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骨科髖關節骨折引病人防止壓瘡的發生的護理措施。 方法 巧用棉墊、水墊,進行局部騰空減壓,防止壓瘡,配合按摩、健康教育、飲食指導與心理護理,直至牽引結束。 結果 124例髖關節骨折牽引病人在住院期間無一例壓瘡發生。 結論 保持皮膚、床褥的清潔、干燥。保證受壓部位皮膚的良好彈性與血液循環是防治壓瘡的關鍵。
關鍵詞:髖關節骨折;牽引;壓瘡;榔墊;小墊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888(2008)1A-0029-03
壓瘡是長期臥床病人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如不及時預防控制也可成為死亡原因之一,骨科髖關節骨折進行牽引治療的病人發生壓瘡難以護理。所以,在牽引過程中,堅持壓瘡護理,防止病人壓瘡發生,保護病人完成牽引治療全程,是骨科護士的重點工作。2005年6月-2007年6月在骨科對124例髓關節骨折的牽引病人,巧用棉墊、水墊,配合局部按摩等方法護理病人,收到滿意的療效?,F將具體的方法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病人124例,男60例,女64例;--年齡50歲~59歲10例,60歲69歲24例,70歲~79歲48例,80歲~89歲35例,90歲以上7例;其中股骨頸骨折56例,股骨粗隆間骨折60例,髖臼骨折8例;行下肢皮牽引術24例,脛骨節結或股骨髁上骨牽引100例;在124例牽引病人中,合并心血管疾病66例,糖尿病40例,腦卒中偏癱15例,二便失禁6例,帶壓瘡入院8例。
1.2 方法
1.2.1 壓瘡評估對入院病人進行全面檢查評估,包括病人有無皮膚壓瘡、破損、水腫,有無二便失禁、循環障礙、腦卒中偏癱,以及體形胖瘦等,對壓瘡高危病人認真填寫壓瘡評估表,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
1.2.2 健教指導對新入院病人進行健康教育指導,讓病人明白,牽引治療可使髖關節骨折、脫位的關節復位固定,防止骨折移位及關節脫位,緩解肌肉痙攣,減輕疼痛;接受牽引治療的病人需要保持牽引位置良好不變,直至骨痂生長穩定,而長期臥床容易導致壓瘡;講明預防壓瘡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取得病人及其家屬、陪護人員的理解與配合。指導、協助家屬或陪護人員為病人清潔皮膚,換上柔軟干凈的全棉內衣,教會其孔板床的使用方法,在病人排便后必須及時用溫水清洗皮膚,并注意保持被褥、床單的清潔、干燥、平整。
1.2.3 棉墊法準備規格60cm×57cm棉墊5個,外套全棉布套,取3個分別墊于病人的肩背部、骶尾部及雙下肢下,另兩個備用。棉墊應經常更換,保持清潔、干燥、平整,換下的棉墊經過清潔處理放在陽光下晾曬后備用。
1,2,4 水墊法置規格40 cm-50 crn水墊1個或2個備用。天氣炎熱時,墊入病人的骶尾部或背部。
1,2,5 局部減壓處理對受壓部位的皮膚局部紅腫、破潰處,利用棉墊將其周圍整體墊高,避免繼續受壓。例如骶尾部紅腫者,用兩個棉墊對疊,整面相對,分別橫放于病人的腰臀部和下臀部,使棉墊中間形成一凹溝,讓壓瘡部位騰空。如壓瘡發生在脊柱部,可取兩棉墊對折,分別縱向墊入脊柱兩側下,將其整體墊高,騰空受損部位。消瘦病人骨隆突處也可用此方法避免受壓。
1,2,6 局部按摩受壓部位的皮膚完好者。每日用右手掌大,小魚際肌以紅花酒精按摩2次,局部皮膚紅腫但無破損者,每日按摩4次~6次。按摩時動作輕柔,用力均勻,防止損傷皮膚,同時給予局部減壓處理。 1.2,7 涂藥表皮破潰者(本組無一例深部潰瘍病人),在局部減壓的基礎上,先用鹽水清潔創面,再用活力碘外涂,每日2次4次,滲出較多者用康復新藥液外涂每日4次~6次,或者按傷口換藥的原則,干對于,濕對濕,用抗生素軟膏或溶液外涂,表淺者不用敷料遮蓋,保持創面干燥。真菌感染者可用咪康唑霜外涂患處。
1,2.8 床褥、皮膚保持清潔、干燥搞好個人衛生,做到勤擦洗、勤更換,大小便后及時用溫水清潔皮膚,擦洗時動作輕柔,勿損傷皮膚,二便失禁者,男病人用套式引流或保鮮袋處理尿液,女病人用尿不濕或自制女式尿壺緊貼外陰接取尿液。必要時還可采取留置導尿管等方法,保證床褥、皮膚清潔、干燥。
