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888(2008)4A—0910—01
胎膜早破是指臨產前胎膜全層自然破裂,羊水外流,是臨床較常見的分娩并發癥,易致早產、臍帶脫垂、產程延長、母嬰感染、新生兒窒息等不良后果。我院2002年12月—2006年12月,住院分娩產婦8306例,發生胎膜早破518例,對518例胎膜早破進行臨床觀察并將其護理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胎膜早破病人518例,胎膜早破的診斷標準符合全國高等醫學院校教材《婦產科學》第6版標準;年齡22歲~37歲,平均28歲;初產婦482例,經產婦36例;孕周28周~42周,孕35周以下172例,35周以上346例。
1.2胎膜早破距分娩時間 1h~5h 233例。6h~12h 188例,13 h~24 h 66例,>24 h 31例,需引產。
1.3胎膜早破與產程518例胎膜早破第一產程2.7 h~22.8h,平均7.8 h,第二產程35 min至2.8 h,平均1.6 h。
1.4胎膜早破與分娩方式518例中剖宮產114例,產鉗助娩35例,自然分娩369例。
1.5胎膜早破與縮宮素的應用本組89例使用縮宮素,其中宮縮乏力18例,胎膜早破>24 h未臨產的31例;已進入活躍期發生羊水混濁者40例應用縮宮素,均加速了產程。
1.6胎膜早破與母嬰并發癥 胎膜早破時間長,感染機會多,518例胎膜早破>24 h未臨產者及胎膜早破>10 h未用抗生素者,產后24 h內出現發熱,體溫超過38℃,且持續10d不恢復正常的32例,同時白細胞計數上升,其中15×109/L 18例,18×109/L 8例,20×109/L以上6例,且伴宮體局部或宮旁有明顯壓痛。在114例剖宮產中1例術前未用抗生素,術后26 d大出血而行子宮次全切除術。胎膜早破可使感染的發生率明顯增加,也可使新生兒窒息發生率明顯升高,嚴重危害母嬰健康。本組病例觀察,新生兒生后1 min Apgar評分1分-4分13例,5分~7分22例。
2 護理
2.1臨產前注意事項 囑產婦住院待產,嚴密觀察胎心音變化,胎先露未銜接者,協助產婦絕對臥床休息,取左側臥位,抬高臀部,禁止灌腸,減少羊水流出,防止臍帶脫垂。孕28周~35周者提倡采取期待療法,延長胎齡,可遵醫囑應用地塞米松3 d~5d,促進胎兒肺成熟。注意孕婦宮縮,常選用沙丁胺醇或硫酸鎂抑制宮縮。胎膜早破發生在35周以后者,因胎兒已成熟,為預防感染,原則上應盡早計劃分娩。
2.2預防感染保持病房空氣新鮮流通,床單整潔。產婦外陰用0.5%碘伏棉球擦洗,每日2次。盡量避免肛診及陰道檢查,注意羊水性狀、氣味。破膜12 h以上者應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2.3監測全身情況定期測生命體征,檢查腹部有無壓痛等及血、尿常規,若體溫超過38℃持續12 h或母體白細胞≥15×109/L時,應及時報告醫生,終止妊娠。
2.4加強胎兒監護勤聽胎心,每4 h 1次,注意心率、心律的變化。指導孕婦數胎動,每日早、中、晚各1次,每次1 h,每小時胎動應在3次~5次,12 h>10次屬正常。
2.5心理護理耐心聆聽并解答孕婦提出的各種疑問,幫助產婦分析目前狀況,講解胎膜早破的影響,創造良好的護理環境,避免不良刺激,指導產婦飲食與休息,使產婦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產力,以最佳的心態配合助產人員順利完成分娩,確保母嬰安全。
2.6健康教育 積極預防胎膜早破,加強圍生期衛生宣教與指導;妊娠后期減少性生活次數;積極預防和治療下生殖道感染;避免突然增加腹壓;加強三級保健工作,尤其對高危妊娠者孕期應加強護理,補充足量維生素及鈣、鋅、銅等微量元素,多吃新鮮蔬菜及水果,增加胎膜彈性,使胎膜早破發病率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