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888(2008)4A—0901—02
微量注射泵是用少量液體將藥物精確均勻持續地泵入體內,具有體積小、使用方便、劑量準確、微量持續、給藥均勻等特點,臨床上常用于注射各類血管活性藥物、強心劑、抗心律失常藥物等。隨著臨床上微量注射泵的使用,靜脈注射藥物的量及速度控制更加精細,如果操作不當,可引起病人不適,甚至出現危險。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用微量注射泵靜脈注射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療麻疹合并心力衰竭患兒124例,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麻疹合并心力衰竭患兒124例,年齡為6個月至3歲。
1.2用藥方法體重×3 mg加5%葡萄糖至50 mL,速度1mL/h,多巴胺與多巴酚丁胺同時使用,可按1:2的比例配制。
1.3微量注射泵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
1.3.1操作步驟首先,應保持微量泵的主機平整,接上電源經檢微量泵注射儀運轉正常,報警裝置良好。用50 mL注射器吸取藥液,其乳頭與延長管相連,排氣后將其放入泵的針管滑座內,推動滑座至可注射狀態,選擇所需的流量(mL/h),按泵起動鍵,可見注射指示標轉動,立即連接靜脈通道。
1.3.2注意事項①配藥時嚴格無菌操作,將藥液充盈注射器排盡氣體,防止由泵的壓力將空氣壓進血管內。注射開通后定時檢查藥物是否有滲漏,當注射泵報警時,應及時找出原因,進行相應的處理。報警常見原因有脫管、管道受壓或滑座與注射器分離、注射完畢等。②使用微量注射泵時應選擇粗直、較易固定且便于觀察的血管進行靜脈穿刺,以保證靜脈通路的通暢,使藥物保證注射到血管內。對循環衰竭的病人,避免下肢靜脈穿刺,以減少藥液外滲及靜脈炎的發生。本組患兒均采取頭部靜脈穿刺,頭部靜脈易于固定,家長容易看護。③微量泵輸液為專用通道,不與其他藥物共用一條血管。在使用微量注射泵注射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過程中,如果同時需要其他藥物靜脈注射時,不能直接在微量泵注射接口進行注射,會使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快速推注入血管內引起患兒不適,所以我科在使用微量泵時均采用另建靜脈通路進行注射。④注射器上應標明藥物的名稱、劑量、操作時間及病人姓名、床號、配置藥物的時間,以便交接班時查對。
2 護理
2.1監測生命體征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均能增加心肌耗氧量,應密切觀察患兒的心率及心律的變化,尤其注意是否發生快速性心律失常。多巴胺可抑制呼吸中樞使通氣量降低,還能引起肺內分流,故應注意患兒的呼吸及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的正性肌力作用能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排血量增多,從而使血壓升高,應用微量泵注射藥物,注射過程中應密切觀察用藥效果及反應,密切監測血壓的變化。此外,應特別對尿量進行觀察,一般要求記錄每小時尿量及24 h尿量。同時,注射藥物過程中,觀察注射部位的皮膚有無藥物滲出,因為多巴胺能引起皮膚血管收縮,滲出可致組織局部缺血、缺氧、壞死。若有外滲,可用酚妥拉明5mg~10mg加生理鹽水5 mL~10 mL,在外滲區作浸潤注射,以防皮膚壞死。
2.2一般護理 由于使用微量泵的患兒病情均較危重,同時使用著心電監護儀、高頻通氣呼吸機等,患兒家長容易產生緊張、恐懼心理,故應做好家長的心理護理,并進行相應的解釋工作。注射前對家長詳細介紹微量注射泵的有關知識和所用藥物的名稱、劑量、作用及副反應、治療目的、使用方法、注射速度及危險性。使家長對儀器及藥物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消除其焦慮、恐懼情緒。此外,保持病室安靜、整潔,讓患兒及家長處于一種輕松、愉快、安靜的治療休息環境中。
2.3加強巡視病房幫助患兒采取適宜的體位,由于用泵時間長,應每隔30 min~60 min變換1次體位。根據注射部位的不同,告知患兒及家長體位移動的方式及注意事項,變換體位時動作要輕柔、緩慢且保持肢體處于功能位。
2.4微量注射泵的護理觀察微量泵的工作狀態,觀察所剩藥量,并計算注射速度是否正確。觀察局部皮膚顏色、溫度,血管走行處有無條索狀紅線。每班應進行床頭交接班,交接班時應嚴密觀察用藥的局部反應,有無回血、外滲紅腫等。一旦發現藥物外滲,應立即停止注射,重新選擇靜脈,并進行局部處理,以確保藥物藥效的發揮。
3 結果
本組病例經使用微量泵注射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均能使血壓平穩上升,并通過調節藥物劑量及比例使血壓逐漸趨于穩定。本組病例無一例出現心力衰竭加重及并發腎衰竭。
作者簡介喬紅文工作單位:030012,山西省太原市傳染病醫院。
(收稿日期:2008—03—01)
(本文編輯王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