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888(2008)1A-0035-01
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由于其傳染途徑特殊,傳播速度快,病死率高,而且目前尚無有效的治愈性措施,因而,病人在得知自己被確診為艾滋病后。常表現出較為強烈的心理反應。我科從2006年8月以來。先后收治艾滋病20余例。經過觀察,發現該病病人普遍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現將艾滋病病人的心理問題及護理介紹如下。
1 心理問題
1.1 驚恐、沮喪當病人得知自己的HIV測試結果為陽性時,他們會表現為震驚和恐慌。有的病人陷入內疚和自責中不能自拔。他們害怕受到社會的歧視和拋棄;害怕自己所關愛的人受到傳染;對未來感到恐懼。
1.2 憂郁、絕望這類病人已經對自己的前途感到絕望,擔心自己的親人和朋友為自己所拖累。因而選擇自殺而尋求解脫。
1.3 憤世、報復這類病人對于社會具有極大的危害性。他們由于自己被他人感染而遷怒于他人,對周圍健康人群產生強烈的嫉妒、報復心理,有的病人甚至企圖通過各種途徑威脅或者感染他人,以滿足自己的心理平衡。
2 心理護理
2.1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尊重關心病人,對他們不恐懼、不歧視,主動、親切地與病人交談,了解他們的心理問題,幫助病人正確認識、對待所患疾病。鼓勵他們面對現實,提高自尊心,積極配合治療。
2.2 傳授有關艾滋病防治知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病人及其家屬講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發病機制、治療方法等。一方面可減少病人對疾病的恐懼,另一方面可讓病人采取預防措施,防止疾病傳播。
2.3 個別心理輔導在與病人的交談中及時掌握病人的思想動態。對絕望病人要加強看護,幫助他們樹立生活的信心;對個別極端病人在同情與關心的同時,要對其宣傳有關道德法制知識。爭取其放棄不良企圖。
綜上所述,艾滋病病人心理障礙是一種普遍現象。在對艾滋病病人的護理過程中,做好心理護理。有利于提高人的生命質量,延長病人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預防與控制。
(本文編輯衛竹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