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197.32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888(2008)4A—0921—01
目前,護士的心理健康問題已越來越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據調查所知,工作在臨床一線的護士都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礙,結果導致身體素質下降,工作效率降低。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此現象與護士的工作壓力、社會支持以及護士的心理特征等方面密切相關。護士所承受的壓力已成為一種職業性危險,會給護理事業的發展帶來重大影響,應給予高度重視。現將護士的壓力源及應對壓力的措施介紹如下。
1 壓力源
1.1心理性壓力源護士的工作辛苦,而報酬卻較低,勞動的付出得不到相應的回報。護士工作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公正的評價,極易導致護士心理失衡,護士對病人和工作失去熱情。
1.2生理性壓力源護士職業責任重、工作量大,護理工作瑣碎、繁重給護士造成體力上的壓力。“三班制”擾亂了護士的生物鐘,長期超負荷工作給護士身心造成一定的損害。很多護士有了軀體化癥狀,如胃不適、頭疼、失眠等情況,還有些護士因承受不了強大的壓力而選擇離職。
1.3社會性壓力源大部分護士都是女性,工作與家庭都必須兼顧。護士長期工作在充滿“應激源”的環境中,要面對不同的病人,有的病人對護士工作過于挑剔,有的病人不愿配合護士的安排,有的病人隨意辱罵護士,這些給護士造成很大的壓力。
1.4文化性壓力源人們對護理工作的要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高,這需要護士不斷學習新知識,這也給護士造成腦力上的壓力。如今護士大多是高學歷、高素質人才,卻干著照顧病人生活起居的工作,在醫院地位較低,很容易產生不公平感。
2 應對措施
2.1營造融洽的工作環境護士所面臨的社會問題、心理健康問題等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它與護士的生活環境、工作壓力、社會支持等有密切關系。因此,在提倡護理制度改革的同時,各級醫療衛生部門應為護士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讓護士以健康的心態救護病人。可以安排專家對護士進行減壓教育,對各個科室的護士進行輪班,避免在同一病房待的時間過長。在此基礎上,護士還應該學會健康生活,增加自身壓力管理意識,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進行適量的體育運動或舉行同伴聚會,必要時要向專業醫師尋求幫助。
2.2加強護士心理素質培養護理是衛生保健行業中壓力最大的職業之一,是體力和腦力相結合的勞動,護士的服務對象是病人。病人的情緒會因病情的波動而變得焦慮、恐懼。護士應進行心理調適,在遇到壓力時找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傾訴,及時的傾訴會令心理上感受到平衡,不會有壓力負擔。應學會理解病人的不滿,不要讓病人的情緒影響自己的情緒。
2.3加強護理人才的培養減壓并不是護士個人的事,醫院管理者要重視護理工作,提高護士地位,及時對護士的工作給予肯定和表彰,創造樂觀向上、和諧文明的工作氛圍,組織護士進行業務學習和科研工作,還可以成立“同伴支持小組”一起討論遇到的問題,互相了解,提高日常護理工作興趣,并給有一技之長的護士提供發揮才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