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提高護生的臨床實踐能力。以提高他們對臨床工作的適應能力。 方法 隨機抽取痛區實習護生60人。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人,觀察組采用討論式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式教學法,實習結束后發放滿意度調查表。 結 果 觀察組滿意率80.8%,對照組滿意率13.3%。 結論 討論式教學法在臨床帶教過程中不僅提高了護生對學習的主動性,還增強了他們的臨床工作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
關鍵詞:討論式教學法;臨床帶教;應用
中國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888(2008)1A-0075-02
臨床實習是護生向專業型護士轉變的過渡階段。它是護生將已學的專業理論知識運用于臨床的過程,同時也是檢驗護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學知識的過程。臨床實習對于護生來說很重要,而在這一過程中,臨床帶教是一個重要環節。傳統的帶教方式都是目標式的,也就是帶教老師“填鴨式”的傳授知識,沒有考慮到護生這個主體是否已接受到這些知識信息,完全是一種單方面的帶教方式,缺乏互動性,這種方式導致的結果就是護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產生懶惰心理,同時也使護生不善于與人溝通。針對這一現象,我科2006年7月開始采用兩種帶教方式,即討論式和傳統式,通過測定護生的滿意度來進行比較。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觀察組:帶教老師對護生進行基本資料的登記,包括姓名、學校、學歷,再根據護生的學習需求與護生共同制訂帶教計劃,根據計劃內容讓護生提前溫習學習內容,然后由帶教老師根據實例講解,再由護生提出護理診斷及相關護理措施,針對護生提出的護理診斷和護理措施,由帶教老師與其討論準確性與可行性,不足之處可由老師補充。對照組:采用傳統式帶教法,由老師講述本病區常見的護理常規,常見的護理診斷及相關的護理措施,護生也可通過資料了解。兩組通過發放滿意度問卷測其滿意率。問卷按照Likert滿意度分類將滿意度分為5級:非常喜歡、比較喜歡、一般、比較不喜歡、很不喜歡,將非常喜歡和比較喜歡作為滿意,一般、比較不喜歡、很不喜歡作為不滿意。比較護生對兩組教學法的滿意情況。
2 結果(見表1)

3 討論
3.1 能夠激發護生學習主動性在討論式教學法中。護生不僅是單純的客體,也是主體,是分析病史、發現病人存在的健康問題,并能研究如何實施以人為中心的護理,不再像以前被動的接受帶教老師授予的知識。護生能自覺投入精力去鞏固、應用已學習的知識,以尋求正確的答案。增強了護生學習的主動性。討論式帶教法的滿意率是80.0%;傳統式帶教法的滿意率是13.3%,說明討論式帶教方法的滿意率明顯高于傳統式帶教方法,普遍受到護生的歡迎。
3.2 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討論式教學法可增加護生與帶教老師之間的溝通,在討論的過程中能有效的鍛煉護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有利于人際溝通能力的提高。
3.3 強化護生的整體護理意識,樹立整體護理觀念在討論式教學法中。護生根據實例提出的護理問題及護理診斷都需要將生理學、心理學、護理學等學科的知識整和在一起,融會貫通的應用到護理中去,并且始終立足于病人,符合病人個體,以病人的需求為中心。
(本文編輯衛竹翠)