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888(2008)1A-0042-01
乳腺癌已成為全世界女性最常見最多發的惡性腫瘤。該病在女性疾病病死率中居首位 ,其發病率全球每年以2%的速度遞增,由于手術破壞性大,術后還需進行長時間的化療,造成病人在手術前后、化療前后產生一系列的不良生理、心理反應。從而影響病人身心健康和治療效果。我科2005年1月-2007年1月對120例乳腺癌術后化療的病人實施了綜合性心理干預方法,對改善乳腺癌術后化療病人的心理及軀體的癥狀是可行有效的?,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所調查的病人均為女性,年齡30歲~60歲,將病人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經統計學處理。兩組病人在年齡、化療方案的選擇均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實驗組根據綜合性心理干預方法,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測評前需向病人說明其目的,在征得理解和同意后從入院第2天開始測評。對照組則按傳統的心理干預方法實施干預,評估兩組病人在化療后焦慮恐懼及生存質量的變化。生存質量是根據12個生存指標打分,將生存質量分為好、中、差。生存質量指標包括食欲。精神。睡眠,疲乏,疼痛,家庭理解和配合,對疾病的認識,對治療的態度,日常生活情況,治療后副反應,面部表情。
心理干預的實驗步驟:心理干預實驗是綜合性的運用各種心理干預方法,以心理支持為基礎,將應激處理、健康教育與應對技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綜合性心理干預方法曙]。病人的年齡、文化程度、性格、家庭關系等都會影響病人的心理狀態13]。①先評估病人的心理狀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給予支持性心理護理。②主治醫生向病人及家屬介紹病情,治療措施,使其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③護士應加強健康宣教并及時發現病人情況變化。及時進行干預,以消除病人的恐懼感。④針對病人年齡、文化程度、性格、病情化療方案等不同,請病人家屬共同參與制定心理干預計劃,使病人得到家屬支持。⑤合理應用語言解答病人提出的問題,盡量滿足其心理需要,為病人提供書報減少其孤獨感。⑥教會病人全身肌肉放松法,轉移其注意力。⑦音樂療法。⑧護士向病人講解平穩樂觀的心態對治療的重要性。幫助其建立正確的心理防御機制。
2 結果(見表1)

3 討論
3.1 心理干預的作用心理干預在國外被稱為危機干預,是指在遇到災難事故時對當事人進行的一系列心理疏導活動。徐小翠研究結果表明對腫瘤病人實施心理干預可明顯降低病人的焦慮狀況。心理干預是健康教育的一部分,是對病人戰勝疾病的間接治療。責任護士可請家庭成員共同參與心理干預計劃的制定,并教會其在家中看護病人的技巧,鼓勵家庭成員以健康的積極的心態給予病人支持,保證治療的連續性。通過調整病人的心態。穩定其思想情緒,從而增加病人戰勝疾病的毅力和信心。
3.2 對病人的心理需求要及時評估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干預,結果顯示實驗組干預后的焦慮、恐懼現象明顯下降,而且低于對照組,說明通過及時地評估病人的心理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心理干預措施,能明顯的緩解乳腺癌術后療病人的心理癥狀,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
4 結語
近年來,隨著抗癌藥物不斷的涌現,腫瘤化療廣泛合理的應用。使腫瘤治療療效有了較大的改善。但是多數抗癌藥物在殺傷或抑制癌細胞的同時正常組織也受到損害。談麗華等。研究表示,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更多的人文理念應用到各個領域。在腫瘤臨床療效心理干預已被不斷驗證,對乳腺癌術后化療病人實施心理干預,不僅能提高護理質量,完善治療效果,使護理工作更顯人性化,而且能改善病人焦慮、恐懼等情緒,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并能幫助病人完成化療任務以及提高生存質量。
(本文編輯衛竹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