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應用于白內障手術病人,對手術的配合效果。 方法 將120例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病人進行護理干預;對照組只實施手術配合流程,術后對比兩組病人的·心理狀況及意度。[結果]實驗組病人焦慮、恐懼人數明顯少于對照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結論 護理干預時解決白內障手術病人心理問題和提高護理質量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心理護理;白內障手術;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888(2008)1A-0019-O1
白內障手術是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的有效方法。白內障大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長期的視力障礙導致其生活不能自理,想通過手術解除痛苦與不便,但大多數病人對手術效果有疑慮,所以,對病人實施護理干預,現將實施效果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取2006年1月一2006年11月在我院手術室施行白內障手術病人120例,男52例,女68例;年齡66歲~93歲,平均76歲;術前視力光感至0.4。
2 方法
將120例擬行白內障手術的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觀察組對術程施行護理干預:①自我介紹和介紹麻醉方式、手術方法、注意事項和需配合的內容;②除了施行一般手術配合流程外,了解病人的個性特征,分散焦慮、情緒,以滿足個性心理需要;③對病人態度誠懇并列舉成功的例子,在相關專業理論上的問題做到有問必答,降低或消除其心理壓力;④通過蓋被、握手、挽扶等形體語言增強病人應對手術的信心;⑤即時教會應對病人咳嗽、打噴嚏的動作和合作性固定頭部、眼球。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溝通,取得病人的理解。對照組對病人施行一般手術配合流程,如入室后固定體位,洗眼,安置無菌手術臺、顯微鏡,術后固定術眼敷料,平車送返病區等。比較兩組病人心理狀況及滿意度。
3 結果(見表1)

4 討論
4.1心理護理的必要性 心理護理是在術程護理中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能,積極地影響病人的心理,以達到較理想的護理目標。手術護理是軀體護理與心理護理的綜合運用過程,手術病人除了一般病人具有的被動、依賴、敏感、自卑、感知異常等心理狀態外,其主要心理狀態是焦慮、恐懼和多疑,這些心理狀態可導致情感障礙、自主力障礙、人格障礙等異常表現。過度持久的焦慮情緒會影響手術正常進行或術后康復,因此,對病人實施心理護理非常必要。
4.2護理干預的效果 觀察組對病人進行個性的支持,使人室后焦慮的病人其情緒迅速恢復平靜,病人均能夠按預先指導的方法,主動配合手術,如由于顯微鏡的視野小,術中不允許有較大的頭位改變,如果頭位不固定,將影響術中操作及增加手術并發癥的危險性,強調頭位固定的重要性;強調做右眼手術眼球須轉向左下方固視,做左眼反之;術中應避免咳嗽和打噴嚏,如想咳嗽、打噴嚏可用舌尖頂住上腭以緩解沖動,避免術中出血和玻璃體流出而影響手術效果。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病人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5 小結
病人由于缺乏醫學知識,對手術緊張、焦慮而增加生理和心理負擔,對麻醉及手術十分不利,因此術前對病人進行護理干預,如做好心理護理,介紹手術的方法、意義、術中可能出現的情況,耐心向病人解釋清楚,以取得病人的理解與合作,這是保證手術順利進行的重要基礎。
(本文編輯 衛竹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