多是由肺感染、消化道出血所致。多數情況下腦出血控制后,上消化道出血會有較好的控制。2005年12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20例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的腦出血病人,通過護士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原發病的同時,密切觀察病情及時發現出血先兆和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減少了病人并發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死亡。現將護理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40例腦出血病人,其中20例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在發病第2天~第14天均并發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出血,經止血治療和護理后好轉18例,因大出血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2例。
2 護理
2.1觀察病情
2.1.1觀察消化道出血先兆腹痛是消化道出血的先兆,因此.應觀察意識清楚的病人有無主訴腹痛。病人出血后腹痛有所緩解,應經常巡視病房,傾聽病人主訴。意識障礙的病人給予留置胃管,維持有效的胃腸減壓,觀察有無嗆咳、呃逆、嘔吐出咖啡色物等,及時觀察出血先兆、出血量。
2.1.2觀察血壓和尿量尿量能反映病人組織灌注情況,尿量應≥30 mL/h。病人出現低血容量休克時,表現為脈快、收縮壓<80 mmHg(1mmHg=0.133 kPa)、四肢皮膚濕冷、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呼吸淺而快、意識不清等,應立即給予病人去枕平臥位,注意保暖、吸氧,及時通知醫生,必要時輸血。
2.1.3觀察大便觀察有無黑便排出及排黑便次數、質、量,通過觀察黑便次數、質、量來判斷出血是否停止。如黑便次數增多、質稀、腸鳴音亢進,提示有繼續出血或再出血。
2.2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原發病原發病得到控制后消化道出血會較快停止。護士應密切觀察病人生命體征及意識瞳孔變化;保持病人呼吸道的通暢,給予吸氧、吸痰,必要時行氣管切開;給予病人頭枕冰袋,降低頭部耗氧量,以保護腦細胞;遵醫囑給予脫水、止血劑并觀察療效。
2.3嘔血病人的護理將病人頭偏向一側,以免嘔出的血嗆入氣管引起窒息,同時囑病人勿劇烈咳嗽,血性痰應輕輕咯出,并及時漱口。意識障礙者給予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濕潤。有黑便排出者應及時拭凈,便血次數多時,給予肛周涂紅霉素軟膏。
2.4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給予病人服食用油、果導、開塞露或鹽水灌腸,防止因用力誘發再次腦出血而影響消化道出血的控制。
2.5大量出血的護理遵醫囑給予胃管注入云南白藥、洛塞克等止血藥或反復胃管注冰鹽水加去甲。腎上腺素,注射善寧等止血藥。
2.6飲食護理一般主張病人進食,大量出血時除外。進食可中和胃酸、保護胃黏膜、保持水電解質的平衡、保持營養,而且進食可促進腸蠕動,胃內積血與飲食易往下運動,減少惡心、嘔吐。以半流質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飲食為主。意識障礙者通過留置胃管觀察出血量及保持營養。
2.7心理護理保持病室安靜,空氣新鮮,多與病人或家屬交流、解釋,以減輕其緊張心理,使病人配合治療,早日康復。
作者簡介 徐麗工作單位:166500,黑龍江省肇源縣中醫院。
(收稿日期:2008—03—12)
(本文編輯 衛竹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