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臺詞”,是指在某一話語的背后,所隱藏著的那些沒有直接、明白表達出來的意思;或者說,潛臺詞就是“話中話所含有的意思”。有人說:“旮旯胡同里新開張的發廊,居然真的有理發工具。”這句話的潛臺詞是:“胡同里的發廊,過去都是掛著理發、美發的牌子,干著下流勾當的。”
說話時,巧妙地利用“潛臺詞”,能夠使語言表達取得委婉含蓄、綿里藏針之類的效果。下面,我們概括出了幾種常用的方法,為讀者巧用潛臺詞提供一些借鑒。
1.巧妙補充或詮釋“潛臺詞”的含義
在某些交際場合下,當人們不太清楚話語潛臺詞含義的時候,說話者就需要對“潛臺詞”進行適當的補充或詮釋。這種補充或詮釋,既可以讓人理解話語的真實含義不致影響表達效果;又可以成為提高表達效果的一種方法。
據說,一個不孝之子,有一天把他的母親給殺了。許多人對此事都感到十分義憤,大罵此人是個不孝之子。就在人們齊聲譴責的時候,“竹林七賢”中的嵇康也在現場,但他對這件事情一直一言未發,保持沉默。有人見嵇康不說話,就主動詢問他對這件事的看法。
嵇康說:“這小子,如果他把他的父親殺了,似乎還說得過去,可是,他殺害的,竟是他自己的母親!這真是太不通情理了!”
大家一聽,都紛紛指責嵇康說話不妥!面對大家的指責,嵇康明白人們沒有真正理解他話語的意思。于是,只好不慌不忙地解釋道:“禽獸只知道母親,不知道父親,殺了父親,是禽獸的行為,而現在這個不孝之子,殺掉的,竟然是他的母親!這不是連禽獸都不如嗎!”大家一聽,都連連點頭,由衷地佩服嵇康話語的精警和幽默。
嵇康開頭說的,“如果他把他的父親殺了,似乎還說得過去,可他殺害的竟是他自己的母親。這真是太不通情理了”,存在的潛臺詞是:“殺父親是可以的,殺母親是不可以的。”人們聽了嵇康開頭說的那句話,想到的只是這個“潛臺詞”,自然會覺得怪異,不合情理,指責嵇康也就勢在必然;而嵇康后面對潛臺詞突然逆變的補充詮釋,卻能夠使自己前后話語的內容,互相聯系在一起,形成反差。既表達了對不孝之子的強烈譴責,又顯現了他語言的機智和幽默。
2.巧妙破斥“潛臺詞”的虛假
所有話語的“潛臺詞”,都存在著真實和虛假的問題。比如說:“桃樹又開花了。”這句話的“潛臺詞”是:桃樹會開花,并且過去曾經開過花。這個潛臺詞,是符合客觀實際,是真實的。而“劉邦戴著手表打仗”其潛臺詞是:劉邦有手表。這個潛臺詞,就不符合實際,就是虛假的。
因此,在說話的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夠破斥“潛臺詞”的虛假,那就能夠揭露矛盾,顯示事物的不協調性。語言表達,也就可以取得幽默的效果。如《初次就診》:
一個年輕女子,覺得身體不太舒服,就向她的同事征詢找哪一位醫生看病更好。
同事說:“我知道城里有一位醫術很棒的醫生。不過,他的診費收得很高。初次就診,要收500美元;以后復診,每次還要收100美元。”
這位年輕女子,按照同事的指點,找到了這位醫生。為了省點錢,年輕女子一見到這位醫生,就歡快地說:“大夫,我又來了!”
大夫笑了笑、點了點頭,以示招呼。然后就迅速地給她做了檢查,說:“很好,繼續吃我上次給你開的藥吧!再吃一個療程就行了。”
年輕女子說的“大夫,我又來了”,其中的“又”,暗含著的潛臺詞是:“我曾經找您看過病,今天是復診,不是初診,您收就診費,應當收100美元,而不是500美元。”大夫給她做了檢查以后,要她繼續服用上次所開的藥,就等于破斥了女患者話語潛臺詞的虛假。醫生的軟幽默,叫這位年輕女子哭笑不得。
又如《等你胡子長出來》:
有個調皮的小男孩,學著大人的模樣,走進了理發店,對理發師說:“理發師先生,請給我刮一下胡子吧。”
理發師打量了一下這位小男孩,就讓他坐在椅子上,而且還慎重其事地在他的臉上涂上了肥皂水,然后,就走到一旁與人閑聊去了。
小男孩等了許久許久,見理發師毫無動靜,就很不耐煩地大叫起來:“理發師先生,您什么時候才來給我刮胡子呀?”
理發師答道:“我在等你的胡子長出來呢!”
