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888(2008)4A—0908—02
氣管切開或經喉氣管插管是搶救呼吸道梗阻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因病情需要,留置導管時間會延長,做好呼吸道的護理非常重要。我科2004年一2007年運用低滲鹽水持續濕化氣道,效果良好,降低了氣道梗阻和呼吸道感染。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科共收治氣管切開病人135例,按照入院日期的奇數和偶數分為兩組。觀察組68例為低滲鹽水濕化,男47例,女21例,年齡8歲~65歲,氣管切開時間7 d~15 d;對照組67例為常規氣管濕化,男45例,女22例,年齡5歲~68歲,氣管切開時間為5 d~20 d。
2 氣道濕化方法
觀察組采用0.45%的低滲鹽水30 mL、慶大霉素8×104U、地塞米松5 mg配制成稀釋液,以微量泵持續氣管內滴注,配合氧氣霧化吸入,每天2次,每次20 min;對照組使用生理鹽水30 mL、慶大霉素8×104U,地塞米松5 mg間斷氣管內滴注,濕鹽水紗布覆蓋,4 h~6 h更換1次。分別觀察兩組病人發生呼吸道梗阻和呼吸道感染的情況。
3 結果(見表1)

4 護理
4.1一般氣道護理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后,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損,加之病人機體抵抗力下降,呼吸道消除細菌的功能降低,從而導致病菌侵入引起感染,因此對呼吸道的護理十分重要。氣管插管時間能不超過72h,對于一次性氣管切開置管更換金屬套管時間一般認為是3 d~5 d,保持氣管切開局部清潔、干燥,每日換藥1次或2次,口腔護理每天2次,增加營養攝入,提高病人抗病能力,適當運用有效抗生素。
4.2呼吸道的濕化呼吸道的濕化有利于病人痰液的稀釋和排除。氣道濕化不夠可使黏膜干燥,分泌物潴留。實驗證明,氣道梗阻和呼吸道感染發生率隨氣道濕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文獻報道選擇無菌蒸餾水和0.45%的鹽水濕化效果優于生理鹽水。本實驗運用低滲鹽水濕化氣道,氣道梗阻和呼吸道感染的情況均低于常規濕化氣道。可能是由于生理鹽水進入支氣管、肺內、水分蒸發,溶質沉積在肺泡、支氣管,形成高滲狀態,引起支氣管水腫,不利于氣體交換,而0.45%鹽水吸入后,在氣道內濃縮,使之接近生理鹽水,對氣道無刺激作用或刺激較小。
4.3叩背、吸痰吸痰前有效的叩背,利于痰液順利吸出與吸凈。正確的叩背方法:病人側臥位,叩擊者兩手的手指指腹并攏,使掌側成杯狀,以手腕力量,從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內迅速有節律的叩擊胸壁,震動氣道,每一肺葉叩擊1min~30 min,每分鐘120次~180次,叩擊時發出一種空而深的叩擊音則表明手法正確。正確的吸痰方法:吸痰管進人氣道內,吸痰技術要熟練,動作輕柔,選擇粗細適宜的吸痰管,管道要柔軟,避免吸痰時損傷呼吸道。吸痰時由淺入深,盡可能在套管內吸痰,每次吸痰時間不能超過15s,負壓10.6 kPa~16.0 kPa。吸痰時吸痰管到達痰液滯留的部位應做旋轉動作。
作者簡介 李翠姣工作單位:425100,湖南省永州市人民醫院。
(收稿日期:2008—02—25)
(本文編輯衛竹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