1,2,9 心理護理心理護理主要是為了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減少疾病帶來的困惑和幫助病人及時地解決心理問題。病人受傷以后,由于長期臥床,身體不適,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等,思想上難以接受現實,從而不同程度的產生焦慮、煩躁、抑郁、無奈甚至輕生,往往對醫護人員的治療護理不配合。此時護士應理解、關心、體貼病人,經常與其溝通,及時為其減輕病痛和心理負擔,取得病人的信任,使之安心養傷,積極配合治療。
1.2,10飲食護理 耐心對病人講解飲食對預防壓瘡、修復骨折的重要性,并根據病人的體質及其全身情況決定飲食類別。如心腦血管病病人給予低鹽低脂飲食,糖尿病病人給糖尿病飲食,同時控制好血糖,必要時監測三餐前后血糖。胃腸功能低下者給營養豐富易消化吸收的軟食或流質半流質飲食。所有病人均需保證身體所需營養素的供給。建議病人以清淡飲食為主,每日1餐雜糧。1杯鮮奶,1杯酸奶,各種高蛋白食品交替食用。控制總量。鼓勵病人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飲水,每日攝鈣量最低不少于600mg,還可服用一些藥膳,如骨碎補粥、三七燉雞湯等。禁煙酒,少吃或不吃辛辣及肥甘厚味食品。
2 結果
124例骨牽引病人。包括1例因心臟病嚴重轉科,1例因經費不足出院,1例因腎衰竭轉院在內,不僅住院期間無一例壓瘡發生,而且帶壓瘡入院的8例也全部治愈。
3 體會
壓瘡的預防原則是及時消除引起壓瘡的原因,防止局部皮膚受壓過久,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其具體方法為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換。而髖關節骨折的病人,位置特殊,牽引療程長,體位固定,不能翻身,大小便均在床上解決,給護理工作帶來較大困難,加之此類病人絕大多數是不宜手術治療的年老體弱、多病纏身的病人,全身情況較差,皮膚松弛,抵抗力及修復力低下,極易發生壓瘡。過去曾用橡皮氣圈墊于病人骶尾部防止壓瘡,但效果較差。而棉墊由于具有柔軟、透氣、價格低廉、便于更換等優點,不僅病人感覺舒適,容易接受,同時又可隨時調整所墊部位,避免局部受壓過久,起到和翻身一樣的效果。換下來的棉墊經清潔處理后,通過陽光照射可消毒殺菌、蓬松去潮,還可反復使用,節省病人開支。當皮膚出現壓瘡、破損時,巧用棉墊,將病人整體墊高,騰空壓瘡部位,既可減輕局部壓力,改善血液循環,利于皮膚康復,又便于對病人的觀察護理。天氣炎熱時節,骶尾部潮濕好發壓瘡,用水墊取代棉墊,利用水墊的柔浪性、傳導性,調節局部溫度,防止汗出,可保持皮膚干燥,同時還可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防止了壓瘡的發生。搞好二便護理,確保皮膚和床褥清潔、干燥,防止局部受壓過久,經常用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萬花油或紅花酒精按摩受壓部位,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是防治壓瘡的有效措施;合理調整飲食,改善全身營養狀況,是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骨骼修復,縮短牽引臥床時間是防止壓瘡的根本保障;做好病人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讓病人了解自身疾病的相關知識及各項治療、護理的目的及意義,保持良好的心態,予以積極配合,是各項措施得以順利實施不可缺少的條件。壓瘡護理是一項細致、艱苦而持久的工作,護士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仁愛精神,認真負責地工作態度,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才可能有效預防壓瘡。
(本文編輯衛竹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