理發師使用的方法,就是破斥句子“潛臺詞”的虛假。小孩走進理發店所說的那句話“理發師先生請給我刮胡子”,是一個祈使句,“潛臺詞”的意思是:“我長了胡子并且要刮掉它。”理發師發現了小男孩“潛臺詞”的虛假,并將計就計地揭露了這種虛假。這樣一破斥,就使語句露出了幽默。
3.靈活賦予“潛臺詞”的錯誤
賦予某句話一個錯誤的潛臺詞,可以使某句話產生幽默等方面的效果。如下面的對話:
兒子:“爸爸,我不明白學校為什么要我們學英語?”
爸爸:“因為世界上有一半的人都會說英語。”
兒子:“難道這還不夠嗎?”
兒子說“難道這還不夠嗎”的潛臺詞是:學校之所以要學習英語,是因為世界缺乏英語人才。作者賦予這句話一個錯誤的潛臺詞,使這句話產生了幽默的效果。
如何賦語句一個錯誤的“潛臺詞”?這要根據語境而定。比如,可以利用說話對象缺乏生活常識,來賦予某句話一個錯誤的潛臺詞。有個《救救爸爸》的故事說:一個小女孩,第一次在電話里聽到爸爸的聲音,就大哭起來。
她媽媽問道:“孩子,怎么啦?”
女孩回答說:“媽媽喲,我怎么才能夠把我爸爸從這個小洞眼里救出來呢?”
這段對話的童真幽默,就在于作者創造了一個錯誤的“潛臺詞”:小女孩說的“媽媽喲,我怎么才能夠把我爸爸從這個小洞眼里救出來呢”它的潛臺詞是:“我爸爸在這個電話的小洞眼里”。這潛臺詞是錯誤的,而且與現實不相符合。這就使故事能夠產生童真幽默。
4.巧妙否定“潛臺詞”的內容
否定“潛臺詞”的內容,如果能夠使人產生一種出人意外的感覺,就能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
1843年,林肯與卡特萊特競選伊利諾州議員。有一次,他們一起來到當地的一個教堂做禮拜。卡特萊特是一名牧師。他一上臺,就利用布道的機會,轉彎抹角地把林肯挖苦了一番。最后,卡特萊特說:“女士們,先生們,凡愿意去天堂的人,請你們站起來吧!”全場的人都站起來了,只有林肯仍然坐在最后一排,對卡特萊特的話語不予理睬。
過了一會兒,卡特萊特又問大家:“凡是不愿去地獄的人,請你們站起來。”全場的人又都全部站起來了,又只有林肯一個人依舊坐著不動。
卡特萊特以為為難、奚落林肯的機會來了,就大聲說道:“林肯先生,那么你打算去哪兒呢?”
林肯不慌不忙地說:“卡特萊特先生,我本來是不準備發言的,現在你一定要我回答,那我就只能告訴你了,我打算去國會。”話音一落,全場的人都笑了,卡特萊特卻被窘住了。
卡特萊特前后說的兩句話,隱含的潛臺詞是:“人間有天堂、地獄。”本來,卡特萊特想利用“話中話”來使林肯進退兩難:如果林肯站起來,就意味著他已經被卡特萊特調動起來了;如果林肯不站起來,就意味著他將去地獄。不料,林肯看透了卡特萊特話語潛臺詞中的圈套,出人意外地回答“我打算去國會”,徹底否定了卡特萊特人間“有天堂”“有地獄”的“潛臺詞”。這樣,既解脫了自己的困境,又向人們表示了自己的志向;既表現了自己的幽默智慧,又反詰了卡特萊特無聊的挖苦。全場的笑聲,清楚地表明,林肯用否定“潛臺詞”內容的方法回答卡特萊特的問題,已經取得了幽默的語言效果。
我們需要提醒一點:潛臺詞對語言效果具有非凡的左右力。話要說得好,在運用潛臺詞的時候,還必須要注意潛臺詞的準確性和藝術性。忽視了潛臺詞的準確性和藝術性,就會影響表達效果,甚至還會適得其反。
據說,丘吉爾在慶祝80歲大壽的時候,有位年輕的記者向他表示祝賀,說:“丘吉爾先生,今天,我很榮幸參加您的80大壽,希望我有可能參加您的90大壽……”
丘吉爾眉頭一皺,說:“怎么啦,小伙子,我看你身體蠻結實嘛,怎么沒有可能參加呢?”
小伙子說這句話的本來意思,是希望丘吉爾能夠活到90歲。其動機在于祝賀,而不在于惡意中傷。由于“希望我有可能參加您的90大壽”存在一個不當的潛臺詞:丘吉爾可能活不到90歲。這個潛臺詞,對丘吉爾來說,是十分忌諱的事情,自然會引起丘吉爾的反感。小伙子說話,忽視潛臺詞的準確性和藝術性,所得到的教訓,值得我們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